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浙江在线·龙泉支站 天气预报 空气质量 龙泉市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28;空气质量等级:优;PM2.5日平均浓度为12微克/立方米,优。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搜索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从“风光无限”到“资不抵债”,再到新时代服务“三农”主力军——

供销社变迁见证时代发展

  记者郑沐欣

  在计划经济年代,供销社是一代农村人温暖的记忆。在那个三尺柜台里,有生产用的五金、电料、农具、种子、化肥,有生活必需的油盐酱醋茶、布匹、针织、衣物,有儿童喜欢的文具、玩具、糖果、小人书……供销社是当时农村人唯一的百货商店和购物天堂。随着岁月的流淌,如今,那个曾经风光的供销社,在记忆的长河中越来越远了,但它依然在服务“三农”、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背景故事】

  1950年1月8日,龙泉建立县贸易商店。到了1952年,全县已建立了21个基层社。1953年至1980年,各基层社、分社几经变化,直到1981年基层供销社机构相对稳定,一直到后来都是城镇、城郊、八都、锦旗、城南、城北、龙南、屏南、安仁、道太区10个基层供销社。

  县供销社建立伊始配合国营商业投入市场供销,平抑物价,打击投机奸商,扶持生产,保障供给,并受国家委托代征农业税、代营粮食、油料和木材。在对私营商业改造中,负责归口改造农村私营商业和全县从事农副土特产品购销的私营商业。

  县供销合作社经济从建社至1988年底,“供”与“销”稳步增长,成为商品流通、工农产品交换的主渠道之一,以每年平均14.36%速度递增,累计纯购销总值达9亿多元。1988年,购销总值11360万元,实现利润281.2万元。全县除基层供销社外,拥有4个专业公司、20个批发部及茶厂、罐头厂和车队各1个,与3省7市16个生产厂家建立长期购销关系,风光无限。

  【龙泉实践】

  改革开放以后,国家逐步取消商品统购统销政策,人们购买商品再也不用凭计划、凭票证了,再也不只认供销社一个门了,给供销社旧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形成严重冲击。到了上世纪90年代后期,供销社经营状况已经非常困难。为求生存谋发展,顺应市场变化,供销社陆续开始对原有体制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改制。但终究大势已去,曾经风光无限的供销社,在市场经济舞台上开始渐渐没落……

  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要求依托供销合作社等组织发展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2015年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强调了供销合作社的功能和作用:“全面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坚持为农服务方向,着力推进基层社改造,创新联合社治理机制,拓展为农服务领域,把供销合作社打造成全国性为‘三农’提供综合服务的骨干力量。”这也意味着,经过几十年的低迷和边缘化后,供销社终于从谷底走出,迎来了发展的“第二春”,实现向服务“三农”的华丽转身,重塑供销社服务新体系。

  市供销社作为服务“三农”的合作经济组织,近些年,在综合改革的历程中发生了很多可喜的变化。“去年,我们针对地方特色农产品销售难和优质农产品销售价格低等问题,建立‘供销e城’销售平台,以‘基地+商超’供应链模式推广品牌农产品,减少了中间采购环节以及运费、入场费等成本,让农民、卖场和普通消费者获益,也让龙泉高山蔬菜‘走出深闺有人识’。”市供销社工作人员介绍说。

  西街街道河平村蓁部自然村就是受益者之一。去年9月,负责营销项目运作的银启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与该村签订农产品购销合作协议,蓁部村300多亩土地纳入银启电商的蔬菜供应基地,银启电商不仅包购包销,还会把基地产品销售利润的15%返给村集体,既富民又壮村。“我种了10多年的菜,这是头一次让我有了省心的感觉。”村民吴仙荣告诉记者,他们家收入以种菜为主,以往销售就是靠妻子送到城区零售,萝卜、刀豆、青菜等装得满满一车,就算全部卖完,一天也只有200多元的毛利。现在,单青菜一样按每斤9毛的收购价计算,一亩就有4500多元的收入。“有了村企合作平台,我们只要管好种菜就可以,明年一定要放开手脚多种些。”

  “除了帮助农民解决销售问题,我们在推进村企结对‘消薄’工作上也毫不逊色。”市供销社工作人员介绍,去年9月以来,由供销社(农合联)牵头,建立了村企结对“消薄”机制,物产中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雅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温州港集团有限公司等13家企业与我市10多个集体经济薄弱村结成帮扶对子,签订产销协议13份,资金达1061万元,有力助推了乡村振兴。

  作为重要的为农服务部门,供销社积极助力东西部扶贫协作。四川省广元市昭化区是我市对口帮扶的战略伙伴,市供销社积极发挥职能作用,除了开展送技术、送设备、送人才“三送”服务,往昭化输送机械生产设备,选派中蜂养殖、食用菌等行业专家赴昭化挂职外,还在我市设立昭化农产品展销厅。通过各种营销活动和手段,打通了四川广元、昭化农产品的销路,让农产品进入龙泉市场,助力产业循环发展,推进精准扶贫。

  此外,供销社还在深化山海协作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今年3月,市供销社(农合联)与嘉兴农业龙头企业真真老老食品有限公司签订协议,在我市11个村建设粽叶生产基地550余亩,开展野生粽叶移植与栽培,嘉兴企业负责粽叶购销以及全程技术服务。“我们向村民流转了50余亩的土地培植粽叶,按照现在的市场价,两年后,每亩土地能获得1000多元钱的收入,每年下来可以获得5万多元的集体收入,村庄发展内生动力更足了!”石达石街道冷水亭村党支部书记何李斌告诉记者。

  奋进新时代,筑梦新征程。市供销社主要负责人说:“无论城市怎么发展,都需要农业农村。供销部门将自觉把‘三位一体’农合联改革融入到乡村振兴战略中,大力推进助农服务平台建设,不断完善服务网络,拓展服务功能,创新服务方式,强化与农民利益联结,在构建现代农业经营服务体系,推动乡村绿色发展,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中发挥更大作用,努力展现新时代供销社新作为。”

  【亲历者说】

  1978年,通过招工考试,谢跃生进入了供销社下属的龙泉县竹柴炭公司,1981年,调入县供销社。谢跃生见证了供销社从最初的“风光无限”到陷入“资不抵债”无法维系的窘迫境界,再到跌宕前行,新时代下探寻摸索的历程。

  “那时候,每到春节,四面八方的老百姓都会涌入供销社的门店,人挨人、人挤人,抢购年货。扯块布做衣服,买根红头绳扎辫子,买点心、糖果,打酱油醋……那时的供销社别提多热闹了。”说起刚参加工作时的过往,即使过去了40多年,谢跃生仍然记忆深刻。他说,那个时代由于物资匮乏,许多东西都要凭票购买,限量供应,供销社就成了人们眼中的‘香饽饽’。在供销合作社工作,也是非常让人羡慕的。他还记得接到上班通知那时,激动的心情真是难以言表。

  谢跃生说:“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的大门敞开,各种商贩、商店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供销社从‘唯一’变成了‘之一’。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供销社遭遇了寒冷的冬天,但我们没有被困难吓倒,而是选择了坚守。”

  今年4月,谢跃生退休了。在供销系统工作整整41年零4个月的他,深知目前供销社所取得的一切多么来之不易,感触深刻。他说,新时代的供销社转变了角色、创新了服务方式,做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勤务兵”,做助农增收致富奔小康的引领者。他坚信,在新时期,供销社一定会再创新的辉煌!



编辑:张望 来源: 2019-09-16 08:57



龙泉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