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市坚定不移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生态发展之路,在保护好珍贵的山水资源的同时,以秀美山水为优势,培育生态旅游产业,挖掘特色文化资源,做好做活山水文章,一个个标志性、品牌化的拳头精品线路精品点脱颖而出,不断深入人心,“绿水青山”在龙泉释放着生态红利。
畲乡泼水节:万众狂欢 共享生态红利
竹垟畲族乡紧紧围绕浙江省旅游风情小镇创建目标,围绕乡村风景、建筑风貌、节庆风俗、畲族风情、人物风采、餐饮风味、特色购物,深入挖掘弘扬民族文化和本地文化等主题,进一步找寻“文旅融合”载体,总结提炼“三月三”“泼水节”等节庆活动经验,加快形成并推出旅游项目和产品,提升“风情畲乡”的名片内涵。
该乡狠抓“五水共治”工作,近年来在盖竹村建成罗黄古道生态防洪堤、连心廊桥、亲水平台、水上梯田、钢琴浮桥等水上休闲景观设施,既保护了主要河流横溪和沿溪生态走廊,又将优质的水资源变为美丽乡村的主要景观点,初步形成了盖竹“竹绕古村 水傍畲寨”的形象和品位。打造“生态畲乡、风情畲乡、和谐畲乡”,走出一条农旅融合致富路。
以水为媒、与水共舞。8月17日,万名游客齐聚盖竹村 ,参加“泼水狂欢节”。跟随动感的音乐,万名游客与水共舞,尽情互泼清澈溪水,传达着诚挚祝福,“哗哗”水声与欢声笑语和成一首动听的欢歌。抓鱼大赛、亲子戏水、篝火晚会、DJ表演和吃西瓜大赛等活动在集嬉戏、休憩、宣传为一体的综合广场、风情广场精彩举办。在竹垟万种风情和秀丽山水中,各地游客共狂欢,享受治水红利。历届泼水节活动的举办,助推产业富民、旅游兴寨,不断提升竹垟畲族乡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住龙镇:“红绿”融合 红色名镇展魅力
住龙镇是浙西南游击根据地的中心区域。当年,红军战士凭借这一带的水上交通优势,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住龙镇是名副其实的“红色小镇”和红色文化资源大镇,也是绿色资源禀赋强镇。生态绿色是住龙的底色。乌溪江一湾碧水缓缓流淌,水质国家一级标准;森林覆盖率高达93.7%,空气质量常年优质,负氧离子含量高。革命年代留下的众多遗迹和生态保护带来的山水资源,是最大的财富,给足了当地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的信心和底气。
通过深入挖掘优秀历史文化、传统风俗民情,将古村落保护和利用工作与实现住龙“生态重镇、红色古镇、旅游新镇”发展战略相结合,打造文化旅游新亮点、新品牌。
着力做好“红绿”融合文章,将“活水进村”工程与“花样一条街”巧妙结合。住溪红军街家家户户门前栽花养鱼,展现出一幅“鱼游水中,人游花中”的生动景象。探索创新“水元素+”工程,计划实施集镇江滨美化、创意农业景观田、生态堰坝等工作,全力推进全域旅游发展,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红绿”融合的新业态新经济,使住龙呈现更多亮点,让老区再展新貌。
成立龙泉市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将镇域丰富的红色资源串点成线,融合“重走红军路”“吃红军餐”等活动内容,推出“一厅两街三课”和听一次党课、看一次革命史、重走一次红军路等“六个一”红色教育套餐。每逢节假日,红色小镇旅游成“井喷”状态。游客们在红色小镇流连忘返,充分感受住龙红色小镇的独特魅力。
宝溪乡:“不灭窑火” “旅游+文化”成常态
我市借助优良生态环境,深入挖掘非遗文化,依托特色旅游资源,打造特色景点,丰富文化内涵,形成旅游品牌。
宝溪乡是龙泉青瓷发源地,该乡以“不灭窑火”为主题,着力挖掘和展示“自然风光、建筑风貌、节庆风俗、餐饮风味、特产风物、人物风采”六大风情元素。该乡坚持项目建设与形象宣传两手抓,精心谋划,规范管理,完善配套,提升服务,完成“不灭窑火”风景线绿化与景观节点打造,建成宝溪景区入口慢生活公园、溪头村生态停车场。加强旅游设施维护,对宝溪景区的安全护栏、木质观光栈道、水车等进行了全面修缮。溪头村成功创建丽水市“放心民宿”示范区。该乡成为全省第二批通过认定的28个省级旅游风情小镇之一。
该乡与传统龙窑烧造研究会、龙泉市起点旅游公司紧密配合。从2016年开始,在五股窑、陈家窑、车盂窑、金品龙窑等地,举办40余场“不灭窑火”活动。
净手、上香、饮酒,看着窑口缓缓打开,一个个余温尚存的匣钵被逐个捧出,如冰类玉的青瓷出炉的那一瞬间,总是那样的激动人心,人们身心沸腾,现场人声鼎沸。
现场网络直播、网上拍卖会以及舒中胜等名嘴宣传活动,有效提高了宝溪旅游品牌知名度,全国各地游客前赴后继纷纷赴约又一场“不灭窑火”。
结合地域文化特色,推动“旅游+文化”,成为旅游发展一种常态,带动餐饮、住宿、购物、休闲等服务业的繁荣,催生一方经济活力,也为越来越多农民拓宽增收渠道。
本版撰稿: 米 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