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浙江在线·龙泉支站 天气预报 空气质量 龙泉市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28;空气质量等级:优;PM2.5日平均浓度为12微克/立方米,优。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搜索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他敏于创新、勇于创业,从一个社办小五金厂,到闻名遐迩的汽车空调零部件制造基地,一个决策支撑起了一大产业——

一个决策支撑起了一大产业

  ——记“丽水之干”杰出人物、龙泉汽车空调零配件产业创始人谢兴吉

  记者 王苏珍

  “离开茶丰的工作岗位已经40多年了,群众们还记得我、关心我,组织把这么高的荣誉颁发给我,我的心里充满了感激。”近日,88岁高龄的谢兴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龙泉五金汽配产业从无到有,从山区走向世界,最要感谢的是改革开放带来的思想解放、市场繁荣,是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培育,是敢于创新、勇闯市场、代代接力的企业家们。而他个人,只是起了一个头,只是在自己岗位上履行了应尽的职责。

  1972年1月至1977年6月,谢兴吉担任当时的茶丰公社党委书记兼革委会主任,期间顶着重重压力,做出了从余姚引进技术、创办茶丰五金汽配厂的决策,拓市场、育人才、开新风,开启了龙泉产业发展的新格局。

  经过40余年发展,汽车空调配件产业已成为我市工业的特色支柱产业。目前全市有汽车空调零部件企业2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6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3家,省科技中小企业54家,浙江省企业研究院4家。2018年,全市汽配行业总产值82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40%以上。

  敏于创新,力排众议在偏远山区创办五金厂

  查田镇茶丰片地处龙庆公路沿线,山清水秀,土地肥沃,是粮食生产重点乡,乡民世代以农耕为业。

  上世纪70年代,当时的茶丰公社有16个大队,7000多人口,9000多亩耕地,9万多亩山林。因1958年县里在青坑村土法上马大炼钢铁,沿线树木几乎被砍光,全是荒山、半荒山,木材资源极少,公社小料厂创办未久便关门停产。

  1972年1月,谢兴吉走马上任茶丰公社党委书记兼革委会主任,面对的是公社集体经济为零的现状。谢兴吉身体力行,带领公社党员干部群众一起造林绿化、兴修水利,利用溪滩开荒造田100多亩,实现了粮食生产逐年增长。如何增加公社集体经济收入,带动群众过上更好生活,让他苦苦思索,夜不能寐。

  1974年,县财经局干部胡本培、葛以延下乡调查乡镇企业发展情况,向谢兴吉介绍余姚部分乡镇创办五金汽配企业效益好、有前景。谢兴吉听后很感兴趣,请胡本培、葛以延带队,派公社干部

  李世仁和当时的革委会副主任、农村不脱产群众代表林加仁,青坑底村新安江移民方竹祥等人赴余姚参观考察。李世仁、林加仁一行走访了余姚数个公社的五金厂,大开眼界,回来把外面经济繁荣的景象跟谢兴吉汇报。谢兴吉越听越兴奋,他力排众议,拍板:“我们也来办厂。”经过公社党委研究决定,着手创办公社五金汽配厂,由林加仁任厂长,方竹祥任副厂长。

  1974年的国庆节,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经过两个多月的积极筹备,“茶丰农机修配五金厂”正式挂牌投产。先用土法,将外面工厂生产后的下脚料碎铝、碎铜筛洗干净,翻成铝锭、铜管,再生产汽车、拖拉机配件等。1976年底,五金汽配厂产值达到26万元,利润8万元,成为当时全县公社企业中的“黑马”。

  尽管交通不便、通讯落后、原材料紧缺,但茶丰五金汽配厂仍然发展得如火如荼。背后,是谢兴吉等人顶着重重压力,默默艰难前行。

  “作为一名干部,我们要尽好职责,对得起这份工资。作为一名党员,只要有利于群众的事,我们就要理直气壮去做。”谢兴吉说,当时做的决定、付出的努力,都不是为了自己,只想着为公社发展生产,为群众多谋点福利。因为问心无愧,尽管饱受委屈、误解,心中都很坦然。

  勇于创业,当干部就要为民办实事

  五金汽配厂的创办,拉近了茶丰与外界的距离,培养了一大批的技术骨干、销售人员。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赢得发展先机的茶丰人亲帮亲、邻带邻,一起闯市场“跑五金”。随着“茶丰五金”品牌的兴起,温州、瑞安等地许多企业前来茶丰开店,自发形成“五金”市场,五金店、小作坊如雨后春笋般崛起,星罗棋布,遍地开花。

  2002年,我市实施“二次创业”,掀起了茶丰五金人“回乡创业”的第一波热潮;2006年,创业者“回归工程”成为龙商回乡的助推器,首批入园43家企业,全部都是在广州从事汽车空调零部件、工程机械行业的茶丰五金人; 2009年,我市成功创建国家火炬龙泉汽车空调特色产业基地以及中国汽车(空调)零部件制造基地; 2013年,龙泉汽车空调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正式投入运行……

  四十年风雨兼程,从无到有,从弱到强,龙泉汽车空调零部件产业走向绿色发展的快车道。谢兴吉、林加仁、方竹祥等产业发展的创始人、先行者,一直被茶丰人深深地铭刻在心里。2019年春节汽车空调团拜会上,谢兴吉被龙泉市汽车空调配件行业协会授予“功勋奖”。

  决策办厂、支持产业发展,只是谢兴吉在茶丰工作的一部分缩影。在当时,谢兴吉的主要精力重点放在兴修水利、绿化造林、抓农业生产上。他带领全公社干部群众肩挑、手挖,手工夯打,经过五年努力,建成了集防洪、灌溉、发电多种功能的石隆水库,成为当时丽水地区唯一由公社一级民办公助、规模较大的土坝水库。水库总容量112万立方米,灌溉覆及下游4000多亩农田,众多村庄受益。

  那时,交通条件差,公社连一辆自行车都没有,干部下村全靠两条腿。白天与群众同劳动,晚上开会工作,周末也没得休息,由于过度劳累,谢兴吉的体质越来越差,时常抱病工作。水库造好了,谢兴吉病倒了。1977年,因身体缘故,谢兴吉从茶丰调到县电影管理站任党支部书记、站长。

  “当干部,吃国家的饭,拿人民的钱,一定要干些实事。”从1951年进乡政府工作当文书,1954年入党,至1992年从市人大教科文委主任岗位上退休,办实事、负责任一直是谢兴吉的宗旨。

  他在担任文化局局长任上,为繁荣文化,丰富群众生活不遗余力。恢复县越剧团,招引人才,精心排演,剧团以崭新面貌活跃在城乡各地,为广大群众送上了一场场文化盛宴。他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扩建县文化馆、图书馆、县剧场,新建新华电影院及小梅等乡镇电影院,筹建龙泉博物馆等,以实际行动践行着“要做就做好”的诺言。

  “那些年,我们心中努力为之奋斗的社会主义,是‘人人有饭吃、人人有事做’,是‘耕地不用牛、点灯不用油、楼上楼下电灯电话’。”谢兴吉笑着对记者说,如今,不但吃穿不愁,手机、汽车、高铁等走进了普通百姓的生活,神话中的“千里眼”“顺风耳”“钻地虎”等全成了现实。

  “无论何时,我都记得自己是农民的儿子,是新中国的成立,让我们家摆脱了当佃农、交田租、借粮度日的困苦生活。跟着党,我们才能享今日的福。”安享晚年的谢兴吉,时刻满怀感恩,珍惜每一刻幸福的时光。

  他相信,只要每个党员干部都牢记初心,牢记为民服务的宗旨,尽好本职,踏实工作,伟大祖国的复兴梦一定能实现。

  “感谢茶丰人民,感谢你们一代代接力奋斗创下了这大产业。我们这一辈已经老了,事业需要年轻人来传承、来发展。”9月22日,从世界丽水人大会接受表彰返回龙泉,谢兴吉紧紧地握住龙泉市汽车空调配件产业协会会长、三田集团执行总裁陈庆华的手,满怀期待。



编辑:张望 来源: 2019-10-09 11:36



龙泉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