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龙泉新闻网 >> 今日龙泉 >>正文

扬长补短 唯实惟恒 开拓国家公园乡村振兴新路

2020-12-23 来源:今日龙泉 记者:

市农办主任 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  张晓峰

  本人有幸成为考察团成员之一,期间实地走访了福建省福州市、宁德市、南平市等海西区主要城市,考察学习了当地生态资源保护、现代产业培育、文旅融合发展等方面的先进经验,一路上更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当年主政福建期间提倡“弱鸟先飞”的意识、“滴水穿石”的精神等丰富思想,指引宁德等闽东地区克服困难,发展经济的历程有了更多、更深的体会,深受启发,倍感触动。

  一是重在立志:弱鸟先飞,实干拼搏。高扬发展旗帜,特中创优,优中做强。本次考察学习的宁德市、南平市地处闽东,都曾是福建省比较贫困的地区,宁德市更是习近平总书记曾经主政并实践“摆脱贫困”的先行地。“弱鸟可望先飞,至贫可能先富”。如今三都澳利用临海地理优势发展成国家一类对外开发口岸,推动海峡两岸贸易;宁德港务集团年综合通过能力已达1400万吨,并立志打造成为一流的现代港口企业,带动闽东北以及浙西南、赣东等地的经济社会发展,衢宁铁路更是一条宁德港服务、辐射中东部地区的钢铁大动脉。上汽宁德工厂从项目启动到竣工投产只用了17个月时间,让一片滩涂之地变成了一座现代化汽车城。这些都让我深刻感受到“不耻落后,意气奋发,大胆开拓,争先创优”的闽东风格,体会到在推动“三农”高质量绿色发展的进程中,必须树立起在拼搏中发展、在拼搏中取胜的信念,在“一路两化”战略的引领下,找准定位,认清劣势,看清优势,扬长避短,扬长补短,深入挖掘我市乡村生态优势、产业潜力,加快补强现代农业培育、美丽乡村经营中的短板,努力打造我市“三农”领域“先飞”的省级示范样板。

  二是贵在有恒:滴水穿石,十年磨剑。咬定目标,不怀疑,不争论,不自我束缚。在专注于不锈钢冶炼制造的青拓集团,以及宁德时代新能源公司,不仅学习到了技术创新和追求品质对产业发展的经验做法,更感受到了“滴水穿石”般的韧劲所带来的巨大力量。正是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发展恒劲,让入驻福建宁德仅10年的青拓集团发展为世界行业龙头,让成立于2011的宁德时代新能源公司成为全球动力电池领军企业。农业产业更需要持之以恒的培育,乡村全面振兴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农业农村人必须对照“全力铸就无私奉献、甘于寂寞的匠心境界”要求,坚定市委十四届九次会议部署的“三农”发展路径,久久为功推动龙泉优质农产品“走出去”、优质“三农”要素引进来,精心绘就好花园乡村美丽图景。

  三是要在得法:创新政策,打造平台。尊重规律,尊重人才,研究他人,更要研究自己,不断突破。处理好规矩规范和创新突破的关系,既要坚决守牢各项规矩规范,又不能过于被条条框框所束缚,也必须要勇于作为创新,善于突破性解决问题。“五种匠心特质”干部要求我们铸就起匠心胸怀和匠心担当,要崇尚行动,要有善抓的巧劲。在此次海西区考察中,很多具体做法值得我们农业农村干部认真学习借鉴。注重龙头领。有龙头才有产业,一个龙头能壮大一个产业。青拓集团带动了福安湾坞半岛冶金新材料产业园成为了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的不锈钢生产基地,培育出了占据全球23%市场份额的宁德时代新能源公司,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三都澳食品公司的大黄鱼养殖量是全国市场的三分之一,使当地优质水域环境和丰富水产资源得到高效开发利用。注重重点引。在此次考察的海西区城市中,更加直观感受招大商、招好商对地方经济带动作用,体会到产业发展中“引与育”的关系,既在育中引、又在引中育。福州市闽侯区引进福建奔驰、东南汽车公司,长乐区争取实施了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试点工程;宁德市引进了上汽集团生产项目,促进了当地30余家配套企业壮大发展。注重空间承。为保障上汽宁德基地发展空间,当地规划了6879亩总用地,建成近14万平方米亚洲最大的总装车间;为传承创新考亭文化,建阳规划建成了考亭书院、考亭古街等项目,即传承整理,又引进嫁接,推动了当地文旅融合产业得到发展。注重精细磨。福州三坊七巷历史街区通过“镶牙式、小规模、微循环、不间断”的模式,实现了古建筑的有效保护与高效利用;福山郊野公园则通过三环六轴将沿线24个重要景观节点串联起来,实现“园中有园、园中有城”格局,这给我们在推进历史文化古村落保护利用、组团式打造花园乡村等工作中提供了更多破题思路。

  认真对标市委“聚焦‘重要窗口’、聚力龙泉复兴”决策部署,结合此次海西区考察学习所得,精心谋划“十四五”农业农村工作思路。我们要以全面推进具有山区特色的乡村振兴战略为主线,以争创新时代美丽乡村先行县(市)为目标,围绕谋划打造“一区一乡一中心一基地一花园”目标定位,着力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绿色发展、国家公园花园乡村创建、农民持续稳定增收以及乡村整体智治,奋力开启农业农村建设新征程,为文化名城增添更多靓丽的“三农”风景。

  (一)推进农业产业高质高效增长。立足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优化产业发展布局,争创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打造兴旺乡村。抓牢重要农产品生产保供,稳定粮食生产空间,坚持“六化”推进生猪增产保供,建好保障型蔬菜基地,确保全市“米袋子”“肉盘子”“菜篮子”供应充足。抓优精品农业提质培育,以省级农业特色产业数字化发展示范建设项目等为重要平台,持续壮大基于生态优势的农业健康产业。借鉴用好武夷山茶产业发展经验,持续育品牌、强龙头,打造中国红茶之乡;建强食用菌研究所,破解资源瓶颈难题,谋划建设中国南方食用菌产销中心;促进商品蔬菜优质扩面,拓展冷链和加工,建成长三角最大高山精品菜园地;加大农业选商引资力度,同步构建果药蜂等特色产业发展新格局。抓强品牌市场,借助丽水“三山”品牌,借力衢宁铁路通车运营,以“大市场、大品牌”的理念,重点提升龙泉茶叶、黑木耳、龙泉茄、灵芝等产品市场知名度,深度融入长三角、海西区等市场,推动建设绿色高效、特色精品、融合共享的生态农业强市。 

  (二)推进国家公园花园乡村创建。对标市委“精心绘就花园乡村美丽图景”要求,围绕“全域美”总目标,厚植美丽乡村建设基础,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彰显生态文化独特优势,着力打造新时代美丽乡村先行县(市),为全省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趟出新路、作出示范、提供样板,成为长三角乐享的宜居宜业宜游国家公园花园乡村。推进打造秀美乡村,全面巩固农村人居环境提升三年行动成效,抓细农村环境长效管理;谋划实施“江浙之巅”花园乡村典型示范建设项目,推进“农文创意型、红色康养型、森林长寿型、海丝瓷源型、渔乐体验型、城区近郊休闲型、北城有戏型”7大组团创建,把国家公园花园乡村点上做精、线上做特、面上做美。2021年,计划培育新时代美丽乡村创建村31个、花园乡村示范村25个。推进打造淳美乡村,注重延续乡村历史文脉,深入推进省级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到2025年,基本实现历史文化(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建制村全覆盖;大力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弘扬红色革命精神,促进“红绿”融合发展;强化清廉村居建设,推进乡村善治,清朗乡风民风。推进打造富美乡村,持续发挥我市乡村特有人文资源和生态资源禀赋,整合盘活美丽乡村建设成果,推动打造3条乡愁产业带(即城区至龙泉山景区至金村海丝瓷源乡愁产业带、城区至青瓷小镇至宝溪古瓷探秘乡愁产业带、城区至住龙红绿融合乡愁产业带),深度推进乡村建设与旅游、教育、文化、研学、康养等产业融合,努力实现村村有美景、处处有画卷、线线可经营。

  (三)推进农村农民“双增”巩固提升。把“富民壮村”作为“十四五”时期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来抓,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加快补齐农村民生短板,打造甜美乡村。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探索构建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以省级区域协调财政专项激励政策项目为载体,谋划实施“幸福菜单”促增收等项目,巩固提升精准脱贫成效;深入实施“八个万元”增收行动,巩固传统增收手段,探索富民增收新模式、新路径,促进全市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夯实发展基础,增强脱贫群众发展能力。增强村集体经济增收实力,紧盯164个巩固村和51个相对薄弱村收入达标的目标任务,高效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巩固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提升乡镇强村公司的市场化运作水平和创收能力,强化整合投入、竞争择优、飞地抱团等机制,进一步提升村级“造血”功能。 

  (四)推进激发农村改革赋能创新。按照突出改革破题、创新致胜的要求,持续注入“三农”发展新动能,打造活力乡村。聚焦集成联动,围绕突出集成推进力量、集成政策措施、集成项目资金、集成实施主体,探索构建“全域统筹、政策统筹、机制统筹”的“大三农”工作体系,优化整合涉农部门要素投入和政策供给。全面提升我市“三农”领域创新力、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力。聚焦改革提速,围绕我市农村改革关键领域和发展瓶颈,深挖农村产权、经营、金融等制度改革效益;深化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推进农民建房“一件事”改革;从种植业试行,探索实施我市农业“标准地”改革,引导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进一步盘活利用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农地等资源资产,激发农村发展潜力和活力。聚焦智治赋能,深入实施省级数字农业提升发展项目,促进信息智能技术在我市乡村产业转型升级、数字乡村服务等多领域的赋能作用,推进乡村整体智治进程,高标准防控各类风险。

  (五)推进共建共治共享美好生活。践行共享理念,加快补齐农村民生短板,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形成乡村共建共治共享的新局面。突出农民主体,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最大限度凝聚人心、汇聚力量,切实提高群众参与度,充分发挥农民群众在美丽乡村建设、乡村经营开发中的主体作用;实施“五百五新”乡村人才振兴项目,培养一批“土专家”“田秀才”“好菌师”。突出城乡统筹,推进“大帮快聚 富民安居”工程与新型城镇化布局有机结合,进一步提升进城农民生活品质,力争2021年创成丽水市“大搬快聚富民安居”工程示范县。加大“两进两回”实施力度,造就一批“农家匠”“农创客”“乡村振兴合伙人”,促进人口、技术、资金等资源要素回流农村。突出利益联结,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丰富小农户与现代农业产业的利益联结方式,促进“龙头企业+农合联+基地+农户”联动发展,确保农民群众在共建共治共享中创造美好生活、提升幸福指数。

  (六)推进新农人实干担当大提升。以“聚焦‘重要窗口’、聚力龙泉复兴”学习实践活动为动力,持续对照市委打造“五种匠心特质”干部队伍的标准要求,全力推进锻造 “学研型、精谋型、协调型、执行型、宣介型、开创型”“六型”干部,大力传承兴扬“勤实、精神、责任、担当、谦卑、进取”六方面工作品质,牢固树立实干实绩鲜明导向,不断提高干部解决我市“三农”发展实际问题和抓落实到位能力;扎实做好机构改革后续工作,进一步提升工作效能,强化“党建+”工作模式,强化全面从严治党工作和农业农村工作两促进、双提升,进一步提振新农人干事创业的精气神,为龙泉复兴贡献忠实有为的“三农”力量。

编辑:季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