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锦荣
关于欧冶子铸龙渊剑的记载,最早见于东汉时的《越绝书》:“风胡子之吴,见欧冶子、干将,使人作铁剑。欧冶子、干将凿茨山,泄其溪,取铁英,作为铁剑三枚;一曰龙渊,二曰泰阿,三曰工布。”意思说楚王派大臣风胡子到吴国,去见欧冶子和干将,请他们为楚王铸造铁剑。欧冶子和干将凿茨山,排干溪水,挖取到极好的铁矿石,铸成三把宝剑,一把叫龙渊,一把叫泰阿,一把叫工布。说明欧冶子是在一个有溪水的,叫“茨山”的地方铸成龙渊剑的。那么这“茨山”究竟位于何处?引起了不少中国剑文化研究者的兴趣和探讨。《越绝书》中没有说,查阅《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有“茨山,在今安徽泾县北”。但在泾县的文史资料中,未发现有关欧冶子在泾县铸剑的记载。
字典中“山”的本义是“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高起部分”。古籍中又有两种解释,一是《说文》:山,土有石而高;二是《国语·周语》:山,土之聚也。据《汉语大词典》引《博雅》:茨,聚也;积也。《淮南子·泰族》:掘其所流而深之,茨其所決而高之。高诱注:茨,积土填满之也。由此可见所谓“茨山”,实际应为“积土填满”而成的“土之聚也”,而称之为“山”,充其量也就是一个小小的土山而已。有例为证,辽宁省葫芦岛市龙港区连湾街道有一茨山村,无独有偶,在江西省上饶市鄱阳县乐丰镇也有一茨山村。前者位于辽东湾(锦州湾)的海滨平原,后者则位于鄱阳湖东岸鄱阳县南部的信江、乐安河交汇处。从两地的地理位置和环境来看,应该是在沧海桑田的变迁中,由海滨或河湖的泥砂“积土填满”而形成,或许因还有“土之聚也”的小土山。都以“茨山”为村名。
再来说龙泉。世传欧冶子奉楚王之命铸剑,为寻访铸剑圣地,欧冶子遍访江南名山大川,经江西、福建来到浙江龙泉境内。见秦溪山阴郁郁葱葱,有井七口排列如北斗七星之状,泉水甘寒清冽,旁有湖十数亩,又无鸡啼犬吠,环境幽静,甚宜铸剑。于是,欧冶子在此凿山开路,排干积水,采铁英,搭寮筑炉,铸成了龙渊、泰阿、工布三把名剑。这秦溪山、剑池湖是否就是《越绝书》所称的欧冶子铸龙渊剑之地“茨山”呢?
古时,龙泉县城这一段大溪名为秦溪,秦溪南岸有村名秦溪漠(今名南秦村,即剑池湖所在地),此处地表下多见卵石和河砂,可见原为古河道。据此推测,古时的龙泉溪从城西宏山直下城东莲山下的稽圣潭,而剑池湖则很可能是古河道变迁(北移)时形成的堰塞湖。明代方志称剑池湖“水行地中,与县东稽圣潭通”,就是指剑池湖水经地下古河道,与大溪下游的稽圣潭相通。成化《处州府志》卷十四灵异篇中,还记载了一个离奇的故事:有一居民在剑池湖洗甑(一种陶瓷蒸具),不小心甑掉入湖一旋涡处,盘旋之而沉没于水中。数日后有一稽圣潭畔的泊船者,见一甑自潭岩隙中浮出,打捞上船后,见甑上有“剑池供器”字样,有人告知此为几天前剑池居民所失之甑。
之所以称秦溪漠(漠,沙积、广漠之意)、秦溪山,说明两者都可能与秦溪有渊源,都是因大溪古河道变迁,河砂泥石积聚填塞或堆积如山而形成。因此,从秦溪山、剑池湖的地理成因,及其有小土山有(湖)水的地貌特征来看,均与《越绝书》所称的“茨山”之意相合。由此可见,北宋著名学者杨亿说“缙云西鄙之邑曰龙泉,实欧冶铸剑之地”,亦非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