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掌上龙泉
- 新浪微博
-
今日龙泉
- 网络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我市两年12322人通过大搬快聚实现富民安居
记者 项素兰
每天早饭过后,小梅镇半边月异地搬迁安置小区的住户姜国梅打扫好家里的卫生,便和姐姐两人搀扶着父亲在小区里散步,陪着外孙女骑自行车,一家人其乐融融。姜国梅告诉记者,她以前住在半边月村平坛自然村,房屋是20世纪60年代从新安江移民过来时建的,已经破旧不堪,多亏了政府的好政策,让她们住上了新房子。
从偏远山区到舒适小区,从泥瓦房到小洋楼,从地里刨食的传统农民到坐享“红利”的新型农民,从为生计发愁的贫困户到走上致富大道的小康之家……
这一切,都源于一次搬迁。为进一步加快打造全省大花园核心区、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实现乡村振兴,促进产业和人口集聚,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我市连续两年将“大搬快聚”工作列入市年度十件民生实事,并以“三个率先”扎实推进“大搬快聚 富民安居”工程。村民们纷纷走出大山,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2020年,已完成搬迁1046户4316人,两年累计完成搬迁3019户12322人。
在下山脱贫小区建设上,我市创新打造“联建式公寓套房、企业开发代建、‘市场化+’建房”三种模式,在安仁等乡镇推行联建公寓式套房模式,实现了“每户节省建房资金3—5万、节约土地40%以上”的双赢效果。在城区南大洋、河阳地块建设农民公寓,实施企业代建、政府回购模式,让农户低于市场价20%的优惠价格圆了城市“安居梦”。
“上城花园”项目是全省首创“市场化+”模式,由政府出政策,企业搞建设,市场包分配,凸显了项目建设更高效、政策运用更灵活、政企职责更清晰的优势。仅用5个月就完成11幢楼房结顶及销售分配,实现政府、农户、市场“三满意”的效果,更作为丽水典型被推广。“三种模式灵活运用,稳稳地实现了实施最便捷、地段最优越、农民利益最大化,大幅度地降低了农户搬迁成本。”市大搬快聚办公室负责人说。
“安居”不忘“富民”,在妥善安排居住以外,我市还积极鼓励工业园区、创业园等吸纳搬迁农户就近就业创业,让农户住得起,安心住。龙谷青创电商园等园区以电商创业等方式带动异地搬迁安置青年及合作社就业增收。
在半边月异地搬迁安置小区,村民们搬迁入住后,该村村两委积极谋划,拓宽村民就业和增收渠道,让他们住得安心、住得放心。“年轻人可以选择青溪小微园就业,年纪大一点的可以选择在小区门口的来料加工服务中心就业,还可以照顾到家庭。”半边月村党支部书记童家统说。
得益于“大搬快聚”,我市农民收入连续13年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长,低收入农户收入连续8年保持14%以上增长。“大搬快聚富民安居”工程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的有效路径,加快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提升人居环境,提高收入水平,让群众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实现安居乐业、增收致富。
记者手记:
以往,锄头、扁担是偏远乡村农民主要的生产工具,靠山吃山是主要生产方式,田里山头劳作、饭桌床头休闲是基本的生活方式。2002年以来,我市大力推进农民下山脱贫、生态异地搬迁等工程,农民们纷纷搬出大山,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生活环境、生活质量大大改善。
但是,搬出大山需要相应的经济基础,政策帮扶将起到决定性作用。在“大搬快聚富民安居”工程启动后,我市率先制定出台工程实施意见,对重点地区整村搬迁给予每人2.1万元补助,非重点地区整村搬迁给予每人1.8万元补助,低收入人员的补助标准为同等搬迁类型补助标准的1.5倍。
让农民们搬出大山,是“大搬快聚 富民安居”工作的“前半篇文章”,如何写好“后半篇文章”,让他们“稳得住、快融入、能致富”同样重要。置新业拔“穷根”。市委、市政府连续两年将“大搬快聚”工作列入市年度十件民生实事,创新工作理念,打造特色的龙泉方案、龙泉经验、龙泉模式,26县发展实绩考核连续五年列入第一档次、实现“五连优”,低收入农户增收工作连续两年获省政府办公厅督查激励通报,值得喝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