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群众在哪里,基层就在哪里,新时代的龙泉故事就在哪里。今日起,本报推出“新春走基层”专栏,我们的记者将走入基层一线,深入田间地头,用实际行动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讲好新时代美丽幸福好龙泉的精彩故事,奏响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澎湃乐章。
本网讯(记者 杨震山 通讯员 吴土玲)“乐与苦 ,相为倚伏者也,人知乐之为乐,而不知苦之为乐……”近日,记者走进八都镇章府会村“清风馆”,只见几十位身着汉服,头戴纶巾的学生正襟危坐,手拿书卷,边吟诵着八都先贤章溢的《苦斋记》,边提起毛笔书写文章,让人有一种穿越了时空的感觉,仿佛回到了600多年前的龙渊义塾。
章溢是元末明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以坚持原则、敢于直谏、敢于为民请命而为世人所赞誉,为后世留下《苦斋记》《龙渊义塾记》等重要精神财富。为进一步传承与弘扬先贤文化,去年章府会村建成章溢纪念馆,在传播清廉文化的同时,也提供了一个让村民读书学习的平台,使村里的文化生活更为充实。
“建这个清风馆很有必要,能让我们的子孙后辈都牢记八都的先贤,也把我们祖辈传下来清白做人的好家风传承下去。”村监会主任廖世徐说。廖世徐自己也是牢记好家风,今年已经68岁的他,独自一人照顾瘫痪在床的老伴3年多,但他丝毫没有因为家事而懈怠了工作。在每天照顾妻子起居的同时,还会认真听取村民们对村里各项工作推进的意见,解决了不少群众的诉求。
据该镇相关负责人介绍,自纪念馆建成后,八都镇已组织全镇村干部到清风馆参观学习,接受廉政教育,镇纪委干部、村支部书记还轮番畅谈学习体会,深植清廉意识。下一步,还将通过开展“春泥计划”、清廉村居建设、清廉大讲堂等活动,组织学校师生、企事业人员、村民等到清风馆学习,让清廉文化进校园、进企业、进百姓家,在乡村振兴中筑牢廉政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