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上午,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王昌荣来龙调研社会矛盾纠纷调解工作。他强调,要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站在打造社会治理领域重大标志性成果的高度,加强统筹谋划、强化工作举措,全面加强新时代调解工作,为推进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提供硬核支撑,推动县级矛调中心建设走在全省前列,为我省建设“重要窗口”贡献更多龙泉探索、龙泉经验。
王昌荣一行首先来到市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实地参观了接待受理大厅、心理服务区、司法服务区等功能区及调解室、仲裁庭等功能室,听取了中心队伍建设、工作流程、运行模式等方面介绍,详细了解了矛调中心建设情况,并和调解员、办事市民面对面交流。王昌荣对我市从多个领域探索形成具有龙泉特色的“矛调八法”,建立健全医疗、山林纠纷等行业性专业性调委会入驻矛调中心、发挥实质作用给予肯定,为龙泉建立三支调解员队伍,司法局“一把手”担任调解指导员的创新做法点赞。他勉励各专业调解组织调解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既确保公平公正,又做到换位思考,努力把调解工作做得更细腻,把矛盾纠纷化解得更彻底。随后,王昌荣一行又来到市综合信息指挥中心,听取社会治理事件处置平台工作情况汇报,对中心整合资源平台,建立健全指挥体系,不断提升全科网格队伍建设,打造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
调研期间,王昌荣主持召开座谈会,观看龙泉市“以数字化转型促进山林纠纷诉源治理”宣传片,听取丽水市县级矛调中心建设和调解工作汇报。他指出,丽水市、县两级及相关部门高度重视矛调中心建设和调解工作,坚持“市级抓统筹、县级负主责、基层强执行”,着力抓平台、建机制、重实效,推动矛调中心建设取得明显成效、走在全省前列,值得充分肯定。
王昌荣强调,县级矛调中心建得怎么样,关键在于调解工作做得怎么样。要充分认识加强新时代调解工作是我省建设“重要窗口”的重要方面,是更好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题中之义,是平安浙江、法治浙江建设的基础工程,是深入推进诉源治理的重要抓手,切实将此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为推进矛盾纠纷化解、深化社会治理领域“最多跑一地”改革提供硬核支撑。要完善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调解组织体系,形成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多元化解衔接联动,县、乡、村三级调解组织全覆盖的“大调解”工作格局,努力在建立健全调解组织网络上积极探索、走在前列。要按照“哪里有纠纷、哪里就有调解组织”的目标要求,围绕社会矛盾纠纷多发、新发环节、领域,统筹布局和加强调解组织和队伍建设,努力在加强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建设上积极探索、走在前列。要进一步健全完善机制,构建完善调解指导、调解专家库和入驻调解员的三级调解员队伍体系,推动调解力量源源不断、调解能力节节提升,努力在全面加强调解员队伍建设上积极探索、走在前列。要进一步创新工作模式,加强激励保障,更好地发挥律师在化解矛盾纠纷、促进依法治理中的专业优势和实践优势,努力在大力推动律师调解上积极探索、走在前列。要加大引导和支持力度,鼓励各类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和个人提供调解志愿服务,鼓励心理工作者为调解工作提供心理辅导、危机干预和心理救援等服务,不断提升调解工作的社会化和专业化水平,努力在鼓励社会力量参与调解工作上积极探索、走在前列。
省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朱晨,省司法厅厅长马柏伟,丽水市委书记胡海峰,丽水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李锋,丽水市政协副主席、龙泉市委书记王顺发,龙泉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翁志鸿陪同调研。
(《浙江法制报》记者 张倩 王志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