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浙江在线·龙泉支站 天气预报 空气质量 龙泉市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28;空气质量等级:优;PM2.5日平均浓度为12微克/立方米,优。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搜索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新闻路上,与“初心”同行

铁肩担道义 妙手著文章

  编者按:第20个记者节如约而至,这是属于记者的节日,属于每名新闻工作者的节日。

  对于媒体人而言,这是一个兼具仪式感与周期性的“热点时刻”。或是追溯报人报史,或是讲述同行故事,或是抒怀新闻理想……不同的庆祝方式,都指向共同的价值追求:把新闻做好。

  今日之中国,报、网、端、微等媒介平台丰富多元,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媒体形态相交相融,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呈现加速融合发展之势。但万变之中唯一不变的,恰恰就是那份责任与坚守,这也是我们媒体人共同的初心。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正确舆论导向,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站立于新时代,我们拥有更多样的媒体形式,也创造着更生动的表达方式,但唯有不忘初心,才能更好前行。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做业务精湛的新闻工作者”的殷切嘱托,不断强化责任意识、提高履职能力,我们这一代新闻工作者,就能始终奋进在时代前列,书写属于自己的光荣。

  了解世界、了解自身,是人类永恒的追求。记者之路注定山高水长。初心在,就会有千山万水。

  记者之路

  周彩萍

  2013年夏天,我从大学毕业回到了家乡——龙泉。当我坐上从宁波返回龙泉大巴车的那一刻,我不禁涌出一句话:龙泉,我回来了。有人说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会面临着许多的选择,只有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才会更接近幸福和满足。回到家乡,走上记者的工作岗位,是我的选择,因为那是我儿时的梦想,走上记者的工作岗位,也是我逐梦的幸福征程。

  记者是什么?有人说,记者是份体面的工作,是无冕之王,是社会的一面镜子等等。记者是什么?从事记者6年多来,我一直努力地在寻找一个确切的答案。

  记者是什么?我想,记者意味着关爱。在查田镇大樟村,大量年轻人外出务工,对大山深处的150多位留守老人而言,外出理一次发,仅往返车程就需要两个多小时。当我得知这个情况后,我立马联系了开理发店的朋友,询问他们是否有这样的爱心义剪行动。那个周末,20多名理发师自发组织成立美业义剪队,他们怀揣着一颗做公益的爱心来到大樟村,在现场,队员们认真地为留守老人们修剪着头发、鬓角、胡须……65岁的村民吴李香理好头发后,还忍不住跟远在上海的儿子视频一番,老人的儿子问:“头发在哪里理的?”老人满脸笑容地回答:“在自己家门口啊。” 我用自己手中的摄像机定格住了那个画面。为了我简单的举动所能得到的社会回应,为了我们这座城市给予留守老人的爱心,每每想起这个画面,心头会涌起一种莫名的感动。

  记者是什么?我想,记者意味着一种责任。一个摄像机记录了龙泉大大小小的故事,纪念着发生的点点滴滴,广而告之,并被人们熟记。乡村振兴、东西部扶贫、社区民生、医院故事、青瓷宝剑产业发展……在每一个重要时间节点,我们不畏烈日,不惧台风暴雨,总是走在新闻的第一线,把最前线的信息通过文字、声音、图像传递给观众和听众。记者是什么?我想还意味着付出。一部手机带在边上,24小时随时应对突发性新闻,无论在单位还是在家里,无论是在白天还是在午夜暖暖的被窝里,这就是所有新闻记者的工作状态。

  记者是什么?我们都一直努力地寻找着答案,但真的给不出确切的答案。因为,我们记者之路还在延伸,记者的内涵还在丰富,还待你我继续努力。

  记者,一直在记着。或许若干年后,当我回首整个生命旅程所见的风景、所做的有意义的事情,我会感恩当初的选择,无怨无悔。

  做一个有故事的花“记”少女

  蒋加丽

  曾经,我是一名社保事业工作者,每天朝九晚五,坐在窗口前做着同一件事,重复着同一句话,似乎一切都很顺利。可每当夜深之时,却总感觉有种未曾有过的力量在催促着自己去改变、去尝试。于是,我选择了一个自己从未想过的职业——新闻记者。从此变成一名花“记”少女,花时间、花体力、花心思。

  在外行人看来,记者是风光、神气的代名词。然而,当我在新闻采访的路上行走后才发现,这个职业在它鲜亮的外表下,有别人不知道的辛苦。我们不是士兵,却要时刻保持冲锋姿态,奋战在突发事件一线;我们不是医生,却始终满怀赤子仁心,让模糊的视线重现清晰;我们不是教师,也要用镜头和文字,打开一扇扇心灵的窗户……握紧手中的笔,我总在想:我要成为什么样的记者。

  我的爷爷今年已经90岁了,尽管已经看不太清报纸上的文字,但他每天还是会认真在报纸寻找我的名字和文章,让奶奶念给他听。有一天,他突然问我:你想成为一名什么样的记者?看着我愣愣的表情,爷爷说,我希望你当一个有故事的记者,会寻找生活中的故事,能讲好别人的故事,还可以创造自己的故事。老实说,当时的我并不太明白爷爷的话,于是我开始思考如何做一个有故事的记者。

  如何做一个有故事的记者?我想,这需要我们花更多的时间。一部手机带在边上,24小时开机,无论是在单位还是在家里,无论是在工作还是在休假,无论是冰天雪地还是暴雨如注,无论是在白天还是在午夜暖暖的被窝里,随时准备出发,这就是新闻记者的工作状态。

  如何做一个有故事的记者?我想,这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关爱。今年5月,我接到一个男孩打来的电话,他哭着对我说:“姐姐,我想活下去,你能帮帮我吗?”小男孩来自龙泉的一个小村庄,才14岁,突然被查出患上恶性肿瘤,病魔随时会夺走他稚嫩的生命。被送往杭州救治后,医生说父亲骨髓已经半相合匹配成功,尽快手术,孩子的病还有希望。但是,高昂的手术费让这个本就拮据的农村家庭陷入了困境。如果筹不到手术费,意味着如花般生命的凋谢。接到这个电话后,我和同事们策划了一次“爱的接力跑”,开始了一场爱的极速救援。

  文章《爱心涌动为生命接力》在微信和报纸上刊登后,引起了全城关注,不到3天时间,便募集到了近19万元。5月20日,小男孩成功地进行了手术,他再次给我打来了电话:“姐姐,医生说我很快就可以回去上学了。”每当想起他,我的心头都会涌起一种莫名的感动。为了我简单的举动所能得到的社会回应,为了我们这座城市给予一名14岁男孩的爱心,为了枯萎的花朵重新吐出生命花蕾。

  如何做一个有故事的记者?我一直在努力地寻找着答案。我想,只要我牢记使命、不忘初心,若干年后回首生命旅程,我看了很多风景,我做了一些有益的事,我就无愧于记者的称谓,我曾经也是那样一位花“记”少女。

  最美的风景在路上  最好的故事在基层

  严淑凡

  在采访中,我时常提问采访对象:“你的初心是什么?”不同的职业,回答也各不相同,有人说初心是育人,有人说初心是护人,有人说初心是救人……那么回头反问自己呢,我的初心又是什么?

  我的“记者”故事应该从2016年 9月9日说起,那一天我在龙泉电视台播出了第一篇新闻报道《剑池街道剑木路脏乱差》,在报道中记录了剑木路存在商户占道经营、电线杂乱等现象,这些问题对周边的住户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报道播出后,便引起相关单位的关注,存在的问题也得到了改善。此后,每次经过剑木路时我都会格外留个心,把那里的点滴变化都记在心里。

  2018年4月,我和同事来到龙南乡上兴村,那里有一所学校,全校只有6个人,3名学生和3名教师。为了确保这3名学生如期完成学业,3位老师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第一次去,由于路况不熟悉,还有大雾,所以车开得特别得慢,不记得崎岖的山路两旁的风景,只记得村口的桃花开得特别美。在采访中,孩子们面对镜头比较害羞,但还是大声的说出了自己梦想,两个男生辰辉和君海长大后想当军人和医生,唯一的女生佳丽长大后想当老师,像陪着他们的3位老师那样。那年6月这3位学生毕业后,便没有新的学生再入学,这所学校就自然消失了,而我们的镜头也记录是那所学校最后的快乐。不久后听说3个孩子都考进了城里的中学,那天我特别高兴,希望在多年后能听到他们实现更大的愿望。

  就是这群扎根山村的老师,为孩子们的梦想插上了翅膀,用知识为孩子们筑起走出大山的桥梁,她们把青春留在大山里,有过后悔却不曾放弃。

  今年7月,宝溪乡遭遇百年一遇的大暴雨,乡里村庄断电,路面积水严重,沿溪两岸村庄部分农户进水受淹。早上7时我便跟随消防救援车前往现场,往常缓缓而流的溪水变成了波涛汹涌的洪水,眼看着脚前的公路被洪水冲毁。当时心里没有害怕,只想快点到达现场,踏着被毁公路的硬肩我也得走进现场。到现场后,拍摄、记录、剪辑,把一线的情况第一时间传送回去。傍晚17时,跟着乡镇工作人员走访受灾严重的村民,其中一户是我外婆家。看着满地的狼藉,外婆含着泪在“怪”我怎么不早点去看她,我一时语塞,甚至没来得及好好安慰外婆便急冲冲地离开外婆家了。

  那一晚,我记录了连夜抢险救援的工作人员,记录了自发夜巡驻守的党员群众。灾情面前,总有些温暖的身影出现在我们的视线里,总有些感人的画面令我们难以忘怀。

  我分享的这三个故事,是工作以来让我记忆最深刻的,故事很简单,很寻常,却教会了我很多道理。我认为,我是2016年9月9日遇到我的“初心”,我的“初心”便是:一直在路上,一直在基层,讲好龙泉故事。

  这些年来

  吴向东

  从事新闻采编工作已经16个年头了。与众不同的是,我是隐姓埋名从“地下记者”干起的。记得刚入行时,发稿都没用真名,署的是笔名,获得普遍认同后,才从“地下”转到“地上”。

  这些年来,我一路打拼,充满酸甜苦辣。

  因为滩坑水库建设,景宁县渤海镇一棵千年古樟移植到了龙泉。我对这一千年一遇新闻事件进行了全程追踪采访,推出《拯救千年古樟大行动》系列报道,引起广泛关注,社会反响强烈。

  上海世博会驻会采访期间,为了抓拍稍纵即逝的瞬间,我差点被安保人员抓起来,但还是近距离成功拍到了俞正声同志观看龙泉宝剑的珍贵照片。

  在屏南山村采写反映农村大龄青年娶妻难的稿件时,村民以为我是打拐的便衣,村干部不敢留我吃午饭。发稿后,引起了丽水市领导的高度重视,并出台了为农村大龄青年娶妻创造条件的系列政策。

  通过我的报道,为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又没钱做手术的10岁小女孩阿霞,筹集到善款3万余元;分别为季龙英、翁卫民找到失散30年和47年的亲人。

  我曾冒着危险只身深入市郊非法毁林采砂现场采访。真相披露后,引起市领导的高度重视,有关当事人被追究法律责任,非法毁林采砂得到遏制。

  2009年12月22日晚,我在工作中意外从车上摔下来,头破血流,失去知觉。旁人发现后才送医院救治,头部缝了7针,留下了终生的疤痕。

  ……

  这些年来,我风雨兼程,付出多多也收获欣喜。累计采写发表新闻稿件300余万字,大量稿件在上级报刊发表或被网络媒体转载,有80余件作品在各级各类评比中获奖;先后获得浙江省新时代“万名好党员”、浙江省县市区域报十佳采编工作者、丽水市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新闻)人才等荣誉称号;在丽水市委宣传部的扶持下,我的个人作品选《千里献心香》出版发行。

  这些年来,用冯骥才老师的话说,头发里大量的黑色素都跑到稿纸上的油墨里去了。但是,每当通过自己的采访报道,正义得到伸张,邪恶得到惩处,弱势群体得到帮扶,热点问题得到关注,难点问题得到解决,离散亲人得以团聚,每当报道引起上级的重视,作品在评比中获奖,文章得到读者点赞的时候,觉得累点苦点还是值得的,当记者其实忙中有乐、苦中有甜。

  记者报国无他物,惟有手中笔如刀。我深知自己与读者的期望、与“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境界存在很大差距,但我一直都朝着这样目标努力着。今后,我将以习总书记关于党的新闻舆论工作48个字要求为统领,牢记初心使命,再创新的业绩。

  一线的“初心”故事激励我成长

  林欣颖

  从事新闻采编工作刚刚满两年,资历尚浅、经验不足,因而在采访中时常怀抱一颗学习的心,总担心采访的角度不够精准、稿子改得遗有疏漏、标题做得不够生动……经过一个又一个报道任务,我步履蹒跚地成长起来,也逐渐在其中享受到了记者这个职业给我带来的精神奖赏。

  2018年4月的某一天,我到锦溪镇采访了一位获得慈孝文化“好媳妇”称号的女士兰树花。兰树花是个普通的农民,家里并不富裕,时常要为柴米油盐操心,但她知道“再穷都不能穷教育”。为了让女儿去城里读书,她的丈夫赖庚平每周都会骑着摩托去外地的矿场打工。2008年5月12日,赖庚平在路上遭遇了车祸,不幸变成了“植物人”。从那以后,兰树花每天一边做多份工作挣钱,一边悉心照顾丈夫,十年如一日。

  “花……花……过来。”“来啦来啦。”在采访的间隙,卧室里不时传出赖庚平呼喊兰树花的声音。兰树花告诉我,她用十年换来了“奇迹”,丈夫可以说一些简单的词,几个手指能动了,还可以表达情绪,这就是最大的“值得”。那一次采访,兰树花让我知道,初心就是始终守望。

  查田镇是我的新闻线索联系乡镇,所以我常去查田采访,自然而然也看到了很多的查田故事。查田镇卫生院里有一位杨根平医生,他每天要诊疗几十位病人,可是他自己就是个病人。杨根平7岁那年患上了进行性肌肉萎缩症,随着年龄的增长,肌肉萎缩的情况越来越严重。我跟着他去过一户签约了“家庭医生服务”的村民家,他是一路走着去的。我问他:“这么远,怎么不骑车?”杨根平回答说:“之前也骑过,有一次肌肉突然无力就翻车了,我被甩到河滩上,躺了很久才能起来去老乡家里……怕自己受伤了,耽误事。”去年,杨根平签约了镇上508户农村家庭,挨家挨户为他们送去了医疗服务。杨根平让我理解了初心的另外一种含义——奉献。

  不久前,为了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我们深入各个乡镇、街道寻找新中国的同龄人,开展了“我与新中国同生日”主题报道活动。在上垟镇源底村,我采访到了一位老乡吴陈郁,他年轻的时候是村里的团支部书记兼会计,改革开放后,他就在村里种起了食用菌,日子过得是一天比一天好。吴陈郁在源底村待了70年,龙泉城里买了房子却不爱住,他说生活越是幸福,越是感恩党和国家,要在村里踏踏实实地当一名河道管理员,让村庄环境变得更美。在吴陈郁的眼里我又一次理解了初心的含义——爱国。

  在采访的过程中,我遇到了许多人,他们也许很普通,他们的事情也极平凡,但却令我记忆深刻。透过他们,我看到了一颗颗坚守、奉献、爱国、奋进的初心,这“初心”凝聚起的正是一股让人砥砺奋进、铿锵前行的不竭力量,推动我乘风破浪、奋勇向前。

  新闻在变 初心不变

  季卓奕

  记者是什么模样?在许多人眼里,记者是有着“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光辉形象。记者是博学、有智慧、见多识广,经常扛着相机出现在各种会议活动的角色。他们在适当的时机,拿着话筒、本子、笔,行动麻利儿,感觉非常有范儿。

  2017年9月,我荣幸地加入到龙泉市融媒体中心,成为了一名记者。两年的记者路,我深刻感受到,记者这条路,是一条成长、震撼、感动的行走之路。万家灯火团圆、众人欢庆佳节时,是我们工作最忙的时候。寂静的深夜,是办公室灯火通明、人员最齐的时候。但是在记者之路上越走越远,我越爱脚下这块土地。

  作为一线记者的一年多,晴天雨天,城区乡下,我奔波在龙泉的19个乡镇(街道),看着龙泉的山山水水,见证着龙泉日新月异的变化。“风里来,雨里去,不分节假日,时刻保持工作状态……”对记者来说,这是常态。因为要成为一名好记者,不仅要勤快、动脑,更要用心。新闻从基层来,从一线来,好的新闻一定要带着泥土的芬芳。记者只有心中有导向有信念,手中的笔才能有灵感有力量;只有身子真正扑下去、脚步真正走下去,写出的新闻才能接地气、聚人气、提心气。我们用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记载着我们龙泉发展的每一个脚印;每一篇稿件、每一个镜头,都书写着龙泉的光荣与梦想。

  新媒体时代,是报纸、视频、微信、APP、抖音、画中画火力全开的时代。2018年10月,我从一线记者转型到“新媒体”记者,更准确的说,是一名“全媒体”记者。同样是宣传者,不同的是,我用更多的平台去传播龙泉声音。新媒体时代,我们不仅仅要在纸质报纸上刊登新闻报道,更要采用新媒体的各种技术手段,对重大新闻事件进行全方位多视角地报道,用最快的速度将新闻传播到读者和用户手中。新媒体时代,人人爱看视频。现在的我,已慢慢学会用快剪辑、快影等各种软件制作视频,用更生动的方式、用更直观的角度,向大家讲好龙泉故事。

  从第一次采访与被采访者面面相觑的尴尬,到现在灵活自如的问答;从第一次稿件被要求重写时的羞愧,到现在得心应手……当记者的这一路上,布满了太多的坎坷和荆刺,凝结了太多的辛酸和汗水。作为一名记者,我们要学会苦中不言苦,在苦中作乐。我们的初心,是无论传播载体怎么变,传播形式怎么变,我们都是新闻内容的生产者,优质内容的出品者。

  当记者累吗?累!为何你还要当记者?每次采访的环境会有所不同,会遇到各种不同的人和事件,工作有趣。新闻在变,我们当记者的初心不变……

  做党和人民信赖的新闻工作者

  刘璐

  “观众朋友大家好,欢迎收看《龙泉新闻》,今天节目的主要内容有……”

  “听众朋友大家好,这里是FM105龙泉人民广播电台,您现在收听到的是《龙泉金土地》,我是主持人璐璐……”

  作为一名新闻主播,6年来对着话筒说这几句开场白也有上千次之多。从喜爱到坚守,从迷茫到为之奋斗,播音主持是我的一个梦想,让我的生活五彩斑斓,是我的初心,给我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我从小就喜欢电视上的节目主持人,他们不仅知识渊博,体态优雅,更重要的是他们为老百姓发声。出于对这份职业的喜爱,15岁刚上高一,我就开始了播音主持专业的系统性学习。从那时起一个主播梦、一颗主播心就我心里生根发芽。每天放学后乘坐1个多小时的公交车到培训机构进行两个小时的播音主持专业培训,风雨无阻。最终,我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全国播音主持专业排名第二的浙江传媒学院。经过大学4年的专业学习,即将走上社会的我面临着一个选择:回家,我能过上非常安稳惬意的生活,但不能从事最喜爱的主持人工作;而如果坚守初心,就要背井离乡,远离亲人……毫不犹豫,我选择实现自己的梦想,毅然决然放弃了安稳惬意的生活。就这样因为“初心”,与龙泉市融媒体中心结缘,在龙泉这座美丽的城市安家落户。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一种职业一旦做得太久会让人陷入一种麻木的状态,进入瓶颈期。曾经的我失去了对主播事业的激情,认为就这样每天完成出镜和配音的任务就足够了,直到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11月7日会见中国记协第九届理事会全体代表和中国新闻奖、长江韬奋奖获奖者代表时所讲的一番话瞬间点醒了我。习近平总书记说:“新闻工作者要坚持正确工作取向,以人民为中心,心系人民、讴歌人民,发扬职业精神,恪守职业道德,勤奋工作、甘于奉献,做作风优良的新闻工作者。一句话,就是要做党和人民信赖的新闻工作者。”是啊,当初想做主持人不就是因为主持人能为老百姓发声吗?于是,我的梦想又有了新的征程,我的初心又有了新的方向。

  我开始下乡采访、现场出镜,参与青瓷宝剑节、猕猴桃采摘节、乡村春晚等市内重大的活动报道,我的身影出现在各乡镇(街道),我的足迹遍布了龙泉的山山水水。同事们说我傻,好好的演播室不待,跟着他们风吹雨淋日晒。我深知,脚下沾有多少泥土,传递出的声音才会有多少温度,只有扎根基层,深入基层,才能讲出有热度的龙泉故事。除了走基层,完成好播音主持的本职工作后,我都会问问自己还能为台里再做些什么。精彩的龙泉故事要更广的传播出去,于是我开始和丽水台做连线、向省台做外宣,把龙泉故事传播得更好更广更远。

  梦想于我是动力,初心于我是方向,而播音主持事业就是我的梦想和初心。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重大部署以及新思路、新举措,讲好龙泉故事,传播龙泉声音,做一名党和人民信赖的新闻工作者。

  不忘初心  我愿一直在路上

  崔建霞

  不知不觉,我已在电视新闻文字编辑的岗位上工作了四个年头。这期间,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新闻编辑的日常工作做起来也比较得心应手,把新闻信息如实准确地呈现给观众是我的初心。

  我个人认为,记者是探寻真相的工作,而编辑则是记者与观众之间的媒介。记者的电视新闻作品呈现给观众前都要经过编辑的再加工、再创作,这涉及选稿、改稿、编排等一系列工作,这就要求编辑自身不仅要有较强的综合处理能力,还要有一定的文字功底,更要有很强的政治意识,必须要做到用客观的眼光去看待问题。在处理稿件时,必须要把好关,确保正确的舆论导向,把各种差错消灭在新闻节目播出之前,保证新闻传播的真实和准确。

  自从做了编辑,让我感受最深的是工作的责任感随着时间的增长而渐渐加深。每篇稿件是记者辛勤劳动的成果,编辑只有认真审改才对得起记者的每一份付出。身边的领导言传身教,也让我明白了什么是认真的态度。为了保证呈现在观众面前是语句流畅、准确无误的新闻作品,就要对稿件精雕细琢,为此,我曾一遍遍不厌其烦地修改稿件,在遇到不懂或者有疑惑的地方,我会积极主动与记者沟通,核实新闻内容的准确性,还会一起探讨如何让文字表述更恰当、结构更连贯。勤于沟通因此也成为了自己提高工作效率的法宝。稿件充裕时,通过和记者沟通可以知道稿件的轻重缓急,安排好编播的顺序;稿件欠缺时,沟通可以让记者了解稿件情况和采写重点,也让自己对当天新闻节目的编排做到心中有数。

  当然,只有认真的态度还不够,一名合格的编辑还要深入到现实生活中去,到基层,到采访现场,参与作品的创作,了解记者的采访过程,才能更好地发现文稿中存在的问题。自己每一次与记者到采访现场,都能学到新的知识,发现自己在新闻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感觉自己更加接地气了。

  编辑是一个“为他人做嫁衣”的职业,这份职业更需要有责任与担当,我愿一直在路上,不断学习和实践,不忘初心,编辑出更好的新闻作品,讲好龙泉故事。



编辑:张望 来源: 2019-11-08 12:00



龙泉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