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浙江在线·龙泉支站 天气预报 空气质量 龙泉市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28;空气质量等级:优;PM2.5日平均浓度为12微克/立方米,优。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搜索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退伍老兵余光平:

返乡办厂建基地 传承复兴黑胎青瓷

  记者林欣颖

  走进余光平的工作室,只见3种型号的青瓷坯体整齐地摆放在陈列架上,边上还放置着一台辘轳车和一张书桌,桌上一支笔、几张白纸,环境简单朴素。

  1956年,余光平出生于查田镇溪口村,1976年,他参军入伍,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军人。1982年,退役回到龙泉,开启了37载的漫漫制瓷路,潜心研究制瓷工艺与黑胎历史文化,现为高级工艺美术师。

  “当时的上垟瓷厂非常红火。”余光平说,他退伍回来在上垟瓷厂车间经历了14年的刻苦学习之后,回到家乡溪口村的窑址旁创办了自己的古窑厂,师从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陈石玄根,开始潜心钻研青瓷技艺。

  2014年10月,余光平在家人的支持下,选择关闭古窑厂,创办了黑胎哥窑青瓷文化创意基地,专心从事黑胎青瓷的研究。“溪口是我从小生长的地方,这里有11处古窑址。黑胎哥窑是溪口的一张金名片,却被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我希望通过研究黑胎青瓷为复兴黑胎文化做一些贡献。”余光平说,创办基地是为了让更多人了解龙泉青瓷的多样性,除了粉青、梅子青等釉色外,还有独居魅力的“紫口铁足”黑胎。

  凭着这个执着的念头,余光平一心沉浸在黑胎哥窑文化创意基地中,但是由于黑胎青瓷的烧制难度大、技术要求高,所以成品率较普通青瓷而言更低,难以大批量生产。一开始,余光平屡屡失败,有时甚至整窑的产品“全军覆没”,但是他查看书籍、请教行内高手,通过不断地学习和摸索,终于使自己制作的黑胎青瓷成品率达到60%。

  余光平坦言,随着国家的逐渐强大、开放,黑胎哥窑文化有更多的机会走出国门。这些年,他的基地迎来了不少从世界各地远道而来的青瓷爱好者。“基地一年会接待很多客人,有国内的学者、游客,还有来自日本、泰国等国家的客户,他们都对黑胎窑的手工产品很感兴趣,有意向与基地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

  在不断开展的对外交流活动中,余光平也意识到市场正在扩大,客户群体正在多样化,这就需要制瓷者以一种更加创新的思维去设计创作。于是,他与杭州西子画院合作,邀请画家到溪口村开启青瓷画创作之旅。

  “黑胎青瓷的底足自然磨掉火石红的地方可看到灰色胎,薄胎厚釉,柔和淡雅,简直太精致了。”“哇!原来在青瓷上还能做出这么漂亮的山水画。”在黑胎哥窑青瓷文化创意基地里,游客们感受着黑胎青瓷独一无二的魅力。自从基地建立后,至今已有40余批画家来到溪口,在青瓷上留下他们的画作。瓷印国画相得益彰,为青瓷作品平添了几分动人姿色。

  如今,余光平一边继续潜心研究黑胎青瓷的制作,一边与书画入瓷的艺术家们探讨研究青瓷画创作。“烧制青瓷的温度要超过1300多度,而釉彩在高温中会产生流动,使图形走样、流散、变形,难以做出生动有韵味的图画,我们通过不断地试验已逐渐攻克这个难题。”

  通过多年的磨砺,余光平的青瓷创作技艺日渐成熟,他所创作的青瓷作品频频获得国家级、省级工艺美术评比奖项,共计有10余个,先后有7件作品被省、市博物馆永久性收藏。他的黑胎哥窑青瓷文化创意基地也成为了当地乡村旅游的金名片,带动了周边的青瓷旅游产业发展。

  “去年开始,政府计划开启溪口瓦窑垟窑址保护与展示工程,这对于传承龙泉青瓷文化、推动当地文化旅游发展是一件幸事,我所能做的就是尽全力把创意基地打造好,助力地方经济和产业发展。”余光平说,这37年来,他亲身经历了青瓷艺术重新迎来新时代的整个过程,这让他倍加珍惜今天所拥有的创作环境,也希望下一代的制瓷者们再接再厉,传承龙泉青瓷技艺,不断将青瓷文化发扬光大。



编辑:张望 来源: 2019-08-05 20:32



龙泉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