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浙江在线·龙泉支站 天气预报 空气质量 龙泉市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28;空气质量等级:优;PM2.5日平均浓度为12微克/立方米,优。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搜索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砥砺前行七十载 价格改革惠民生

——建国70周年龙泉市居民消费价格运行轨迹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回望走过的70年沧桑历程,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龙泉城乡居民与全中国人民一样,收入大幅增长,消费水平明显提升,生活质量显著改善,人民群众早已开始从温饱有余迈向全面小康。在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龙泉市委、市政府按照上级要求采取了一系列调整、稳定物价的措施,不断鼓起来的“钱袋子”,在凸显发展成绩的同时,也见证了“稳稳的幸福”。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龙泉价格改革不断深入,历经各个时期,逐步建立了以市场调节为主导的价格运行机制。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宏观指标,对国民经济管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能够较好反映经济转型期的各阶段特点。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经济形势的不断发展变化,龙泉物价出现了多次大的波动,具体可分为以下六个阶段。

  第一轮波动周期(1949年-1978年)。新中国成立初期至改革开放前,我国是计划经济时代,统一价格管制下的市场物价基本稳定,龙泉居民消费价格几乎呈现“横线”走势。

  第二轮波动周期(1979年-1984年)。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步伐,社会主义商品经济逐步建立完善,价格机制的形成逐渐由政府定价转变为市场定价为主,价格成为经济发展和市场变化的晴雨表。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周期变化,以及GDP的快速增长和经济总量规模急剧放大,龙泉物价开始呈现一定幅度波动态势。

  第三轮波动周期(1985年—1990年)。

  一是1985年是经济体制改革及价格改革起步阶段,在这一时期,进一步调整和放开了农副产品的价格,价格放开加上经济增长使得1985年的CPI迎来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个高峰,当年龙泉居民消费价格涨幅达10.3%;之后,国家实行财政、信贷“双紧”政策,1986年涨幅放缓,回落至5.4%。

  二是1987年-1988年,龙泉市采取了“以调为主、调放结合”的价格政策,对工业消费品和生产资料价格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宏观经济出现的过热现象,引发了居民消费行为的突变,1987年龙泉居民消费价格涨幅重回两位数,达11.7%;1988年下半年,出现了“抢购风”和“涨价潮”,当年,龙泉居民消费价格涨幅迎来第二个高峰,也是如今回望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的最高点,达25.7%。

  三是1989年-1990年,面对物价涨幅急剧扩大的状况,1988年底,国家开始整顿经济秩序、治理经济环境,宏观调控实行“硬着陆”“急刹车”,采取大幅提高银行存款利率,削减基本建设投资等措施。至1989年第三季度,通货膨胀开始受到控制,物价上涨幅度开始下降,从而使得1989年—1990年龙泉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持续下降,到1990年回落至1.5%,涨幅初步得到有效控制。这一轮周期,各项物价改革逐步兴起并全面推进,市场机制在经济运行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

  第四轮波动周期(1991年—1999年)。本轮周期中,龙泉市场物价受国内一系列价格改革政策的实施,出现了多次高位震荡,其原因构成分为多个方面。

  一是1991年-1992年价格改革逐步深入,价格改革由单一的“调放结合”模式转向构建社会主义市场价格新体制,把价格管理引向规范化和法制化的轨道,加之由于1989年-1990年的物价调控主要靠行政手段,未能给物价稳定打牢基础。多重因素叠加从而导致价格出现反弹,这两年龙泉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分别为5.0%和6.8%。

  二是1993年-1995年,龙泉价格改革驶入了快车道,物价调控以放为主,基本放开粮食、钢材、水泥等商品价格,再次导致物价持续大幅上涨。其中1994年涨幅更是跃至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三个高峰。1995年,中国人民银行先后两次提高存贷款利率,加强了宏观调控的力度。这三年龙泉居民消费价格均呈现两位数增长,涨幅分别达到15.4%、25.6%、19.2%。

  三是1996年-1997年,为遏制物价上涨,市委、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稳定物价的措施,在宏观调控和配套改革措施的双重作用下,物价走势开始回落,龙泉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分别回落至5.3%和2.2%。1996年5月和8月,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根据我国市场物价涨幅持续回落,宏观经济保持良好发展态势的情况,两次降低了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1997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再一次降低金融存贷款利率。根据物价变化合理制定的货币政策为经济社会持续快速的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保障。

  四是1998年-1999年,为防止和制止市场物价出现暴涨暴跌,做到放而不乱,管而不死。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颁布并实施,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确了价格改革的方向,并从法律层面对价格监测、价格调节基金、价格听证、主要商品储备、价格干预措施、价格紧急措施等制度作了具体规定,使政府价格管理进一步走上了法治化轨道。中央定价的商品和服务项目由1992年的141种减少为目前的7种(类)20项,地方定价的范围也大幅度减少。国家对粮食、药品和医疗服务等价格政策管理更加完善。加之受当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影响,经济增速整体放缓,对CPI上涨的拉动作用减弱。1998年,龙泉居民消费价格下降1.1%,出现了改革开放以来的首次负增长,1999年持续下降,降幅为1.3%。

  第五轮波动周期(2000年-2009年)。

  一是随着国家扩大内需,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西部大开发成效逐渐显现,市场物价止降转稳,改变了1998年以来连续两年下降的局面。2000年-2001年龙泉居民消费价格分别上涨1.1%和0.5%,2002年下降0.1%。

  二是2003年-2008年,在中国加入WTO的新形势下,龙泉市继续深化改革,努力改善投资环境,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步伐,经济快速健康发展,以及在食品价格结构性上涨的带动下,龙泉经济步入新一轮增长周期的上升阶段,经济运行出现了“高增长、低物价”的运行态势,2003年-2008年龙泉居民消费价格分别上涨1.0%、3.5%、1.3%、2.5%、5.9%、5.5%。

  三是2009年,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龙泉市委、市政府认真落实国务院控制物价过快上涨的方针,积极发展生产、保障市场供应,特别是做好重点商品及服务价格的监管工作,2009年龙泉居民消费价格下降0.8%。

  这一阶段价格较为稳定主要缘于:一是确定合理粮食收购价格,坚持优质优价和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余粮。二是实施了政府价格决策听证制度,提高了政府管理价格的透明度和科学性。复杂经济形势下价格改革更加成熟,目标更加明确,手段也更加完善,既触及到了深层次矛盾,又注意到各项改革之间的协调配套,较好地把握了价格改革的节奏、方向和力度。

  第六轮波动周期(2010年-2018年)。

  一是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和各种重大挑战,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实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一揽子计划,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为进一步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巩固经济回升基础,2010年继续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及受国内外多种因素影响,以农产品为主的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较快,2010年-2011年龙泉居民消费价格分别上涨4.8%、6.3%。

  二是为稳定物价,国务院发布《关于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通知》,要求各地和有关部门及时采取16项措施,进一步做好价格调控监管工作,稳定市场价格,切实保障群众基本生活。加上十八大以来,我国价格改革不断深化,市场化价格体系逐渐健全,龙泉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简政放权、推进供给侧改革,积极推出政策措施,稳定物价总水平,市场价格运行机制日益完善,龙泉2012年-2018年龙泉居民消费价格分别上涨2.0%、2.2%、1.9%、1.9%、1.5%、1.2%、2.1%。

  纵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以来龙泉居民消费价格改革发展历程,既有灵活的、灵敏的价格形成机制,又有完善、配套的管理运行机制,市场取向的价格改革无疑是非常成功的。物价是经济运行的“晴雨表”,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始终走在改革的前列,而市场物价的稳定健康运行,是区域、产业、城乡、人与自然之间协调发展以及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当前,龙泉经济社会发展的稳定性逐步趋强,发展速度快而稳,发展质量好而高,发展结构优而活。面对新时代,龙泉必将科学把握经济周期变动规律,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搞活流通、繁荣市场,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着力解决阻碍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价格问题,进一步深化垄断性、公益性、资源型的价格体制改革,确保价格在各个领域的资源配置中起到决定性作用,为全力推进大龙泉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龙泉跨越式大发展提供保障。

  陈雪君/文   



编辑:吴必旺 来源: 2019-11-06 12:21



龙泉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