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浙江在线·龙泉支站 天气预报 空气质量 龙泉市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28;空气质量等级:优;PM2.5日平均浓度为12微克/立方米,优。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搜索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从大窑到故宫

  ——元、明皇宫用龙泉青瓷产地的确定

  故宫博物院研究员(故宫博物院古器物部陶瓷组) 王光尧

  大窑村是龙泉窑诸遗址中最有名的一处。村后的一块最大的台地一直被称为“官厂”。传说和方志记载官厂是当年为皇帝烧造瓷器的地方。缘此,在厚薄不一的堆积下尘封着的,似乎又是龙泉窑和该村与皇宫存在某种关系的秘密。长期以来,这里是否有官府窑场或者有类如景德镇的御器厂在学术界存在争论,龙泉窑也一直是古陶瓷研究者关注的热点。

  历史流变中的龙泉窑

  考古发现证实,从南朝至今,龙泉瓷器的生产历史可以分前龙泉窑瓷器时期(北宋以前,该时期以模仿同时期的越窑等窑场为特色)、龙泉青瓷时期(北宋至20世纪早期,是龙泉窑独具风格的时期)和仿烧与创新期(20世纪中期至今,这一阶段是传统工艺衰颓后借助现代科学技术的一种复兴,而不是传统工艺的直接延续)。

  各种历史及考古资料显示,龙泉窑的产品行销国内外,其影响为其他任何一处窑场所不及。其生产时期当北宋至明,而这一时期又恰当中国古代官府窑业制度发生转变之时,政府用瓷开始从贡瓷、实物税收向政府自办窑场生产转化。同时,政府对手工业匠人的管理也由南宋时期简单地登记在册的“匠籍”,定期征集他们为官府服务,发展到元明时期的官府奴隶式的“匠籍”制度。在元及明代早期,在籍匠人只能无偿地为官府服务。既然此时隶宫的在籍匠人是官有的生产资料内容,他们从事生产的窑场也必然是官府经济体的内容之一,就其经济属性看这样的窑场应该属于官府窑场。不过,这种官府窑场只不过是国营经济实体而已,和明清两代专门生产御窑瓷器的御器厂(清代称御窑厂)有着本质的差别。而体现这种制度性变化的内容必然会反映到各种物质遗存上,这应该是龙泉窑各窑址所蕴藏的最重要的历史信息。

  同时,从宋代开始,商业资本开始注入到瓷器生产领域,元代官府资本开始出现于外贸中,正是在这种大背景下龙泉青瓷开始走向世界,广泛地出现在东南亚、南亚、中东、东非各地。明朝初年,政府出于外交和外贸需要,大量对异邦赏赐龙泉青瓷,如在洪武七年十二月乙卯,为了从琉球进口马匹、硫磺等军需物资,一次动用的龙泉青瓷竟多达69500件,同时还赏赐对方瓷器1000件(《明太祖实录》卷九五);洪武十六年八月乙末一次对占城、暹罗、真腊等国的赏赐就多达19000件(《明太祖实录》卷一五六)。它们和永乐、宣德时期郑和下西洋所携带的大量龙泉青瓷一样,都有可能就是在官府操控的窑场由在籍官匠生产。

  历史上的找寻

  20世纪20年代,受王国维所倡“二重证据法”及殷墟等一系列考古新发现的影响,傅斯年号召学人“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于是,重新在各类文物中寻找史的证据成为一时的学风,著名古陶瓷研究专家陈万里先生(后在我院工作)就是在这种背景下8次赴龙泉、丽水等地考察,研究成果有《瓷器与浙江》《中国青瓷史略》。不过,其出发点只局限于“证经补史”、以求弄清楚传世瓷器的产地及窑口问题,虽然这还不是后来真正意义上的陶瓷窑址考古,但陈先生此行却开启了对古代著名瓷窑址调查与研究的一个时代,使古代瓷器走出纯粹清赏雅玩的旧境具有了史的价值,第一次把人们对古陶瓷的关注与探研推进到金石学研究的范畴。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至70年代,为配合紧水滩水库建设,考古工作者对龙泉、云和诸地的龙泉窑址进行了大规模调查和发掘(先后有6家文博单位参与其事,故宫博物院是参加该工作的单位之一),成果结集为《龙泉东区窑址发掘报告》出版。针对其研究方法和收获,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先生曾指出:对龙泉窑址的考古发掘和研究,是陶瓷考古工作的开端,并且开了一个好头。古陶瓷研究史上两个新时代的到来都和龙泉窑相关,通过这些探索对于龙泉窑面貌的认识也逐渐清晰,尽管如此,却未在发掘中找到更多证明龙泉与皇宫存在联系的证据。

  新证据的发现

  为了进一步了解龙泉窑的生产面貌,确定遗址范围,也为了配合国家文物局主持的《陶瓷史》编写,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龙泉市博物馆等三家单位从2006年9月起联合对大窑龙泉窑枫洞岩古窑址进行了考古发掘。

  这次发掘除了出土有窑炉、建筑等重要遗迹外,遗址堆积也相当丰富,可复原的器物多达万件。就出土器物看,时代从南宋到明代中期;就品质论,除大量的一般商品用瓷器外,还有数量众多、品质较高的所谓官器。后者器形有梅瓶、执壶、梅瓶座、大碗、墩式碗、凤尾尊、大盘、爵杯、格碟、藏草瓶、洗等。纹饰内容有龙、孔雀、山石、人物、牡丹、芭蕉等。装饰手法有刻花、印花、划花、雕塑等。其中,部分器物和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清宫旧藏瓷器完全相同,无疑能够说明当年皇宫使用的龙泉窑瓷器至少有一部分是来自该窑场。

  文献与考古结合复原龙泉窑向皇宫进贡瓷器的历史

  宋 南宋庄绰《鸡肋编》卷上(中华书局,1997年)“龙泉佳树与秘色瓷”条:“处州龙泉县多佳树,地名豫章,以本而著也。……又出青瓷器,谓之‘秘色’,钱氏所贡,盖取于此。宜和中禁庭制样须索,益加工巧。”以上文献揭示了两条信息:

  第一,五代钱氏割据政权向中央进贡的秘色瓷器就产于此;第二,到北宋末年,龙泉窑已经从宫廷获取生产瓷器的标准样制。

  由于秘色瓷是越窑产品,所以该文所说的第一条便函不可信,不过参考宋赵彦卫《云麓漫钞》卷十记:“青瓷器,皆云出自李王,号秘色;又曰出钱王。今处之龙溪出青色粉青,越乃艾色。”(中华书局,1998年,171页)所记,以及龙泉窑早期的产品率以模仿越窑为常,则龙泉诸窑址生产一些达到秘色标准的瓷器也属正常,只不过五代时其产品是否已进入皇宫则已不可知。

  但考察中国古代的官府窑业制度,北宋末年龙泉窑根据内廷所颁标准样进行生产的原因可能出于以下两条:一是为了生产达到官府标准的实物税;二是根据政府规范祭礼器的要求,生产像弦纹炉一样的各式祭器,其实这是定窑、越窑等同时期各窑场的通制。而定窑生产同类型的祭器,最能说明这一时期有“索样”或是下发官样并不都是为皇宫生产瓷器,因为定窑瓷器有芒口,早在北宋中晚期已不再为皇宫生产瓷器。

  元 《元史》卷七十四《祭祀三》:“中统以来杂金宋祭器而用之。至治初,始造新器于江浙行省,其旧器悉置几阁。”史书明载所用行血盘就是处州生产的青瓷盘,可见隶属江浙行省的处州龙泉窑至少是这次承命烧造新祭器的地点之一。

  明 《明会典》卷一九四《工部(十四)》“窑治·陶器”:“洪武二十六年定,凡烧造供用器皿等物,须定夺样制,计算人工物料。如果数多,起取人匠赴京,置窑兴工。或数少,行移饶、处等府烧造。”据此,不管所需瓷器数量多少,处州都承担了一定的生产任务。所以,不仅南京故宫遗址出土了大量的明初龙泉青瓷,而且在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清宫旧藏也有大量明代龙泉青瓷。

  《明宪宗实录》天顺八年正月条:“江西饶州府、浙江处州府,见派内官在彼地烧造瓷器,诏书到日,除已烧造完者悉数起解,未完者皆停工。差遣官员,即便回京,违者罪之。”这条文献原本是以成化皇帝的即位诏书形式下发的,说明至少在天顺时期,有从北京派来的太监在处州督陶。

  参考《明宜宗实录》:“(洪熙元年)九月已酉,命行在工部江西饶州府烧造奉先殿太宗皇帝几筵、仁宗皇帝几筵白磁祭器”“(宣德二年)十二月癸亥,内官张善伏诛。善往饶州监造瓷器,贪酷虐下人不堪,所造御用器,多以分馈其同列,事闻,上命斩于都市,枭首以循”。《明史》卷八二《食货志》云:“宣宗始遣中官张善之饶州,烧造奉先殿儿筵龙凤文白瓷器,磁州烧造赵府祭器。逾年,善以罪诛,罢其役”等文献,则知以太监充任督陶官是在景德镇设立御器厂的主要标志之一,由此足见天顺时期处州在生产宫廷用瓷中承担了何等重要的任务。

  综合以上记载可以知道,最迟到元至治年间,龙泉窑已开始为皇宫烧造瓷器,经明代洪武、永乐、宣德,直至正统、景泰、天顺时期,龙泉窑一直是皇室用瓷的主要产地之一。

  元至明初,龙泉大窑窑场确曾为宫廷烧造瓷器

  判定某一窑场产品御用属性,必需从以下两条标准出发:

  第一,在文献中是否有该窑场或地区为官府生产瓷器的记载;第二,是否向皇宫进贡瓷器,即皇宫中是否使用过这些窑场产品,而清宫旧藏中有无一定量的存在是必然要考虑的因素。

  清宫旧藏中有大窑窑址生产的瓷器,说明当时该窑址的产品进入了皇宫。在这次发掘的瓷器中,碗、盘、执壶、壮罐等的造型,与为皇宫烧造瓷器的景德镇窑场的同类器相同;在纹饰上,两窑也有极大的一致性,说明两地窑场有可能使用了同样的官样。这与《明会典》洪武二十六年的相关记载吻合。据此可以断定,龙泉大窑窑址在元至明早中期,是皇宫用瓷的生产地之一。

  但从此次发掘的内容看,同一地层中同时出土有官、民两类器物,窑场极为简陋,只能证明这处窑场应该是当地的著名民间窑场,部分官器的存在只能说明该窑场曾经承接过官府的订货,为明代宫廷生产官方用瓷。

  官窑仍有存在的可能

  尽管如此,我们并不排除龙泉窑区存在过官府的窑场即官窑。因为元代和明初实行实物匠籍制,官匠是国家奴隶,官匠和一切生产所需都是官府占有的生产资料,同时产品都归官府所有,这样的官场自然是官窑,只不过现有考古材料无法证明其存在。这极有可能是此次发掘没有找到当年官窑窑场所在的地点,也许“官厂”所在地方正是揭示此谜的宝地,我们等待以后继续的发掘。

  从故宫到龙泉,在大窑窑址考古现场,透过尘封了600年的文化堆积层,可以看到封建时代皇宫所用物料征集方式的制度化和生产地点的多样性;从大窑回到故宫,在库房里面对由元明清皇宫留下来的各种精美龙泉青瓷器物,也可以知道当时各种最高档次的手工业作品的最终使用人和销售场所往往和皇宫相关。

  (本文根据故宫主办《紫禁城》整理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蓝钦琪 来源: 2018-12-07 14:06



龙泉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