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浙江在线·龙泉支站 天气预报 空气质量 龙泉市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28;空气质量等级:优;PM2.5日平均浓度为12微克/立方米,优。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搜索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三曹与剑

    “三曹”,即历史上的汉魏之交的曹操及其两个儿子曹丕、曹植。曹氏父子三个因诗文上的成就,开当时一代之风气,故有“建安三曹”之说(另有“建安七子”)。明人张溥将“三曹”的诗文辑评为《三曹》集。近读岳麓书社印行的《三曹集》,曹操的“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之高昂;曹丕的“乘辇夜行游,逍遥步西园”、“清夜延贵客,明烛发高光”之宁静;曹植的“抚剑而雷音,猛气纵横浮”、“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的豪放,给人以深刻的印象。然而,更引起笔者兴趣的,是“三曹”诗文中,有关剑的其人其事其情。
  作为古兵器的剑起于西周,至汉代仍是主要的短柄格斗兵器,同时,也成了文武百官钟爱的佩饰武器。故《晋书》有“汉制,天子至于百官无不佩剑”的记载。曹操曾作《百辟万令》,说“百炼利器,以辟不祥,摄服奸究者也。”所以他命精工巧匠造剑五把,“三年乃就,以龙、虎、熊、马、雀为识”,自留二把,余分赠三儿子,以免“吾诸子中有不好武而好文学者”。曹操作为一代枭雄,戎马一生,南征北战,史称其“才武绝人”,除舞得一手双戟,更是剑不离身。一次曹操率大军在河北大破袁绍,兴奋至极,竟在马上挥剑跳起了“三巴舞”(一种武舞)。据《魏志·武帝纪》载,建安十七年,“天子命公赞拜不名,人朝不趋,剑履上殿”。即曹操得到了可以佩剑穿鞋上殿,上朝时不必按常礼小步快走的殊荣。曹操在朝中高冠博带,剑佩铿锵,是他位极丞相、贵为魏王的地位和权力的象征。
  曹丕自幼随父戎马征战,学得一身好武艺。他在诗中多次自称“余好击剑,善以短乘长”,意谓善以短剑胜长兵。据其《典论自序》记述,当时各在剑术风格各异,尤以京师为最好。他闻知京师奋威将军邓展是位擅长拳术、器械的高手,邀请与之“论剑良外”,后又互相较技实践。“时洒酣耳熟,方食甘蔗”,便以甘蔗作剑,下殿几个回合,竟三中邓臂。邓展不服,复再交手,曹丕又“正截其额”。由此可见,曹丕不但精研武艺,通剑理剑道,而且实践剑术也十分精湛。他在一首名为《大墙上蒿行》的诗中写道:“带我宝剑,今尔何为自低昂?悲丽乎壮观,白如积雪,利若秋霜。驳犀标首,玉中央。帝王所服,辟除凶殃。吴之辟闾,越之步光,楚之龙泉,韩有墨阳……咸自谓丽且美,曾不知君剑良绮难忘。”诗中对古之名剑的赞颂,抒发了作者对宝剑和剑术的喜爱之情。不仅如此,曹丕在建安二十四年二月,又造剑三把,并作《剑铭》记之。“魏太子造百辟宝剑三,长四尺二寸,重一斤十有五两。”(按,东汉时一尺约合今23.6厘米,一斤约合今260克,故此剑四尺二寸约合今99厘米,重一斤十有五两约合今510克,即相当于今36鲁寸的龙泉宝剑规格)。“选兹良金,命彼国工,精而炼之,”“五色充炉,巨橐自鼓。灵物仿佛,飞鸟翔舞,以为宝器。”“淬以清漳,砺以石监石者,饰以文玉,表以通犀,光似流星。”意思是说选优质之材料,技艺高超之匠人,取五行之精,夺万物之灵,淬火之讲究,磨石之名贵,饰物之稀有,始成宝器。“因姿定名,分别取名为“飞景”,“流采”,“华锋”,并说三剑“工非欧冶子,金非昆吾,亦一时之良也”,全文详细地记述了从规格、取料、锻炼、淬火、磨刀、装饰,乃至取剑名的造剑全过程,不仅是一篇极富文学色彩的铭文,又是一份不可多得的反映汉魏之际有关铸剑技艺的史料。与曹丕相比,曹植在文学上的成就更引人注目,后人评他的武功诗风格特色,以“建安风骨”冠之,其中就不乏有以剑抒志的诗篇。例如《白马篇》的“寄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揖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鱼段鱼且篇》的“抚剑而雷音,猛气纵横浮。汛泊彼嗷嗷,唯知壮士忧”等诗句,无不充满了叱咤凌云的侠情豪气。曹植的后半生处于曹丕“相煎何太急”的环境,因此他在《野田黄雀行》一诗中,自比是一只身陷罗网的“黄雀”,感叹“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但他雄心未灭,壮志未减,盼望有个武士能“拔剑捎罗网”,助他脱险,以赴国难,充分体现了曹植以剑寄托自己的政治抱负和精神追求。在曹植诗中,还有许多脍炙人口的颂剑佳句。例如“宝剑值千金,被服丽且鲜”,“美玉在磐石,宝剑出龙渊”。他在《七启》中对古越名剑步光剑的饰物之名贵,剑刃之锋利,更是作了生动细致的描写:“步光之剑,华藻繁缛,饰以文犀,雕以翠绿,缀以骊龙之珠,错以荆山之玉。陆断犀象,未足称隽,随波截鸿,水不渐刃”。



编辑:陆军 来源: 2005-06-13 14:42



龙泉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