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龙泉新闻网 >> 动态新闻 >>正文
作物增产 农业增效 农民增收

龙泉推广“水稻+”让冬闲田变增收田

2020-11-17 来源:丽水日报 记者:徐小骏 通讯员 项素兰 胡春麟

  眼下,水稻收割工作已陆续结束,可在龙泉市小梅镇黄南村,大片田地并没有因此被闲置下来。村民们正抢抓晴好天气,给刚刚种下的油菜幼苗浇水施肥。“稻谷丰收了,田地也不能闲着,种植油菜不仅能促农增收,还可以带动乡村旅游。”种粮大户王登辉介绍,眼下正是种植油菜的最佳时节,来年3月中旬油菜花开,大批游客将会前来赏花、摄影,能有效推动乡村旅游发展。而花期过后,又能收获油菜籽。

  王登辉表示,去年,他就和种粮大户王可平利用“冬闲田”种植了600余亩油菜,油菜籽每亩产量达到100多公斤,出油率高达40%,每亩收益1200元左右。

  秋收过后,不少稻田被闲置过冬,成为“冬闲田”。为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激发干事热情,近年来,龙泉高度重视耕地轮作、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利用“冬闲田”推出“水稻+”模式,达到用地、养地相结合的双赢目的。十多年前,龙泉就首创了“稻耳轮作”模式,因为占地少、见效快,发展势头迅猛,广大农户、合作社纷纷学习推广“稻耳轮作”模式。黑木耳种植数也由最初的500多万棒增至1.26亿棒,有效促进了食用菌产业发展。

  这几天,在八都镇四村村,秋收后的稻田里摆满了菌棒,远远看去白茫茫一片。田地间,龙泉市宗平家庭农场负责人吴宗平正在进行黑木耳排田。“水稻收割后就开始布木耳菌棒,木耳可以采摘到明年五一前夕,通过稻耳轮作,我们又增加了一笔收入。”放下手中的菌棒,吴宗平和记者算起了经济账,今年木耳毛收入预计可达六七十万元。

  “如果不进行轮作,这些田块都荒着太可惜了。”吴宗平说,种植黑木耳最主要的就是气候、原材料和规模,这里的农闲田经过土地整理,便于采摘、运输和喷灌。“稻耳轮作”带来的可观效益,也让吴宗平逐渐增加木耳的种植量,同时很好解决了周边村民的就业问题。吴宗平介绍,菌棒套袋、刺孔、下田,木耳采摘的时候,基地里每天都有10多位村民在劳作,每年要支付给他们10多万元的工资。

  让“冬闲田”变身“增收田”。龙泉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龙泉全市还将积极采取政策引导、资源整合、项目支持、建立示范基地等措施,推进“水稻+”模式,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力争实现作物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编辑:张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