时间: 浙江在线·龙泉支站 天气预报 空气质量 龙泉市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28;空气质量等级:优;PM2.5日平均浓度为12微克/立方米,优。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搜索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周村,在绿水青山里转型逆袭

  记者 王苏珍 通讯员 余丽美  

  从西街街道宫头村沿着西独线往西,过了白水桥,就进入了周村地界。道路平坦宽阔,一旁的岩樟溪流水潺潺,随地势形成了许多清澈见底的天然游泳池,盛夏时节,这里就成了人们游泳、戏水的好去处。

  半郭半乡村舍,半山半水田园。鞭篱千年古道、火龙果采摘园、国家3A级旅游景区唯珍堂铁皮石斛文化园等,镶嵌在周村精品线上的众多休闲观光景点,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尤其是周末、节假日,农家乐里更是客来客往,杯觥交错,热闹非凡。

  周村村党支部书记叶建东说,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周村人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号角,更是引领了村庄的建设发展,激发了周村的发展活力。

  改革春风进山村

  勤劳致富奔小康

  周村依山傍水,地处城区饮用水水源地岩樟溪下游,森林覆盖率高达90%以上。全村175户719人,除了外出创业经商、打工,村民收入以务农为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过得恬静而安逸。

  “早年,吃饱、穿暖就是我们的最大心愿。即使下雪天也不能休息,像今天这种晴好天气,得赶紧上山砍柴准备着过冬了。”说起这些年来的生活变化,一群聚在村民叶水松家聊天、话家常的村民们由衷盛赞,当今的生活真幸福。

  叶水松等16户村民,原先居住在离村中心5公里的后斜自然村。山路崎岖陡峭,村民们早年都是徒步往来。“有的田在山下,收了稻谷,得挑回山上晾晒收藏。每过一段时间,又要挑到山下碾米,再挑回家。”叶水松告诉记者,直到2000年,小马路的开通,大家才结束了油盐酱醋都要肩挑背扛的生活。

  1982年分田到户后,村民们忙着种责任田、开垦自留地,信心百倍地过好自己的“小日子”。上世纪90年代,食用菌产业兴起,勤劳的周村村民们纷纷开始栽培香菇、木耳。

  “最盛的时候,村里几乎家家户户栽培香菇、木耳。每年夏季食用菌制棒时节,亲戚朋友相邀互相帮忙装袋、消毒、接种,忙得不可开交。”叶建东告诉记者,食用菌产业发展给原先单纯务农的村民们增加了额外收入,银行存款1万元已是平常,10万元户也不再稀奇。

  随着经济越来越活,借着邻近城区之便,不少村民开始外出打工、做小生意。1998年,因后斜自然村被列为地质灾害隐患点,叶水松等最后10户村民一起搬搬迁下山。山下交通便利,目前,除鞭篱自然村还有10多户村民居住,其余住在山上自然村里的村民们基本都迁到山下,分散居住在西独线两侧。

  齐心整治脏乱差

  村庄蝶变焕新颜

  食用菌产业让周村村民们的钱包鼓了起来,但是随之而来的,还有不少的问题。山上的木头被砍下当原料,要再等10年、20年才能成材。随处搭建的破败菇棚,显得村落异常杂乱。四处乱扔的废菌棒,堆积在田间地头,让溪水变得混浊,溪鱼也渐渐地少了。

  “生活富裕了,生活的环境也得相应提升。”近年来,周村借“三改一拆”“六边三化三美”“五水共治”等工作契机,大力整治村庄环境。

  2015年,周村被列入西街街道环境重点整治村。一开始,个别村民不理解、不配合,拆违拆破难推进。村里召开全体村民大会,对比周边的下樟、岩后村,分析当前形势,展望未来前景,迅速统一了思想、凝聚了民心。2016年、2017年,在村两委带头下,周村拆掉破旧灰寮、菇棚等1.5万平方米。

  “感谢党的正确领导,带领我们过上了美好的生活。”今年82岁的老党员廖四宝指着正屋旁的一排低矮土木屋告诉记者,小时候一家五兄弟跟着父母挤在一起,每当兄弟们娶新媳妇,光是一间新房就要让父母愁白了头。如今,兄弟们都已各自成家,都住进了新房,不少子女辈还在城里买了房,生活越过越滋润。感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廖四宝全力支持村庄建设的发展。当村两委提出要拆破拆违,他二话没说,就自己动手,把道路边的旧厂棚给拆了。

  告别脏乱差,村庄面貌焕然一新,政府性投资项目也接踵而来,村庄基础设施建设日渐完善。

  2017年以来,西街街道紧抓规划设计,加大造景力度,重点进行市区至周村近10公里的精品线建设,将周村、岩后、下樟以及白云岩3A景区串点连线,为周村发展带来勃勃生机。

  据了解,周村规划建设以天然泳池为核心,配套婚纱摄影基地、农业采摘园、农家乐民宿等旅游休闲项目,着力打造一条集户外休闲运动、养生清肺、山村探秘为一体的城西精品线路。去年以来,各景观节点建设已陆续完工,村委会大楼外新建的6个深浅不一的亲水池,在一个夏天内就吸引了上万游客前来戏水度夏。“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乡村风貌愈加明显。

  乡村振兴产业旺

  农旅融合谋转型

  “山水相伴,空气清新,民风淳朴,第一次到周村游玩,我就深深地喜欢上了这里。”去年11月,在杭州工作生活多年的龙泉籍人士宋虹夫妇买下了周村的一处民房,着手装修建设青瓷插花展厅。宋虹是国家二级花艺技师、中级花卉园艺师,有着浓厚的家乡情结,一直热衷于结合自己的花艺特长推广龙泉青瓷。

  离宋虹家不远,吴延伟把一幢民房改造成民宿。建围墙,种绿植,改装卫生间,样样自己动手。他表示,要把民宿建得舒适、有格调,让游客既能享受家的温馨,又能尽情体验出游的新鲜和乐趣。

  “基地最初选择落户周村,是因为这里水质好。”入驻周村9年的唯珍堂铁皮石斛文化园负责人吴纪贤介绍,这两年,经过整治,村庄变得更美了。乘着乡村振兴的东风,基地加大了投资力度,将传统的铁皮石斛种植基地改造成开放式的采摘参观景区,集铁皮石斛研发种植、文化展览、采摘体验、观光游览、产品销售及特色餐饮为一体,去年,还被评为国家级3A级旅游景区。

  2016年以来,周村按照“基地+景点+产业”农旅融合发展模式,逐步实现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良性互动、共同推进,仅2018年旅游收入就达到400多万元。

  随着休闲旅游不断推进,农旅产业深度融合,越来越多的人看到周村的优势,返村创业的村民也陆续多了起来。目前,在周村有农家乐10多户。“周村人家”农家乐推出铁皮石斛炖土鸡、土鹅、土鸭特色菜,开业不到两个月就有了6万多元的营业收入。半山腰上的鞭篱自然村有农家乐5户,以热情的服务和别具特色的乡村美食,成为探秘古道的人群诗意休憩地、能量补充站。

  “习总书记说得好,伟大梦想不是等得来、喊得来的,而是拼出来、干出来的。”叶建东表示,村两委将团结带领全体村民,趁着乡村振兴的东风,踏踏实实地干下去,争取早日成功创建省3A景区村,从美丽乡村向美丽经济转型,让村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



编辑:张望 来源: 2019-07-05 20:27



龙泉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