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浙江在线·龙泉支站 天气预报 空气质量 龙泉市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28;空气质量等级:优;PM2.5日平均浓度为12微克/立方米,优。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搜索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红军从这里挺进浙江 老区焕发新时代芳华

   巍巍雄关马迹岙

   可歌可泣六英烈

  马迹岙位于闽(浦城县马迹村)浙(我市宝溪乡高山村)交界处,海拔一千多公尺,是闽浙交界的一道雄关。1935年3月25日上午,由刘英、粟裕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就是从这里挺进浙江,开始长达3年的浙西南地区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

  高山村是1938年2月浙西南特委会议遗址和中共龙泉县委的诞生地。1938年5月至8月,高山村又是中共龙浦县委的驻地,1940年10月至1941年11月,张麒麟率领闽浙边委机关转移到该村的湖住溪自然村,1941年12月至1942年5月,闽浙边委及书记张麒麟以该村仙石玄下为隐蔽驻地,并最后从这里撤离龙泉。

  5月18日,“革命老区行”采访团来到高山村湖住溪自然村烈属操正芳家。这是一个为革命作出巨大牺牲的家庭,在革命战争年代,操家积极支持红军,为红军烧水、做饭、送粮、站岗、放哨、送情报、掩护红军、护理伤病员……1941年—1942年两年间一家兄嫂6人为革命献身。走进操家的中堂,一排悬挂着的50年代颁发的盖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之印”和毛泽东主席签名的《革命烈士家属光荣纪念证》让人肃然起敬。

  今年75岁的操正芳老人是六兄弟中唯一的存幸者,操老伯说:“当年张麒麟在我村时白天住在我家,晚上住山上的红军棚,为此,国民党反动派一次次到我村‘清剿’,在群众的掩护下,红军、地下工作者都能安全转移,后来国民党反动派把我村的11栋房子烧了6栋,‘清乡’时又把全村人统统赶出村外……张麒麟当年离开我村时说过这样的话:‘有红军胜利的日子,就有你们出头的日子’,他的话果真实现了,解放后,1951年政府就出资为我家重建了房子。”

  现在操正芳老人的6个儿子当中,有政府公务员、有村干部……家家都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去年村民们自力更生浇筑了村内水泥路,使村容村貌有了很大改善。

  为了纪念革命烈士,村民还自发在村口修建了烈士纪念亭,“天若有情应寿百年于俊杰人谁不死独将千古让英雄”,纪念亭里的这副对联,表达了后人对革命先烈的崇敬与缅怀之情。

  (原载《今日龙泉》2005年5月30日,记者吴向东)

   挺进师入浙

   首战首捷地

  当“革命老区行”采访团到达宝溪乡时,乡里已把老交通员吴高维、老同志金安宝请到了乡政府,今年87岁的吴高为老人听说有记者要采访他,还密密麻麻地准备了10余张纸的回忆材料;老金更是背了一大包的资料、地图。“红军前面走,白军后面跟,红军走后不要一针一线,白军过后百姓叫黄天……”吴老给记者唱起了当年的歌曲。

  宝溪乡溪头村是红军挺进师入浙后,打响第一枪、第一仗、第一个胜仗的地方。由刘英、粟裕率领的500余人的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1935年3月25日从马迹岙进入浙江后,当天在溪头村与敌保安部队(3个分队)交上了火。敌军吓得拉着老百姓逃跑。红军怕伤了群众,击毙一名敌军后,就停止开枪,俘虏了敌军20多人,缴获一批枪支弹药。战斗结束后,挺进师政委会决定,在溪头村做3件事:一、兑现购物借款;二、惩治罪大恶极的恶霸;三、开仓济贫。溪头战斗拉开了挺进师入浙开展游击战争的帷幕。

  作为宝溪乡政府所在地的溪头村,与当年相比经济社会建设已经取得翻天覆地的变化。记者了解到,溪头村在实施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以来,以规划建设为切入点,加大村庄的整治力度;经济建设以“走出去、请进来”为发展思路,一方面积极鼓励村民外出经商办厂务工,另一方面积极引进外地企业入驻本村,全村外出经商办厂务工及在本地经营传统青瓷业和服务业的人数就达全村总人口的60%以上,并成功引进广厦竹业公司在本村开发毛竹加工,解决了本村百余名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一系列的举措使村庄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村民的经济收入明显增加,生活水平显著提高,2004年溪头村建成丽水市级新农村示范村。

  (原载《今日龙泉》2005年6月1日,记者吴向东)

  高山村:红色精神代代传绿色发展地生金

  时隔十多年,再次去湖住溪采访。说来也巧,那天刚好是7月1日——建党98年的纪念日。

  一大早,我们就来到浙闽边际的宝溪乡高山村湖住溪自然村,采访烈属操有根,他是操正芳老人的长子,操正芳老人已于去年去世了。

  今年66岁的操有根是一位老党员,当了35年的村干部,现任高山村村监会主任,他为人忠厚耿直,深得上级和村民的信任。

  在村口,巨幅的弘扬践行浙西南革命精神宣传牌,凸显出老区村浓厚的红色氛围。村内平坦的水泥路干干净净,村容村貌整洁有序,穿村而过的小溪碧水潺潺,成群的石斑鱼等本地鱼种在水里悠然游弋……昔日烽火连连的山旮旯,如今成了名副其实的美丽乡村。

  “当年,中共闽浙边委机关驻地就在我们村,人民群众铁心支持革命,遭受了国民党反动派的血腥镇压,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我的大伯操正旺、二伯操正昌、二伯母李起芝、三伯操正长、四伯操正福、五伯操正林6人先后为革命献身,他(她)们都是二十几岁的人,五伯操正林当时只有14岁……”在湖住溪18号操家的老屋里,操有根向记者详细介绍当地的革命斗争历史和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

  操家老屋中堂悬挂的一排《革命烈士家属光荣纪念证》已经换成复印件,中间比原来还多了一张张麒麟烈士的大照片。操有根说:“为防止这些《纪念证》受潮损坏,原件他们已经珍藏起来,作为传家宝传下去。张麒麟烈士的照片是我父亲生前特意找来的,并且洗印给我们兄弟姐妹每户一张,父亲交代我们‘张麒麟烈士没有后人,你们要把他当作自家的亲人一样,永远纪念他’!”

  “我们永远都不会忘记革命先烈!”操有根一边介绍一边领着记者参观村里的红色教育场所。为了缅怀革命先烈,20多年前,村民自发在村口修建了烈士纪念亭;在上级的关心支持下,2015年村里又新建了烈士纪念桥,该桥集通行、红色文化展示和休闲游览于一体,成为村庄的标志性景观建筑,提升了村庄的整体品位;去年,村里投资40余万元,将已经倒塌的闽浙边委会议旧址(水厂〈社庙〉)在原址进行了重建,今年要把内部装修、布展弄起来,包括专设“张麒麟烈士纪念室”等内容。

  记者了解到,宝溪乡已被追认的14位革命烈士当中,高山村就有7位,占了全乡的一半。

  巍巍青山埋忠骨,英魂长留天地间。操有根领着记者一起来到位于村外山岗上的革命烈士墓,这里苍松翠竹,视野开阔,花岗岩的墓碑、石柱、石狮子……操正旺、廖世涛、操正昌、李起芝、操正长、张佛魁、叶长忠等七位烈士安眠于此。

  “革命烈士墓是我一手修建起来的。”操有根说,我们村有这么多革命烈士,以前分散埋葬在各处,总觉得不是回事,他一直想把烈士遗骸集中安葬在一起,便于管理和祭谒。2015年,国家出台政策,修建烈士墓每穴给予5000元的资金补助。在别人都说没钱赚、不愿意做的情况下,他接手做了。

  “我从一开始就没打算赚多少钱,心想补助资金够成本开支就行。”操有根说,由于原先并不知道要缴税,所以他在预算的时候除了师傅工资外,尽量把建材用得好一点。结果在竣工结账时,自己额外掏钱交了一笔税款。“还是要感谢国家政策,如果没有资金补助,这事还是做不了。”操有根说,建成了烈士墓,了却了自己多年的心愿,虽然自己白干一个多月,还倒贴了几千元钱,但自己是烈士亲属,更是一名共产党员,能够为革命烈士修墓也是一件十分欣慰的事。

  “老区村怎么一点革命遗迹都看不到?”前段时间,有外地媒体记者到湖住溪采访时这样问道。“我的天哪!我们村凡是红军活动的地方都被国民党反动派烧光了的啊!白匪军逼着村民烧掉自己的房子……”这一问对操有根触动很大,他觉得弘扬践行浙西南革命精神还有很多事要做,还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比如:仅仅修复相关的革命旧址还不够,更要宣传好革命斗争历史,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革命老区村的建设发展需要进一步重视起来。

  现在,来村里旅游的人越来越多,只要游客有需要,操有根都十分乐意义务提供讲解,为的是让更多的人了解革命斗争历史、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让伟大的浙西南革命精神一代代传承下去。

  “大家好!我是高山村党支部的操德炜,下面,我给大家朗诵《披云山的云》。”当天下午,宝溪乡举行“七一”党员大会,并以支部为单位朗诵弘扬践行浙西南革命精神的诗歌,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8周年。……在革命战争年代红军战士也曾凭借云的掩护与敌军展开了血与火的拼搏为人民解放演绎了一个又一个感人肺腑的故事……二十多岁的操德炜是操有根的侄子,他声情并茂的朗诵,不禁让人们联想起浴血披云山的烽火岁月,更激发起大家牢记初心使命的决心斗志。

  高山村,顾名思义,因坐落在高山之上而得名,这高山指的就是浙闽赣边际的名山——披云山。

  披云山又名天师山,海拔1680米,系浙闽赣边际道教发源地。相传元末朱元璋被陈友谅士兵追击逃至天师山,借助云雾缭绕才得以脱身。朱元璋称帝后,敕封天师山为披云山。

  披云山是红军挺进师入浙开展革命斗争的中心区域。1934年9月—1937年3月间,粟裕将军曾六进披云山,开展艰苦卓绝的浙西南游击战争。

  既是一座有着璀璨人文的山,又是一座有着红色传奇的山,在“红绿”融合发展的今天,披云山更是一座充满生机活力和绿色希望的山。

  高山村地处宝溪—住龙生态走廊,高山、外高山、湖住溪、青井、草鞋岭等自然村星罗棋布在披云山麓,这里山峦叠嶂,万木葱翠,空气清新,景色秀丽。利用当地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村民们大力发展高山蔬菜产业。田野上,一垄垄高山四季豆整齐有序,村民们忙着田间管理、采摘、交易,脸上充满喜悦。

  “我们村2012年开始种植高山四季豆,现已发展到500余亩的规模。”据高山村党支部书记王盛林介绍,高山四季豆每亩毛收入达万元,除去成本3000余元,净收入近7000元,有力地促进了群众的增收。他和村民廖李荣专门负责销售,每天按屏南发布的价格指数收购,由于没有后顾之忧,村民的积极性很高。

  高山村是中共龙泉县委的诞生地和中共龙浦县委驻地。得益于披云山旅游的开发,红色研学活动的兴起,高山村的农家乐(民宿)随之风生水起。王盛林说,全村有农家乐(民宿)34家,2018年接待游客8万人次。虽然目前农家乐(民宿)主要集中在青井自然村,但随着披云山旅游二期开发的推进,必将进一步带动其他自然村的业态发展。今后必将有更多的人“靠山吃山”,吃生态饭、旅游饭,从而真正变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

  溪头村:昔日战地变景区扬鞭奋蹄再出发

  既有浓郁的乡村特色,又具鲜明的“国际范儿”,不同口音的游客成群结队从身边走过……漫步溪头街头巷尾,无处不让你感到这里旺盛的人气和发展的活力。

  宝溪乡溪头村——红军挺进师入浙后打响第一枪、第一仗、第一个胜仗的地方。如今,这里红色印记鲜明突出,绿色发展走在前列,成为了乡村振兴的成功范例。

  “我们村有着丰厚的红色家底!”溪头村党总支书记曾志华一边引领记者参观,一边介绍村里红色遗址保护利用情况。他介绍说,村里的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随军银行遗址建筑群经过修复,已被列入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红军桥等红色遗址至今保存良好,几年前建的挺进师入浙第一仗纪念亭等红色景点,成为人们探寻红色足迹、追忆峥嵘岁月,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的载体和场所。

  在“两山”理念的指引下,这些年来,溪头村发力“三改一拆”,深化“五水共治”,推进“六边三化三美”,以国家卫生乡镇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创建等为抓手,大力挖掘红色文化和地方特色文化,村容村貌日新月异,村庄品位不断提升。

  利用本村历史悠久的龙窑群,2017年开始,持续举办的“不灭窑火”龙泉青瓷传统龙窑烧制技艺活动,已经成了当地响当当文化旅游品牌。8个国家的11位建筑大师的倾情力作——国际竹建筑群,与青山绿水融为一体,展现出十足的“国际范”,如今这16座风格迥异、造型别致的竹建筑已成为度假酒店、艺术馆、会议中心等旅游设施。

  去年初,由中宣部理论局、省委宣传部、省广电集团联合摄制的通俗理论节目《乡村振兴战略大家谈》第三集,全面呈现了溪头村美丽乡村风情,展现了干部群众振兴乡村的精神风貌。节目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后,引发广泛关注。全国乡村春晚大集主会场在溪头村拉开序幕,来自全国各地16支代表队汇聚溪头秀“村晚”……一系列全国性活动的举办,让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偏远小山村,一跃成为“网红”。

  阔别家乡20年的金朝军选择回村创业,创办了“古窑里”民宿。“村庄的发展变化,吸引了大批本土人士返乡创业。”据曾志华介绍,现在村里的古窑里、弄头巷尾、陌上归人、枫树潭、御景仙堂等一批农家乐(民宿)生意做得红红火火。

  首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国家级美丽宜居示范村,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全国生态文化村、中国最美森林人家、浙江最美村庄、浙江省美丽乡村特色精品村、浙江省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浙江省避暑气候胜地……近年来,溪头村一项项荣誉纷至沓来。以溪头村为核心区域的宝溪景区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吸引了各地游客前来旅游观光,2018年游客量达17.38万人次。

  “我们要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以并村为新的起点,齐心合力把溪头建设得更好!”今年,在全市行政村规模调整当中,宝溪乡撤并了溪头、坑里和竹垟3个村,设立新的溪头村。面对新情况,如何凝心聚力推进各项工作,是村两委工作的重中之重,进一步理清新的发展思路是当务之急。曾志华表示,村两委将结合实际,坚持“红绿”融合发展,深度挖掘、整合红色资源,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绿色产业。经过认真谋划,明确“以溪头为中心,坑里自然村侧重红色文化展示,竹垟自然村侧重生态种植业发展”的定位,提升挺进师入浙第一仗纪念亭、筹建挺进师入浙第一仗纪念馆……通过实施一批“红绿”项目,推动“大溪头”新一轮发展。

  战斗的枪声已然远去,光辉的历史永远镌刻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伟大的浙西南革命精神激励着老区人不忘初心使命、砥砺奋勇前行。



编辑:张望 来源: 2019-09-23 11:21



龙泉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