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愿当复兴铺路石

  ◎ 王志华

  在举国欢庆新中国七十华诞之际,一大批老知青从全国各地回到当年曾经劳动、学习、奋斗过的地方——龙泉,追忆火热的青春岁月,喜看龙泉的发展变化,畅叙爱祖国、爱家乡情怀。

  四五十年前,我们是一群朝气蓬勃的青年,如今都成了两鬓斑白的老人。我们亲身经历了共和国的建设,亲眼目睹了共和国的发展。

  据资料统计,1969年至1977年的9年间,龙泉县共安排插队知青2300余人。这些知青到了农村后,在虚心向农民群众学习的同时,自身也得到了锻炼,学到了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懂得了生活的不易,对社情国情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从另一个方面看,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也给农村文化建设带来活力和朝气,给国家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虽说几十年弹指一挥间,但是知青生活却让我们记忆犹新,感慨万分。

  我是1977年7月到城郊区大沙公社岭坤大队插队的知青,和我同批到岭坤的还有其他三位知青。当时,村里有一所小学,三十几个学生涵盖了一至四个年级段,由1969年下放的老知青李黛黛担任老师。学生们坐在同个教室里,李老师依次给4个年级的学生上课。除了上课,李老师的一日三餐还要自己烧,记得当时她还带着自己3岁的孩子,条件十分艰苦。据说,当时岭坤大队是整个公社当中文化最落后的村,全村学历最高的只是初中毕业生。

  为了丰富农村文化生活,下放的第一年春节前,我们接到公社的通知,春节期间要求各个生产队编排节目,进行巡回文艺演出。我们5位知青经过商量,认为我们不能落后,决定自编自导文艺节目。白天,我们正常出工;晚上,就拉上村里的文艺爱好者在村校里进行排练。在干部群众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下,经过两个多月的排练,我们最终拿出了30来个节目,春节期间成功地在周边各村进行了巡回演出。我们的付出不仅得到了村里干部群众的好评,还得到了公社领导的表扬。他们认为,文艺晚会的形式能将农村分散的人群聚拢一起开展有意义的活动,在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的同时,也消除了一些不文明、不健康的现象。其实,开展这种文艺活动对我们来讲收获也很大,感觉那个春节过得很充实、很丰富、很有意义。

  本次活动的发起者和组织者之一吴时建大哥,是1969年第一批下放的知青,在城北乡上田村一待就是14年,把自己美好的青春岁月献给了农村。他先是插队做农民,后来在村里的学校当民办老师,4年之后由于工作出色当上了校长。他教过的学生不计其数,其中不乏出类拔萃者,有的考上了清华大学,有的成为单位的骨干和领导……真可谓桃李芬芳。最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弘扬知青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努力为祖国建设做贡献,吴时建大哥还与其他几位老知青一起积极谋划,在上田村筹建了“龙泉知青博物馆”,如今,该馆已成为村里的一处新景点。

  七十年来,我们国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也曾经历许许多多的艰难困苦。虽然我们也吃过苦、受过累,但是我们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初心永远都不会变。

  正如《我们这一辈》唱道:

  我们这一辈

  和共和国同年岁

  上山练过腿

  下乡练过背

  ……

  真正地尝到了做人的滋味

  人生无悔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上讲到:“中国的昨天已经写在人类的史册上,中国的今天正在亿万人民手中创造,中国的明天必将更加美好。”尽管我们已经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但是我们依然行进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我们甘愿当做复兴之路上的路基和碎石,继续为祖国建设发展发挥余热,贡献力量。



编辑:张望 来源: 2019-10-21 1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