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农村老家,门前有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溪,自东向西蜿蜓流入八都溪。
小溪经过我家门前,形成一个“S”形,溪水清澈见底,很多小鱼在溪里自由地游来游去,溪的两旁长满了青草和河柳,村里的孩子们经常在小溪边、溪水中玩耍和戏水。
孩提时,我和弟弟还有隔壁的堂弟三人去溪里抓鱼,我们选中一个小潭,先在小潭的下游用石头和草块做一个拦水坝,在坝的中间安上一个溪篓(用竹篾编成的捕鱼工具),再在小潭的上游用石头和草块把溪水拦截,使溪水改道不流入小潭。溪水拦截后,小潭里的水慢慢浅下去,潭里的小鱼就越来越紧张,东奔西窜,溅起一串串小水花。我们高兴极了,一起向小潭中扔石头,用稻草卷自上往下把小鱼儿赶向溪篓中。我们将溪篓拿到溪边,倒出白花花跳蹦蹦的小鱼,就坐在沙地上分鱼,先分大的再分小的,一人一份,出溪篓的另给一份,十分公平。抓完小鱼我们就在潭里戏水,赤裸裸站到一块岩石上,依次往潭里跳,直玩到太阳下山,我们才会拿着小鱼儿回家。
上世纪七十年代,一阵农业学大寨的劲风吹到了我们村,支部书记召集党员干部连夜开会,商议改溪造田事宜,最后决定将我家门前的小溪改直,将溪滩整理成农田。会后,村里立即号召全村男女老少,苦干百天挖成千米引水渠,门前的小溪就这样消失了。
弯弯的小溪没有了,小小的鱼儿不见了,往日孩子们抓鱼戏水的情景再也看不到了。
门前的小溪,永远保留在我的记忆中。
编辑:季靓 来源:今日龙泉 2008-10-17 15: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