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龙泉新闻网 >> 风俗民情 >>正文

龙泉节庆民俗

2005-05-20 来源: 记者:

龙泉的民间节庆活动丰富多彩,历史渊源流长,特别重视岁时风俗活动,如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除有些民俗活动与各地大同小异外,大多形成其独特的地域风情,并逐步发展成民间重大节庆,如石马正月十五龙灯节、安仁元宵板龙节、龙渊端午龙舟节、凤阳山七月十六庙会和龙泉山重阳登山节,约定俗成,年年如此,是有待开发的民间风情旅游资源。

春节狮子闹千家

旧俗,春节期间除迎神灯、龙灯、花灯、灯谜外,民间最重视就是狮子灯了。因为狮子易深入城乡,在各家各户的中堂或门前献艺,看灯的人像潮水一样,一会涌东家,一会奔西家,跟着狮子屁股看表演—卜分热闹。俗传凡正月狮子来打过滚的人家就可保一年四季平安,事事如意。狮子灯大都由十几个青年人组成,选一个人际关系好熟悉地方情况的人领队,一般舞狮子4人,每次演出2人,另2人替补。敲锣鼓五人(鼓点、大锣、小锣、大钹、小钹),放帖兼收红包1人,提长柄灯笼4人。狮子进入堂前要先打几个圆圈,将围观的压向四旁,留出空间,跟着锣鼓板舞起来,其中颇多花样,如圆堂、绕柱、直滚、挠滚、翻毛等。狮子灯一般都是甲村狮子到乙村,乙村狮子到甲村,互相比热情,比招待,结成狮子亲家村。

新春游园赏幽兰

深谷生幽兰,龙泉深山峡谷众多,因之兰花品种电很多,最具特色的是细叶寒兰,花型独特,叶片细柔光泽,香味馥郁,色彩多样,驰名中外。兰花亦成为龙泉市花,家家户户亦有培植兰花的习惯。

近年来,市兰花协会为了展示兰艺,每逢春节即向龙泉市民征集兰花,集中在九姑1山公园的园林花苑里举办兰花大展。从大年初一到十五,龙泉市民和各方游客就蜂涌而至,给自己喜爱的兰花投下神圣的一票。假若那盆兰花获得金奖,这盆兰花则身价百倍,成为龙泉本年度市花的象征。

安仁板龙闹元宵

安仁镇正月十五迎板龙灼‘和花灯的活动始于五代,由刘、项两大家族开创并流传至今,成为远近闻名的板龙节,吸引着四方游客。这项民俗活动之所以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是因为它体现了华夏儿女顽强拼搏、团结一致的民族精神。尤其是板龙灯,具备了中华民族“龙”的全部特征,牛头、狮面、鹿角、蛇身、凤爪、鱼尾巴。龙头雄伟壮观,制作精细,每人皆由专人负责制作。龙身用——块长2.2米的木板做成,也称一节,每节板上将九支长短不一的篾弯弓,用四个大小不一的篾箍将其固定成弓箭形,作为龙骨,糊上棉纸,贴上金、银龙鳞、红龙脊,内装三支蜡烛,每节龙身两头各打一圆孑L,两节之间串上龙棒,上下插上捎钉,连接而成,根据村规民约,每户出一位舞龙手,每户出一节板龙身,村坊的户数则决定着板龙的长短,一般都有300多米长,号称世界最长的板龙灯。盘舞阵式有“跑马阵”、“盘龙阵”、“元宝抽心”等等。每逢元宵之夜,整个安仁古镇就成了龙的世界,灯的海洋。迎灯的队伍到那里,烟花、爆竹便放到哪里。板龙灯、花灯首尾相接长达2里,蜿蜒缓行,蔚为壮观。各方游客到此过节,必能品尝到一顿丰富的民俗文化大餐。

清明踏青放纸鹞

清明节为龙泉市民郊游踏青扫墓之日。古时,家家插柳条于门上,提酒肴点心,全家外出踏青省坟,小孩子还乘机带着纸鹞风筝,在郊外放飞。这一天四郊之间扫墓者,放纸鹞风筝者,摩肩继踵。祭祖后,则吃一种艾青草和糯米粉做的清明馃,并游玩于山川溪水之间,此俗迄今不衰。民谣中“正月灯,二月鹞,三月葫芦赶纸鹞”,说的正是清明时节放纸鹞的事,因为此时地气上升,是最适宜放纸鹞的理想时期,溪滩上,田畈中,到处都活跃着放纸鹞的孩子们,形成一幅幅天然的春乐园。纸鹞和风筝的区别是系铃会鸣称风筝,无铃无声称纸鹞。一种是清明前后在白天缘线随放;另一种是在夜间依仗火势腾空,有小、中、大三类,糊成灯笼式,笼中用茶油浸过的纸蕊燃烧,靠一股火气腾空,俗称“孔明灯”。

昴山庙会进香忙

龙泉庙会名目繁多,形式各异,如夫人庙会、城隍庙会、棋盘山庙会等等,但影响波及周边各县,乃至福建闽北一带的独有昴山庙会了。每逢农历三月十九、六月十九,昴山的灵感寺、鉴心寺就按时举行庙会。每当每年这个时候,闽北的松溪、政和、浦城各县及庆元一带与龙泉的善男信女们,便会三五成群或数十人结伴到昴山山脚的鉴心寺和昴山I山颠的灵感寺进香礼拜,观看佛光胜景,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社稷平安。

立夏时新多趣妙

立夏是春夏交接之际,气温逐渐上升,正值农民早稻插秧的大忙季节。这一天龙泉家家户户都吃“立夏羹”。所谓“立夏羹”是糯米磨成水粉,调以碎肉、笋丝、豌豆、明甫丝和香菇,煮粉成糊,味道十分鲜美。老人孩子特别爱吃。吃过“立夏羹”,接着就是“称人”,中堂挂着一·杆大秤,全家老幼都需过秤,记下重量,年年对照。俗称:凡立夏过秤的人就不会“疰夏”,也就是过夏不消瘦;不过秤的人,夏季就免不了要少几斤肉。立夏还有一个特别规矩:那就是吃过立夏羹之后,父母监督着不准孩子坐门槛。传说这一天坐了门槛,夏酬艮长,下午就会昏昏欲睡。

龙渊端竿赛龙舟

“北人赛马,南人竟渡”,从宋代开始,龙泉龙渊镇就有端午节赛龙舟的习俗,并相延至今,成一方赛事龙舟节了。龙舟一般长16.5—17.8米,龙头长0.9米,选用杉木全材制造。它的装饰很特别,很华贵,龙头、龙身用樟木精雕,舟身刻画鳞甲图案,中间架布蓬,蓬内有乐手指挥,锣鼓、丝弦、管乐伴奏。舟内设16个档位,32名选手,穿一色背心各持一桨。五月初一下水,初五端午节正式竞渡。参赛龙舟以鹅黄、黑、蓝、红、白、金黄、苹果绿、茄紫、灰白为龙鳞标志,分别归属九个行政村的九个神庙(社)。其时观众云集,水上岸上一片欢腾,可谓万人空巷,热闹非凡。1995年龙渊镇龙舟应邀参加了西湖国际游船节表演获好评。1997年又赴杭参加了“全国龙舟邀请赛”。

凤阳庙会菇民潮

凤阳山历来是龙庆景菇民一年一度的聚集地。每逢阴历七月十六日起,凤阳山就涌起菇民潮,各地菇客男女群来凤阳庙进香,拜祭香菇鼻祖吴三公和明朝国师刘伯温。民谚有“朱皇钦割·龙庆景,国师讨来做香菇”的说法。庙会持续近五天,连夜演菇民戏,戏服及一切道具,殿内均齐备,均系菇民捐助。此俗历年不断,加以引导,可成为约定俗成的民间旅游节庆活动。

中秋赏月听清吹

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龙泉市民有中秋赏月听清吹的习惯。即深夜12点前后,月亮最圆的时候,由民间音乐艺人组成的丝竹管弦乐队数十人不等,各自操作擅长的民族乐器:二胡、板胡、三弦、琵琶、月琴、洞萧、横笛等,走街串巷,演奏起“汉宫秋月”、“梅花三弄”等古乐,列队悠悠地从街头漫步至街尾。每至街巷交叉处稍停。清风伴着丝竹琴瑟之音,随风送给正在凉台上赏月吃月饼的人们。乐声清新悦耳。据传此俗始于清代顺治年间,今尤存,不过演奏之曲已增加了时代之音,如“十五的月亮”、“望星空”等。

马灯游街有扮挑

旧时龙泉旧民是很注重中秋节的,中秋夜除了舞狮子龙灯外,各神庙社殿还要约定俗成举办马灯扮挑游街活动。即锣鼓队开道,马灯与扮挑居中,各种狮子龙灯殿后随行。马灯,即用细篾片系扎成马头和马后身,再用纸裱糊的灯。由少年饰古代人物,身前系马头,身后系马后身,双脚移动,作跑马状。表演阵式有“八卦阵”、“龙门阵”、“梅花阵”等。扮挑,即台阁。由庙会董事先定制挑钢条,然后按照内容装扮。扮挑者一般为十岁以下儿童。如扮“岳飞抢挑小梁王”,一人扮岳飞,手持长枪,一人扮小梁王,悬空站在枪尖上,一眼望去,惊险动人。此民俗自宋至今相延不绝。台阁出游,过去用四人肩抬而行,后改用车推,现大型台阁已改用汽车运载,有点类似花车出巡了。

龙泉重阳比登山

旧时龙泉市民有九九重阳比登高的习俗,一般都是攀登龙泉近郊大沙附近的佛山寨。今人一改旧俗,从1999年开始,每年一届,在九九重阳前后定期举办龙泉山登山旅游节,参加比赛攀登江浙第一高峰——黄茅尖。由省体委、省旅游局和龙泉市委、市政府联合主办,省内外登山爱好者组队参加,甚至有国际友人和外国留学生组队参加。优胜者将获得丰厚的奖金。

青瓷宝剑办会展

在一年一度的龙泉山登山节期间,龙泉市政府除了文化搭台外,还要经济唱戏,各青瓷宝剑厂家就抓住机遇办会展,在新华街两边搭起了展台,各类青瓷,各式宝剑,相互比试,让人目不暇接。使游客大开眼界。现在市政府又将青瓷宝剑展示会办到了杭州、卜海,获得巨大成功。以后还要办到北京、香港海内外,使青瓷宝剑两件国宝再放光彩。

腊月户户忙掸尘

龙泉有腊月户户忙掸尘的习俗。看起来这不过是一家一户掸掸扫扫刷刷洗洗的小事,可民间却看成是一次非常重大、流传久远的习俗。“掸尘”之前要郑重其事翻阅历书,选好“属水”日进行,因为这是一次上至椽瓦、下及墙角,掀天动地的大掸扫。遇“水”才能冲洗掸扫去邪恶与污秽,如不在“属水”日进行,就会带来灾难。这一天要全家老少齐上阵,扫的扫,刷的刷,洗的洗,擦的擦,使屋里屋外,厨房灶间一尘不染,焕然一新。传说这是在去旧迎新时掸尽旧年的一切晦气、秽气、浊气和霉气,千干净净迎来新年的好运气,好福气。另一说是欢迎灶君上天。由于古时人们迷信神佛,于是发起者就借用这些传说来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使这一年一度的全民卫生大扫除活动搞得热火朝天。

除夕家家贴春联
    贴春联又名贴门对、对联。古时有“桃符”、“门贴”之称。每年除夕日,家家都要在中堂的柱子上贴春联,以增添节日浓郁气氛。旧时还在大门上贴上“神茶”、“郁垒”二门神,有压邪之意。春联内容丰富,有庆丰收的,如“瑞雪兆丰年,景运开泰日”;有描述景色的,如“春风掩映千门柳,暖雨浇开一径花”;有象征幸福的,如“新莺初日上林苑,回雁高飞太液池”等。这些春联风格不一,草楷并存。近年来又增添不少富有时代气息的新春联。

编辑: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