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龙泉新闻网 >> 今日龙泉 >>正文

以开放创新为引领 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

2020-12-25 来源:今日龙泉 记者:

市经济商务局副局长  郑绍武

  在“十四五”即将开局之际,在全市上下深入开展“聚焦‘重要窗口’、聚力龙泉复兴”学习实践活动的关键时点,市党政代表团赴长三角地区进行考察学习,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

  这次考察学习,我们所到之处是长三角最发达的地区。虽然在地理环境、发展条件、经济体量上我们不能与之相比,但他们在发展理念、模式创新、创业精神等方面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一要学习他们敢为人先、干事创业的拼劲。我们所看到平台和企业都紧紧抓住国家、省、市重大战略机遇,创新思维,勇于突破,善于谋划,大干快上,高质量建成了事关区域发展的大项目大平台。如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涉及到省、市、区政府及相关部门和浙江大学等多个单位,从签约到正式启用还不到1年时间,工作效率令人赞叹。我们一定要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衢宁铁路通车、国家公园即将创成三大历史性机遇,紧盯国家、省“十四五”战略规划,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大胆突破,实干创新,着力谋划建设一批事关“龙泉复兴”的产业发展大项目大平台。

  二要学习他们搭建平台、培育产业的理念。杭州湾新区数字经济产业园、麟沣医疗科技产业园、梦想小镇、华鑫天地等都是由国有公司或第三方专业机构建设、招商、运营的产业发展平台,成功招引了大批企业入驻,快速形成了产业集群。从中可以看到,政府搭建平台、企业和人才“拎包入住”已成为一种趋势,这样既减少了企业前期投入成本,更加快了投产见效时间。目前,我市还缺乏这样的产业发展平台,建议要加大国企和第三方专业机构建设运营产业园的力度。

  三要学习他们要素集成、高效完善的服务。梦想小镇提出的“我负责阳光雨露,你负责茁壮成长”口号,生动地诠释了他们为入驻企业打造的优良创业环境。发达地区发展平台已形成了相对完善而且高效快捷的政务服务、金融服务、科技创新、创业辅导、项目对接、生活服务等服务体系和政策体型。相对而言,我市的发展平台还缺少要素集聚、服务集成,创业环境、服务效率还需要进一步优化提升。

  四是学习他们专注实业、坚持创新的精神。这次考察学习有两家企业让我印象特别深刻:江丰电子董事长姚力军是海归顶尖人才,企业以“为中国制造增添光荣”为宗旨,潜心研发生产超高纯金属溅射靶材,填补了国产空白。原能细胞的董事长瞿建国已三次创业成功,但在花甲之年又开始第四次创业,创办原能细胞科技。这些企业家所展现的专注实业、坚持创新、实干创业、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非常值得我市企业家学习。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省委十四届八次全会精神和市委十四届九次全会精神,以开展“聚焦‘重要窗口’,聚力龙泉复兴”学习实践活动为动力,开拓创新,实干担当,以开放创新为引领,奋力推动新型工业化,为打造一座独具匠心的文化名城贡献力量。

  一要打造高能级平台。按照市委全会提出打造“三个开发区”的决策部署,加快推进平台“二次创业”。一是开展“低散乱”整治新三年行动计划和不锈钢等行业综合整治,加快低效闲置用地处置和亩均税收3万元以下企业出清,大力推动“腾笼换鸟”、整合提升,切实提高平台产出效益。二是科学合理制定工业“东进、西拓”开发计划,实行梯次推进、滚动开发,每年新拓展工业空间1000亩以上。三是谋划建设若干个由政府主导或专业机构开发、建设、运营,有一定规模、以租赁为主的产业园(小微园),为项目引进和小微企业发展搭建良好平台。四是强化与结对县(区)的产业互动联动,发挥萧山、秀洲、平湖等“飞地园区”在企业孵化、科技研发等方面的优势,助力我市产业提质扩量。

  二要推动高水平开放。紧抓“一路一带”倡议、新发展格局构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机遇,积极主动走出去、融进去,深入开展“两招两争”活动,着力提升开放水平。全力开展制造业招商。以优势资源招商、产业链招商和“龙商回归”为重点,聚焦长三角,对接孵化园(双创园),千方百计招引一批先进制造业大项目好项目。持续深化招才引智。精准对接高校院所、科创中心、专家教授,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大力支持企业在外地设立研发飞地,加大创新人才引进培育,提升科技水平。着力开拓国内外市场。统筹抓好外贸、外资、电商、展会等工作,大力推动“龙泉制造”抢占国内外市场。

  三要培育高效益企业。切实抓好省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2.0版在我市落地落实,全面提高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加快企业数字化改造。每年组织实施智能化技术改造项目50项以上,新增工业机器人60台以上,推动企业应用工业互联网。实施“大企业”培育行动。遴选20家左右基础好、潜力大、目标明确的企业作为大企业进行培育,集中资源要素,实施“一企一策”,加快培育一批带动作用强、产出效益高的大企业和上市公司。实施企业管理现代化对标提升行动,加强企业战略、组织、科技、质量、品牌管理和党建文化引领,创建省、市管理创新标杆企业30家以上。

  四要强化高效能服务。深入开展精准服务企业“365”活动。着力完善领导联企、政策惠企、金融助企、科技强企、人才兴企、纾困帮企等服务体系集成,建立企业服务综合平台,全力优化营商环境。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积极组织企业家外出学习考察,拓宽视野,学习知识,不断提升企业家队伍的综合素质。着力营造尊重、关爱、支持企业家的浓厚氛围,激发企业家创业创新热情。加快平台整合提升,改革优化工业平台管理体制机制,形成责权明确、管理顺畅、高效统一的管理体系,激发平台创业活力。

编辑:季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