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浙江在线·龙泉支站 天气预报 空气质量 龙泉市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28;空气质量等级:优;PM2.5日平均浓度为12微克/立方米,优。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搜索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谁先知

□ 徐龙年

  看到这个题目,估计许多读者都会发出舒心的微笑,接着或许还会在嘴里轻轻读出:“这还用问吗?当然是‘鸭先知’呗!”之所以然者何?原因非常简单,宋代诗词大家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太有名了:“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但是,如果我们再追问一句:“为什么是‘鸭先知’,而不是‘鱼先知’‘蛙先知’‘鹅先知’?”这就没有那么轻松,而是需要认真思考一番了。其实,你只要知道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是一首题画诗,答案就能随之而出:在大画家惠崇的《春江晚景》图中,除了画有江边的桃花、蒌蒿和芦芽等无感知的植物外,江面上只画了鸭子,并未出现鱼、蛙、鹅,诗人当然是只写“鸭先知”才符合画意!

  题画诗是一种诗歌形式。在中国画的空白处,往往由画家本人或他人题上一首诗,这就是题画诗。题画诗与其他类型的诗并无明显差异,主要的区别在于,它的内容要与画的意境达到和谐统一!

  明代文学家王冕的《墨梅》就是一首题画诗:“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这首题画诗说,我家洗砚池边有一棵梅树,朵朵盛开的梅花像是用淡淡的墨汁点染而成。它不需要别人夸奖颜色有多么好看,只是要将清香之气弥漫在整个天地之间。诗人赞美墨梅素雅平淡,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的人生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

  清代书画家、诗人郑板桥的《题竹石》也是一首题画诗:“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竹子把自己的根紧紧地、深深地扎在青山的乱石堆中,一点也不放松。不管经受多大的磨难,照样坚定有力,任凭你吹什么风都毫不动摇。该诗通过歌咏竹石,塑造了一个百折不挠、顶天立地的强者形象。全诗清新流畅,感情真挚,语言虽然通俗,但意义却深刻绵长,促人思考。

  郑板桥的另一首《墨竹图题诗》:“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在衙门静室躺着休息,听见风吹竹叶发出萧萧之声,让我联想到百姓饥寒交迫的哀怨声。虽然我们只是小小的州县官吏,但是老百姓的一举一动,时时刻刻都牵动着我们的感情。这首题画诗从写竹入手,托物言志,表达了作者对民众的忧虑关切之情,以及自己的责任感与清官心态。这种心中装着人民的高尚情怀,直到今天仍然是值得大力提倡的。

  晚清诗人高鼎的《画》(一说为唐人王维所作):“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读这首题画诗,我们可以想象得出,画面上有山、水、花、鸟。看远处的山往往是模糊的,但这里的山色却很清楚;听近处流水肯定有声音,而这里的流水却毫无响动。盛开的群花,随着春天的逝去就凋谢了;但这里的花,不管在什么季节,它都仍然开放。人走近了,枝头上的鸟会受惊飞走;而这里的鸟,却永远不会离开。全诗非常巧妙地运用了三组反义词,读起来似乎全都违反自然规律,其实正是暗中设谜,写出了“画”的特点。



编辑:季靓 来源:今日龙泉 2020-03-27 09:48



龙泉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