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龙泉新闻网 >> 今日龙泉 >>正文

高擎生态大旗 打造绿色农业

——全市生态农业发展五年综述
2021-12-17 来源:今日龙泉 记者:

  记者  项素兰  胡春麟  通讯员  叶志伟

  “十三五”期间,我市沿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指引方向前行,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主线,抢抓全省建设“大花园”、丽水创建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等机遇,深入实施省农业“12188”工程和新时代浙江“三农”工作“369”工程,切实抓好各项强农支农惠农政策落实,扎实有序推进农业农村高质量绿色发展。

  生态,是龙泉最大的优势。过去五年,我市生态农业工作喜报频传:26县发展实绩考核连续五年获得全省第一档次、系全省唯一县(市区);农村人居环境获国务院督查激励表彰,系全省唯一;先后获省新时代美丽乡村示范县、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优秀县(市区)、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县、省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市……

  扩面提质  做优产业布局“大盘子”

  农业是根本,而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产业。我市立足山区特点,聚焦粮食生产功能区提标建设,积极推广耳稻、菇稻、油稻、菜稻等较好的粮经轮作模式,集成推广“良种、旱育秧、强化栽培、测土配方施肥、绿色防控”等单季稻高产高效技术体系,推进粮食生产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提高粮食产业机械化程度。目前,我市已建成省级粮食生产功能区130个9.08万亩。

  这段时间,八都镇章府会村的张明汉家庭农场里,工人们正在忙着清理秋番茄的枯藤、翻整土地。“我们农场承担了全市各合作社、家庭农场等1/3左右的茄苗供应。育苗工作结束后种秋番茄,收完秋番茄再育苗,不仅不会浪费土地,还增加了一笔收入。”农场负责人张明汉告诉记者,采用轮作模式,反季节上市番茄,亩产番茄30000斤,产值达到10万元以上。

  近年来,我市将蔬菜产业作为特色主导产业来抓,每年出台蔬菜产业扶持政策,建立蔬菜产业专项扶持资金,激励产业提升发展,积极向上争取农业项目资金扶持蔬菜产业,建立绿色高质高效蔬菜产业示范区、示范片、示范点,带动龙泉蔬菜产业全面提升发展。同时,聘请蔬菜首席专家多形式举办各种技术培训班,对于农户种植问题及时沟通、跟踪服务,建立“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体系。

  “十三五”期间,我市“菜篮子”产业趁势而上,蔬菜产值达到5.44亿元,比2015年增长了42%,商品化蔬菜基地增加了近1万亩,其中“龙泉茄”通过近五年的努力,种植面积达6000余亩,比2015年翻一番,产值9600万元,增长了近5倍,成为长三角最大的茄子生产基地。茶叶产业实现产值5.23亿元,比2015年增长了60.9%。食用菌产业向全产业链趋稳提升,2020年产值11.6亿元,比2015年增长了30.9%。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从2015年20.29亿元增加到2020年25.3亿元。水果、花卉苗木、中药材等产业扩面增效。

  品牌引领  催生农业发展新路径

  现代农业也好,生态精品农业也好,归根结底要体现在较高的价值上。作为山区,龙泉农业尽管精品多多,但养在深闺人未识,更不要说走出大山,实现优质优价。这让我们不得不思考品牌化,以提升其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说起“龙泉茄”,早已名声在外。“龙泉茄”是我市的蔬菜产品主打品种,走出国门、俏销海外,多次获得全省精品果蔬展销会质量评比金奖。探究缘由,除了由来已久的种植历史和良好的生长环境,还有从小农生产到整合合作规模经营,从追求高产到高质量发展,从传统生产到科技赋能。循着品牌效应,“龙泉红”茶叶、“龙泉灵芝”“龙泉四季豆”等一批公用品牌相继推出,走俏市场,成为带动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主打产业。

  从自产自销到公用品牌,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龙泉茄”的发展印证着我市运用市场化手段,深入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对现有品牌通过联合、联产等办法进行整合,坚持走规模化和品牌化发展道路,有效增强现代农业发展后劲的思路实践。同时,从相对重视产量向追求“产量、质量、效益、品质、生态”全面转变,将绿色、安全的农产品供应作为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重要突破点,系统推动我市农产品品质升级上档。

  五年来,我市注重发挥生态优势,依托地域、产业特色,积极培育绿色、生态、休闲观光农业,稳步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创成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建成兰巨省级现代农业观光园、唯珍堂铁皮石斛文化园、龙泉香菇博物馆等农业3A级景区3个、休闲农业观光区点40个,打造“网红”茶文化特色街上茶街,休闲农业蓬勃发展。

  住龙镇开出龙泉第一个“乡村酒吧”、宝溪乡八棵树星空帐篷酒店成为网红打卡点……通过农家乐、休闲采摘园、农耕体验等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我市进一步盘活农村闲置房屋、集体建设用地等资产资源,打通“三产”融合的关键环节,使其为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开辟多元化路径。

  通过优一产、接二产、连三产,生态农业成为群众的“绿色银行”、生态旅游的“绿色画廊”,实现了三产良性互融,走出了农村产业加快融合发展道路。

  科技支撑  激起农业发展“新势头”

  “通过这个科技大棚,能随时掌握最适合灵芝生长的温度、湿度,更好地保证灵芝的品质和产量。”浙江科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作为龙泉灵芝栽培行业的龙头企业之一,2017年开始着手数字农业项目建设,将数字经济全面赋能食用菌的生产、加工和销售等各环节。

  今年以来,我市全面启动“科技强农、机械强农”行动,推进食用菌农业特色产业数字化发展示范建设项目,探索在蔬菜、茶叶、水果、中药材以及水产种质资源等方面的科技应用,为传统农业装上科技的翅膀,科技与传统农业碰撞融合,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方式引领着全市农业发展方式转型升级。

  进一步强化数字赋能,用好“浙农码”“数字畜牧”等浙江乡村大脑数字化平台,加快建设低收入农户社会侧帮扶等多跨场景应用。创新完善“一产一策一专家一团队”机制,谋划开设农产品网络直播带货、产业数字化应用等特色农民培训课程,不断补强农业科技“人才链”。

  科技强农、机械强农。我市率先全省实现黑木耳液体菌种工厂化规模应用,打造省级菌棒工厂化生产技术示范点3个,建成菌棒集约化养菌中心2家;自主研发食用菌新型机械,食用菌生产主体在拌料、装袋、扎袋、灭菌、装卸等环节基本实现“机器换人”。剑池水稻专业合作社获省十佳农机合作社,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62%。

  为促进生态农业进一步升级,我市还通过做精“竹茶菌蔬”四大主导产业,做优中蜂、水果、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利用山地资源发展农牧结合、林牧结合的生态畜牧业,积极推广“千斤粮万元钱”“一亩山万元钱”等新模式,不断推进农业生态化、标准化、品牌化。

  此外,我市深入实施现代生态循环农业整建制推进县项目、中央绿色循环优质高效特色农业促进项目、全国蔬菜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等,有力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建成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2个,累计推广商品有机肥49100吨。大力推行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新模式,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5%以上。全面推进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建成美丽牧场27家。

  回看过去,我市生态农业硕果累累,迸发出无限的发展动能。站在新的起点上,我市将全面贯彻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紧扣龙泉复兴“1369”战略行动,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努力在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构建乡村产业发展格局、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提升农民生活品质、加快城乡综合改革、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等六大方面寻求新的突破,把我市打造成富有山区特色的农业高质量发展区、农文旅深度融合先行区、共同富裕幸福园。

编辑:季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