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浙江在线·龙泉支站 天气预报 空气质量 龙泉市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28;空气质量等级:优;PM2.5日平均浓度为12微克/立方米,优。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搜索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龙泉第一宴 一桌吃千年

    近日,龙泉香溢大酒店厨师长在市旅游局的指导下,努力挖掘龙泉饮食文化内涵,举办了一次“龙泉第一宴·一桌吃千年”品尝会,我有幸被邀请品尝了这桌美味佳肴。当我一边品着千年灵芝茶,一边喝着千年灵芝酒,面对这桌养生大餐时,我感慨良多,特将11种菜记叙。

    回归自然 龙泉近郊有座云坞古村,人称桃源仙境。其白云岩上有座白云古庙,北宋才子管师复隐居于此。管师复系北宋副相管师仁之胞兄,仁宗闻其名,召其不仕,问其何故,对曰:“满坞白云耕不尽,一潭明月钓无痕”。时人对其有官不做,宁肯回归自然的心境十分赞赏。本道菜取其故事内涵,用荷包蛋喻为明月,以瓯江彩鲤为主原料,将萝卜雕刻成渔翁(管师复)垂钓的模样,用各色蔬菜点缀在菜盘之中,给人一种回归自然的感觉。

    春色满园 龙泉九姑山旁有一座杏园,传说是南宋著名诗人叶绍翁游园观景之处,其《游园不值》诗曰: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注,一枝红杏出墙来。本道菜即取此诗之意境,以白萝卜雕刻成栅栏与柴扉,以红萝卜雕刻成出墙的红杏,以龙泉特产蔬菜为其基本原料,塑造成秀色可餐的满园春色自然风光。

    南海一号 从广东阳江附近海域中打捞出的宋代南海一号沉船中,有上万件青瓷器,其中三分之一瓷器已被专家考证为龙泉窑青瓷。本道菜以南海一号为历史背景,将龙泉特色点心清明果盛在青瓷小碟之中,并整齐地叠加在南海一号的船仓之上,扬帆远航,其气势令人震憾。

    送东坡 龙泉市中心留槎洲上有一座水上乐园,水上乐园上有一座宏伟的仿宋建筑留槎阁,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曾为其旧阁榜书“留槎阁”三字,它似行云流水,又刚毅遒劲,与阁楼融为一体,成了龙泉一大人文景观。传说为了感谢苏东坡,当年龙泉一位大厨师专门赴杭州,依照东坡肉的样子,以东瓜为原料,做了一道素东坡肉。苏东坡生来爱吃素,对这道素菜荤烧的菜赞声不绝,于是龙泉就有了这道名菜——送东坡。

    欧冶铸剑 本道菜以剑池亭、七星井为背景,以牛排为主原料,将牛排骨塑为剑形,将小石子烧红后置于剑池湖状的青瓷大盆中,并铺上牛排剔骨肉,然后用高汤浇汁,顿时热气升腾,并发出滋滋的声音,犹同欧冶子铸剑用七星井水淬火的情景,其原理如做铁板牛肉,令人耳目一新。

    回力汤 龙泉老百姓常年生活在高山峡谷之中,雾气、湿气十分严重,为了防雨湿,发现一种叫牛奶藤的草药既能治雨湿,又能补身体,于是就用它炖猪脚和土鸡蛋,所熬出的汤汁清香可口,又能防湿补神,是龙泉老百姓给喜爱的养生补品。
    传说南宋副相何澹调兵三千,整修丽水通济堰时,因士兵们天天浸泡在水中叠石修坝,得了雨湿病,影响了这项水利工程的进度。何澹看在眼里,痛在心中,急中生智,将故乡龙泉老百姓常吃的这道防雨湿的牛奶藤炖猪脚的菜做给士兵们吃。结果士兵们吃了这道菜,体力迅速恢复,个个生龙活虎,很快完成了这项功在千秋的水利工程。于是士兵们就给这道菜取了一个动听的名字叫回力汤。今年,这道菜还上了中央电视台,成了名扬中外的龙泉名菜。

    菇神汤 第一个发现野生香菇、并发明砍花法进行人工栽培、使之传之后代的,是宋代的吴煜,因排行老三,后人尊称为菇神吴三公。龙庆景一带菇民招待客人时,往往最后一道菜都用上等的香菇熬制成汤,送上桌来,香气扑鼻,非常清香可口,且有防癌、护肝、减肥之功效,深受老百姓喜爱,称其为送客汤,为了纪念吴三公,菇民们又尊称它为菇神汤。

    山海协作 龙泉是瓯江之源,温州是瓯江的入海口。瓯江浩浩荡荡八百里,就是这条母亲河将龙泉、温州紧密相连。历史上,龙泉山货通过这条江源源不断运至温州,同样温州的海鲜通过这条江源源不断输向龙泉,可谓“我住瓯江头,君倚瓯江尾。山海大协作,友谊永铭记”。这道菜以其为背景,用龙泉的山珍黑木耳、土鸡和温州的海鲜特产墨鱼干为主原料,经5小时的温火炖熬而成。其味鲜美纯厚,令人百吃不厌。

    金蛙拜观音 金观音是龙泉土地上培植成功的清香型乌龙茶,可谓叶叶清香,杯杯舒心,世人青睐,名扬四海。龙泉石蛙则是生长在三江源头幽深溪谷里的野生鱼类,非常稀少名贵。用金观音与石蛙为主原料,配以生姜片熬制的汤,不但香味扑鼻,且鲜美可口,成为龙泉饮食文化一大亮点。  
 
    龙泉黄米果 黄米果系龙泉人过春节时富有特色的食品。做法:晚梗米用山上乔灌木烧成的灰碱水泡浸一天一夜后,将米放入锅中用温火将其拌炒半熟,然后用饭蒸熟,再以踏碓或用木棍在石臼中舂烂,用手搓捏成圆条状,有的反复做两遍,质地更好。色黄橙,浸入灰碱水中,数月不坏。传说唐朝末年,黄巢起义,路经龙泉披云山,村民为慰劳义军,特制此米果,使将士便于携带,沿途食用。因为黄家军食用,特制成黄色,所以后人就称其为黄米果了。用黄米果做点心,最受欢迎要数冬笋肉丝炒黄米果,烹饪时将黄米果切成小条,拌冬笋、肉丝、大蒜三丝佐料,重油猛火翻炒,加酱油、老酒等调料,米果条细嫩,美味可口。

    龙泉乌饭 每年农历四月初八前,山民们都要上山采乌饭槎(俗称乌饭芦),用其叶汁浸糯米,成黑色,蒸熟,拌入红糖、香菇末、腊肉末、墨鱼丝等,用油炒和,四月初八食用,并广赠亲友。旧时竹烊畲乡一带山民还要抬着“乌饭佛”上街游行。相传古代一义士坐牢,家中送去的食品常被狱卒扣食,其妻遂将饭用芦叶染黑,得以顺利送达。龙泉何时开始制食乌饭已无从查考,但这一习俗相沿至今,成了风味小吃。

 



编辑:陆军 来源:今日龙泉 2008-07-21 17:15



龙泉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