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浙江在线·龙泉支站 天气预报 空气质量 龙泉市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28;空气质量等级:优;PM2.5日平均浓度为12微克/立方米,优。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搜索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龙泉地域文化长篇散文《东街》选刊之——

庆丰路、牌额弄

◎ 莫子易

  庆丰路原名天灯弄,1967年改名庆丰路,含庆祝丰收之意。南起环城北路(即江滨北路),北至籍桂坊,全长106米,宽1.4米。青石板与水泥板分段铺面。     ——部分引用《龙泉县地名志》

  天色渐渐暗淡下来了,老财主一如既往地给马灯添上煤油,点亮,拎着马灯走出屋子。

  屋子一侧,是一条弄堂。弄堂口,伫立着一根木柱子。老财主拎着马灯一步一步地走到那根木柱子旁边。木柱上系着两根从顶部垂下来的麻绳,他抬眼顺着麻绳自下而上看了一眼,解开其中一根,将马灯挂上去,然后扯动另一根麻绳。“嘶——嘶——嘶——”马灯一下一下地升起来,在柱子顶部停住。老财主将手上的麻绳在柱子上绕了几圈,打一个活结,绑紧。这些动作都已就绪,他又抬头看了一眼头顶上的马灯,然后回到屋里。

  马灯高高地悬挂在柱子上,燃烧着,发出光芒,静静地照耀着东街上这个小小的路口。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老财主每天都重复着这件事情,如果雨天,他就披蓑戴笠,从不间断,即使下雪亦如此。夜静了,路上行人渐渐稀少,油壶里的煤油差不多已点完,老财主又从屋里出来,走到灯柱下,将马灯从灯柱上放下来,收回屋里。一天结束了,人们上床,渐渐进入梦乡。

  于是,人们管东街上这一条弄堂叫“天灯弄”。

  在东街上来回走动,一条一条弄堂看过去,又看过来——镇府下弄,金钟弄,官仓弄,谢家弄,庆丰路——就是没有看见天灯弄。

  谢家弄口附近,看见一位上了年纪的妇女踏着一部三轮车从西头过来,忙上前打听:

  “请问天灯弄在哪里?”

  她刹住车,从车把上腾出一只手来,指向东头:“就在蔡侯庙下面。”

  蔡侯庙在东隅社门里面。东街像一条蟒蛇,蠕动着从东隅社门穿过,我的视线也跟着穿过。

  东隅社门以东只有一条逼仄的小巷,从东街通向籍桂坊,我经过那里几次,那是庆丰路。那位年长的妇女看我疑惑,就说了一声:“你跟我来。”

  她的三轮车也不骑快,正好让我跟上。来到庆丰路口。她停下来,一只手指着里面的弄堂:“这就是天灯弄。”

  我恍然大悟,庆丰路就是天灯弄。

  路口有一根水泥杆,上面密密麻麻挂满了各种线路,一盏节能灯,高高地挂在水泥杆上,夕阳将一天的余晖抹在水泥杆、节能灯上,以及一堵朝西的老墙上。

  其实,这里是一个十字路口,庆丰路从籍桂坊过来,穿过东街,通向江滨北路。江滨北路是一道防洪堤,堤下有一个涵洞,正对着庆丰路。石踏步从庆丰路往下沉降,穿过涵洞,外面是大溪水岸。

  现在,东街至江滨北路一段已经没有,为东边一片空虚的公园和西边几堵老墙所占据,剩下从东街至籍桂坊一段,我用脚丈量它的长度,不过53步。狭窄的路面,两人交汇只能勉强通过,阳光也极少从墙头上落下来。里面有两个古老的院落,一个已经封闭,木门上钉了“危房危险”的铁牌子,另一个大约有十几户人家,都搬走了。

  在巷弄北端,还有二三十块被脚掌磨得油光的青石板,发出青幽幽的亮光,使这段巷弄成了稀罕之物。

  墙头上的夕阳很快就要退去。那个老财主叫什么名字,已无法打探,天灯的故事估计将有百年了。我疑惑,1982年全县恢复旧名时,此巷之所以成为仅有几个仍保留文革时候的称呼之一,是因为“庆丰”二字表达的更多的意思还是丰收喜悦?

  它的原名尽管没有恢复,但老百姓仍爱这样叫——天灯弄。

  牌额弄因昔有牌额店得名。南起东街,北至东后街。全长101米,宽2米。混凝土路面。

  ——《龙泉县地名志》

  “这下面还有一条弄叫牌额弄,十多年前拆掉了。”

  庆丰路口,那个上了年纪的妇女说着,就踏着三轮车往其所指的方向走了。那里,剑川桥,各式车辆像迁徙的牛群一样在上面来回奔跑。

  我的记忆被撞击了一下,像一座停摆了的闹钟,又走动了起来——

  记得龙一中上侧有一条小巷,从东街通往籍桂坊、东后街。小巷里石磡、泥墙、青瓦、桃树、青石板、林家大屋,弥漫着幽静而古老的气息。

  东街自西向东,至龙一中结束。自北宋至民国,龙一中那里都是县学所在,有着庞大的建筑群。那条叫牌额弄的小巷是东街最后一条横巷。

  现在,龙一中校舍早已拆除,部分校址连同牌额弄埋在了剑川桥下面。

  走出牌额弄,北路口有一个官圳埠头,从宫头下来的云水渠,西街,华楼街,东后街,云水渠所经之路皆修筑了多个埠头,供周围居民汲水、洗濯。牌额弄口这个好像是最后一个埠头了,20世纪80年代前,渠水清澈、湍急,妇女们浣衣的身影和潺潺水声是这里重要的一道景致。

  其实,这个官圳埠头不单属于牌额弄,还属于籍桂坊、东后街,为三条街巷的枢纽之地。

  籍桂坊起于此,往西至谢家弄;牌额弄从东街过来,止于此;东后街自官仓弄一路而下,经过集贤亭,偏离原来方向,往南斜插过来,与籍桂坊、牌额弄三路交汇,云水渠也相随着斜插过来,在三路交会处,前人修筑了这个官圳埠头。然后,东后街和云水渠继续向东,与籍桂坊的直线方向一至,进入下林一片老民居区。

  牌额弄名称出处,有说因为巷内有牌额店,想必这是十分久远的事情。曾问巷内一位八十多岁原居民,他说,不曾见过。又问,有听上辈人说过牌额店之事?回答说,也没有听说过。老先生是一个缄默寡言的人,于城内某所小学退休,想再打听几个问题,他便婉拒了,说已上年纪,过去的事情记不清楚了。

  “牌额”一词是龙泉方言,即纸扎灯具,不是“匾额”之意。牌额最基本的一种是用竹篾扎成正方体,表面糊一层白纸,正面写字或者贴剪纸,背面绑上一根竹柄,可举,称“牌额头”。里面置蜡烛,或油灯,似彩灯,以照明。更有其它造型,如鱼、马、猪、牛、狗等动物,为各种灯会活动之用。

  上溯民国及至清代,龙泉民间时兴各种灯会、庙会,元宵灯会尤盛,持续半个月,街巷张灯结彩,男女老少涌向街头、神庙,观灯看戏,十分热闹、排场。灯会由城内各神庙方隅发起,五显庙、义泉社、莲花社、麻母娘庙、城隍庙等,其中又以莲花社迎灯尤为盛大,因其所辖地段皆殷家富户和商店,经济实力雄厚,出钱最多。迎灯队伍除各式各样纸灯牌额外,还有马戏五十余匹,台阁①十五六台,游行队伍头至三思桥,尾还在大桥头,吸引城乡无数观众,将元宵灯会推向高潮。

  《高机与吴三春》故事在龙泉、温州平阳两地广为传颂。相传为明代真实故事,后加工为多个版本。基本故事梗概:年轻的织绸能手高机,在龙泉宫头吴员外家织绸,小姐吴三春精于书画刺绣,二人遂生爱慕之情,私订终身。中间因吴员外作梗,二人乘船私奔,逃到温州,吴员外又遣人追至温州,将二人拆散,高机入狱,出狱后,发现三春将要嫁人,引起误会,高机自杀……故事跌宕起伏,引人入胜。在高机与吴三春之间,丫环林聪始终于其中牵线搭桥、推波助澜。

  有一个普遍说法,这个聪明伶俐的丫环林聪其家就是牌额弄的林家大屋。

  ①台阁:即彩车、花车,龙泉坊间称“扮挑”。旧时没有汽车,以床架为台阁,四人抬,高约四五米,台阁上有隐形铁架装置,装饰各种彩绸、彩纸、彩灯和布景,由十岁左右儿童一人或几人扮演各种历史人物、故事,如童子拜观音、八仙过海等,为民间一项重要的传统习俗和文化活动。

  (下期《东后街》,待续)



编辑:季靓 来源:今日龙泉 2020-09-07 11:48



龙泉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