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龙年
他叫李自强,是我63年前读小学时的同窗和玩伴。他的人生轨迹与他名字的含义完全吻合——确实是个自我刻苦、奋发图强的人。
这日天气晴好,惠风和畅,两人午后相约去走走当年曾经走过无数次的砍柴路。我们从城区出发,经三座碓,过罗木亭,到了石马岭坤。远处青山如黛,笑脸相迎;路旁小溪潺潺,柔声欢歌。两位七旬老翁边走边聊,有说不完的酸甜苦辣,道不尽的过往人生……
我俩之间有着太多的相同点:同年来到人间、都属羊,同是苦出身,小学同班、同桌,同是养育了两个孩子;两人的老大经过长年努力和磨练,现已分别在北京和浙江走上了正处级领导岗位。这最后一个相同点,是我们当年读小学假日砍柴时,连做梦都未曾想到过的。
我俩初次上山砍柴,只有11岁,刚读小学四年级。每到周六下午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把柴刀磨锋利。这样,第二天在山上砍柴时,可以省下不少力气。为此,我们对“磨刀不误砍柴工”七个字,从小就比同龄人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和体会。
15岁读初二那年,我俩还给县供销社挑过盐。石达石乡有个瞿源村,离城30华里,当年不通公路。山区农民所需的油盐酱醋及其他日常用品,都要雇人挑到当地代销店。我俩由于年龄小,只能挑四五十斤。一个周日的早晨,天刚蒙蒙亮我们就出发了。挑着担,攀登在陡峭、绵长的石达石岭上,可谓步步艰难;衣衫上的汗水日晒风干后,马上结起了一层白霜。到达目的地瞿源村已是正午时分。我们草草吃过带来的干粮,又为代销店挑回两个空酒坛到县供销社。当我们抵达县城时,早已玉兔东升,万家灯火了。
记得当年爬山越岭劳累一整天,能够从县供销社领取一元钱左右的报酬,可以足足买到10斤大米。我俩都为能分担家庭的困难而深感自豪!长大后我们经常会想,年少时经历一些艰苦和磨难,还真算得上是人生的一笔财富呢。
另有一件事也给我俩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小学六年级时,学校动员同学们给守卫在边防的人民解放军写信。我俩合写一封,寄给了一位海军战士。想不到很快就收到了回信,他说看了我俩的信非常高兴,鼓励我们努力学习,长大为国效劳,并恳切希望寄照片给他留作纪念。那天下午放学后,我俩结伴走进照相馆拍了张合影:合影中,两个佩戴着红领巾的少年,举起右手行少先队礼,表示向可爱的人民解放军致敬。这张照片我们一直保存着,每次翻看,都会勾起一段珍贵而甜蜜的回忆。近日,我俩再次携手到照相馆拍照,看着这两张相隔了63年的照片,不免让人感慨系之。
我们感到特别欣慰的是,目前两人身体都还健康。除了注重科学健身和适度养生,自强他也热爱古典诗词,并经营着一小块菜地,产出的瓜果菜蔬,一年四季自给有余。我则对传统文化如痴如醉,喜欢读书、看报、习字、写作,也爱好烹调和各类家务。作为长辈,我俩都会常常叮嘱孩子,要时刻听党话,跟党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尽力为国家、为人民多做工作,做好工作!
这样走着,聊着,不知不觉就三个多小时过去了。猛一抬头,只见晚霞已染红了西边的天空,真是夕阳无限好,为霞尚满天啊。道别时,我俩相互勉励:虽已年逾古稀,仍要老有所学,老有所为,力求充实、健康、开心地度过往后人生的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