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浙江在线·龙泉支站 天气预报 空气质量 龙泉市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28;空气质量等级:优;PM2.5日平均浓度为12微克/立方米,优。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搜索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70年,森林覆盖率由67.4%提高到84.38%

用生态“底色”描绘发展“绿色”

  记者 季丹 通讯员 陈操

  从上世纪50年代“七年消灭荒山”开始,到60年代贯彻毛主席“浙江要发展1000万亩油茶”的指示,再到如今的高质量推进国土绿化,对比2007年和2018年,我市生态数据正发生气势如虹的潮动:少砍树,森林年采伐量从42.8万立方米下降到26.6万立方米;种成树,林木总蓄积量由1951年的753.08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67.4%,增长到如今的1987.35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84.38%。70年间林木蓄积量增加了1234.27万立方米。

  【背景故事】

  龙泉“九山半水半分田”,素有“浙江林海”之称,建国后的40年间,曾因国家建设需要,大量砍伐木材,其木材供应量曾占全省的四分之一,林业上缴的财税收入占全市财政收入的79%,被称为龙泉的“木头经济”时代。

  20世纪末,因过度采伐,森林蓄积量大幅下降,爆发了资源危机。我市开始主动封山育林、退耕还林,逐步摆脱依赖木头的经济发展模式,化森林资源优势为强劲的发展优势,在保护好龙泉的“绿水青山”中谋求长远利益和永续发展。

  1993年,我市在全省率先实现消灭荒山的目标。1997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山区综合开发试点县。2000年,国家林业局授予龙泉林业局全国营造林先进单位称号。

  【龙泉实践】

  山重重,水重重,云淡风清洗碧空,啼莺伴道中。站在高处俯瞰,曾经满目疮痍的龙泉大山,已一片绿意盎然,让人心旷怀舒。

  浙江是习近平总书记“两山”理念的诞生地。龙泉作为全省乃至华东地区的重要生态屏障,历届市委、市政府始终将生态保护作为第一责任、政治责任,深入实践“两山”理念,通过多年持续深入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莽莽群山抱古城”的美景再次出现。

  在89岁林业退休工人吴真的印象中,现在的龙泉和上世纪50年代的龙泉完全不一样,当时刚进伐木队的他,感受到的是采伐工作的热火朝天,如今感受到的是造林护林带来的勃勃生机。

  这一改变,源于生态保护观念的崛起,源于林业功能的多样化,源于2000年百万亩生态公益工程的启动,至此,我市拉开了近20年的绿化大战。

  以建林护绿为“笔”,把绿色涂成龙泉最美的底色。我市群众历来有封山育林增加森林后备资源的经验。为此,绿化大战的第一枪打响,封山育林迅速在全市展开,广大农民自此向毁林开荒的历史告别。

  “当时实施封山育林,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长期以来盲目砍伐,欠下了大笔‘林债’。”市林业局相关人员介绍,仅仅依靠封山育林,还无法还大家一个绿色家园,为此,植树造林同一时间被提上日程。

  市林业局在每年元旦、春节休假后的第一个工作日以及植树节,开展义务绿化植树活动,将绿化提升为文化,蔚然成风,深入人心。同时转变传统造林观念,开展分类经营、针混混交,严格管护生态公益林,规范商品林的采伐,扶持毛竹、茶叶、高山蔬菜等高效农林业产业,引导深山中的农民进城务工创业。如今,再生能力强的毛竹资源,已成为我市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农民的致富手段;“变废为宝”利用木屑培育袋料香菇,取代了木材培育香菇的种植方法,减少了大量的林木资源消耗。

  近年来,在服务群众与深化改革双轮驱动下,我市走出了一条生态保护、脱贫致富“双赢”新路子。成功探索和率先全国试行“林地经营权流转证”制度,得到李克强总理肯定,在全国推广,破解了全国性林业融资难题。全市已办理《林地经营权流转证》141本3.51万亩,流转证贷款3148万元,成为全国试行最早,发证面积、抵押贷款最多的县(市)。成立全国首个村级担保合作社和开启生态公益林收益权信托模式,为林农解决绿化营林资金寻找多种模式,为未来林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现在的村民连自家的毛竹都舍不得砍,‘青山是他们最大的宝贝’。”看着林业走过30年的林业局工作人员李一珺告诉记者,从当年的砍树伐木,到当下的植树造林,如今,放眼龙泉各地,皆是一幅蓝天、白云、碧水相映成趣的水墨画。随着时代的变化,林业已不再是简单的种和养,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态、休闲、文化需求,为当地“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提供了契机。

  【亲历者说】

  1952年,林业工作者吴真调进了当时最热门的伐木队,见证了上世纪50年代以来林业工作的发展。虽然上世纪90年代吴真已退休,但他一直关心龙泉林业的发展。他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也是林业大发展、大变化的70年,当时拿着一本笔记本,穿着草鞋,走遍大大小小的伐木场,看到外来的伐木工锯木、挑木,那种场景他至今难忘。他当时想都没想过,70年后的今天,龙泉不再依靠木头经济,却走出了一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之路。生态更美了,持续推进美丽林相建设和森林资源保护,使得龙泉山更绿、水更清、城更美。产业更强了,大力发展毛竹、香榧、油茶、竹木加工、石蛙、森林旅游等生态产业,让林农不砍树也能富。百姓更富了,林农可选择贷款变现、流转变现,还可依托森林旅游、生态休闲产业,发展生态经济。

  “野外作业的标配是罗盘仪、三脚架、纸质地形图和卷尺等,每次上山都是‘负重前行’。”李一珺告诉记者,2004年开启林业信息化建设之路,2014年集成林业信息“一本图”系统,实现了林业数据共享、资源整合,信息不再是孤岛。2017年建成森林资源动态监测管理信息化平台,实现了森林资源信息化动态监管。如今,野外作业采用无人机、PAD+软件技术进行数据采集,和管理系统实现无缝对接、数据互通、资源共享。科技,真正推动着“智慧林业”的发展。



编辑:蓝钦琪 来源: 2019-08-21 09:23



龙泉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