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龙泉新闻网 >> 瓯江源·龙泉 >>正文

致敬建党百年 幸不辱使命

2021-07-28 来源:今日龙泉 记者:周奕武

  7月15日19时38分,我们紧锣密鼓筹备了3个多月的朗诵剧《抉择》正式拉开帷幕。我开完场后,在舞台当督导,拿着对讲机蹲在侧边看舞台上演员演绎,内心情绪翻涌、眼眶微润,我以为是自己身处其中,易受感动。探头看台下,大家都十分专注,从头到尾无一人提前离席,还有不少观众抹眼睛,我就感知到,这剧应该是成功了。果不其然,谢幕时,掌声此起彼伏,响了五六次。

  回想起做这部剧的始末,我们何尝不是经历了一次次抉择。年初,鄢鸣姐和我提议,今年是建党百年,要不要一起搞点事情。她对我们演讲与朗诵协会组织的几场活动印象很好,便也想着在新华书店组织一个类似的党史主题朗诵活动。我觉得能在建党百年做场活动十分有意义,所以一拍即合。

  剧本是我们面临的第一个抉择。在三月一个乍暖还寒的夜晚,我们在文联办公室开了第一次碰头会议。原初的想法是举办一个拼盘式朗诵会,挑选一些本地作家创作的红色诗歌作品,由吴梅英老师进行串连创作后,我们协会进行编排、演绎。讨论了很久,也没有挑出合适的诗歌作品,场面似乎有点陷入僵局。

  后来,蒋世荣老师提起梅英老师以宝溪一门六烈士为原型的文章《选择》,并当即打印出来给大家现场阅读。先烈的壮举、精神及由此折射的价值取舍,让大家纷纷动容且内心澎湃。我当即提议以这个故事为蓝本,尝试着举办一台朗诵剧。蒋老师也赞同,但在座的更多是质疑,主要就是觉得做这样的剧要偏话剧演绎,而这不是我们演讲与朗诵协会的特长。但这样的故事和精神,值得被更多人看见,商讨到最后,我们还是决定试一试。

  剧本初稿出来大约是四月中,我们在市委党史研究室会议室进行第二次碰头。梅英老师很用心,却也无甚信心,剧本基调几乎就是话剧,她担心演绎不出来。会后她私下拉着我说:“小武,要思考好,舞台能不能撑得起来。”我笑着说没问题,但心里其实也没底。因为像这种“朗诵剧”概念的落地,以有声语言艺术表达为主,辅以歌舞、话剧等艺术元素的编排,在龙泉从来没有人尝试过,而我们将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果不其然,演员挑选就一波三折。协会会员看了剧本,特别感动也想参演,但实在是架不住一周四次的排演安排,工作冲突太多,导致从初始到最终呈现,演员换血率高达六成,排练经常前后循环往复。还有一个大问题就是演技,我们协会成员的台词和形象都不错,就是没有表演功底,尤其是要演绎革命时代的人物,拿捏起来更是不容易,前期在舞台动线和肢体表达基本上是一团糟。

  一审在我看来惨不忍睹,好在观看嘉宾都很包容,给我们很多鼓励,还谈到表演场地的问题,是新华书店、中职校还是龙泉大剧院。彼时我很纠结,不敢进大剧院,怕塌台。黎录和吴赵龙倒是显得有信心,他俩是编创团队的导演,笑呵呵地给我鼓劲儿,说肯定没问题。后来几次节目审核倒确实是渐入佳境,经过几次纠结的抉择,最终还是季庆祯主任拍板,进大剧院。

  排演过程纷繁复杂的苦不必多说,搞过活动或者晚会的都懂。讲几个让我印象深刻且无比感动的事情。演员蓝洪波,母亲意外骨折入院,虽要照顾却丝毫没有影响排练,他的戏份不多,台词不超十句,但每每都是在旁等着对戏直到排演完毕,从不埋怨一句;吴任清老师扮演的是张麒麟,排演期间经历了高烧被隔离、家中老父亲急诊住院、所带班级中考等等,却从没耽搁排练进度;好几位演员,例如林涛、张帆、吴星,排练过程中数次感冒、哑嗓,却一直坚持登台实声排练;俞鑫饰演大哥操正旺,还要负责舞美及道具,常常是忙到半夜两三点。其余编演人员不做一一表述,但窥斑见豹,可知团队状态。苦肯定是苦的,但演员表态说得好:“我们演的是烈士,讲的是革命故事,这点难算什么”,发自肺腑。

  除了创演本身,所涉事情还很多,内容编排、舞台设计、灯光音响、宣传推广、进度把控等等。好在主办单位领导特别支持,积极协调各种问题,让我们没有后顾之忧。剧中需要两出舞蹈,市文化馆承担了全部的编演任务;大剧院全体人员配合,空场加灯光音响跟着我们走台一个多星期,这也是空前的。

  演出前,我还是压力满满的。演出当晚,现场观众的热烈反响和好评,让我终于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演出圆满成功,幸不辱使命,这是我们年轻一代对建党百年的致敬!”我轻轻地对自已说。

  结束时,我们还意外地看到故事主线、烈士操家的后人。他们主动跑上台,握着我们的手连说感谢:“如果爷爷知道操家的故事被搬上舞台,得有多骄傲多高兴!”其实,这也是我们最大的欣慰。

编辑:季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