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浙江在线·龙泉支站 天气预报 空气质量 龙泉市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28;空气质量等级:优;PM2.5日平均浓度为12微克/立方米,优。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搜索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抗战文物──陈嘉庚龙泉剑

  ◎吴锦荣

  在福建厦门华侨博物院的“华侨华人展厅”里,一把未开刃的龙泉剑静静地躺在玻璃展柜里。剑身由精钢锻造,一面有错铜北斗七星图案,下书“披荆斩棘为国增光”及“龙泉民字号制”字样。另面则阴刻“陈嘉庚惠存龙泉各界敬赠廿九(1940)年九月”字样;木质剑鞘两端铜饰图案。此剑被称为“陈嘉庚龙泉剑”。

  陈嘉庚是谁?他是上世纪名闻中外的南洋巨商、华侨领袖。为何一把未开刃的龙泉剑上镌有陈嘉庚的名字?故事要从战火纷飞的抗日战争时期说起。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陈嘉庚以新加坡华侨总商会的名义,成立了“马来亚新加坡华侨筹赈祖国伤兵难民大会委员会”,声援祖国的抗战,他带头认捐,决定每月认捐国币二千元,直至抗战胜利为止。随着抗战形势的发展,又在新加坡成立了“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陈嘉庚被推选为该会主席。在陈嘉庚的领导下,“南侨总会”发起了一场声势浩大、持续多年的抗日筹款运动。华侨捐赠的飞机、汽车、衣物、药品和各种抗战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回祖国。从1938年至1940年,南侨抗日义捐达五亿元国币,认购救国公债二亿五千万元,捐献飞机217架、坦克27辆、汽车救护车1000多辆、大米10000包,以及大量药品,雨衣、胶鞋等用品。仅救伤袋,妇慰会菲岛分会一处便捐送了十万个。

  当时,日军封锁了海路,全长1146公里的滇缅公路便成了海外联系内地的唯一通道。但因国内汽车司机和修理工奇缺,出现大批外援物资亟待抢运的困境,急需大批熟练的司机和机工。陈嘉庚闻讯后,领导“南侨总会”在华侨中宣传招募,数月之间,热诚回国者3200余人,有力地支持了祖国抗战。

  1940年正是抗战极其艰苦的年头,为了更好地推动南洋华侨筹赈祖国抗战工作,陈嘉庚发起组织了“南洋华侨回国慰劳视察团”,慰劳正在浴血奋战的国内抗日军民。“慰劳团”于1940年3月成行回国,历时四个月,行踪十余省,所到之处,报告海外侨胞抗日救亡活动和爱国事迹,亲切慰问抗战军民,受到热烈欢迎。9月23日,陈嘉庚一行抵达被称为“浙江大后方”的龙泉,受到了以县长唐巽泽为首的各界群众的热烈欢迎,在民众剧场召开隆重的欢迎大会,并敬赠一把龙泉剑,剑身上镌刻的“披荆斩棘为国增光”八字,就是龙泉人民对陈嘉庚先生为祖国抗战所做贡献的高度赞誉。所谓“陈嘉庚龙泉剑”即由此而来。

  陈嘉庚先生回新加坡之前,将“陈嘉庚龙泉剑”留在内迁的集美学校,后来又珍藏于厦门集友银行总行金库。1960年至1961年间,陈嘉庚指示龙泉剑交由刚刚落成的华侨博物院保管并展出,由时任华侨博物院负责人陈永定取回,并精心制作了一个剑匣,里面放上黄绸布来存放宝剑。文革期间,集美华侨学校副校长陈村牧为此剑之事,被批斗了好几天,红卫兵责问他曾用此剑杀过多少人。陈村牧的外甥将此事告诉陈永定后,陈永定说:“此剑在华侨博物院,且从未开锋,怎能用来杀人?”1970年,还有人就此剑找问陈永定,他也是据实如此证明。此后,剑被那些人“借”走一年,他们不懂这把剑未开锋,非要用以砍树试其锋利度,结果硬生生的被砍折成两截。后来经过焊接修复,送回了华侨博物院。

  如今,“陈嘉庚龙泉剑”作为抗战文物,在厦门华侨博物院展出,虽历经七十多年的风霜,依旧剑光凛凛,以无声的语言提醒后人铭记这段难忘的岁月,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题材和珍贵文物。



编辑:蓝钦琪 来源: 2019-09-27 10:38



龙泉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