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龙泉新闻网 >> 剑瓷龙泉 >>正文

“把碗扶好”之正道

2021-03-01 来源:今日龙泉 记者:

  “快,把碗扶好,听见没?!”这是浙南山区里所有母亲,在餐桌上时常挂在嘴边的话,个中有疼爱,有斥责,更有礼之教化。

  徐朝兴先生也是“把碗扶好”声中成长的。1943年出生的他,从农村娃起步,步入国营龙泉瓷厂,师从李怀德等瓷人先贤,一以贯之,终成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遗龙泉青瓷代表性传承人,也成为当代龙泉窑中兴的全程见证与参与者。

  土生土长的徐朝兴先生,早悟透并深谙“把碗扶好”这声声叮嘱背后的分量,时至今日,他也仍会时时向晚辈和徒弟们提醒,要“把碗扶好”。一生一业,一业一生。徐朝兴先生这一生,只从事龙泉青瓷烧造,他也想制出一只有分量的碗,一只独属于自己的龙泉青瓷人生之碗。

  生命年轮在不断增加,烧制技艺在不断精湛,他烧制成的碗不计其数,但自己满意的不多。他认为,有分量的好碗,不仅要料好、型美、釉润、气贵,更要偶然天成之。徐朝兴先生烧成这只现代龙泉青釉葵口斗笠瓷碗,高个,宽口,巧足——高5.5厘米,口径19.8厘米,足径4.8厘米。敞葵口,斜腹,圈足。以粉青釉为主,螺旋纹施灰青釉。开大片,灯草边铁足。造型优美,端庄大方。

  碗,家家有。斗笠,亦家家有,但徐朝兴先生仅此一人,此碗三者兼融,天时地利人和,得益于其一生探索与技艺,融入白瓷土和紫金土,以及独有釉水配方,一气呵成,绝无仅有。

  传承有序,定要师法古人。形如斗笠状的碗或盏,在龙泉青瓷博物馆里亦有收藏,是北宋龙泉窑的,浅黄色釉,小个,细口,轻足——高3.6厘米,口径10.8厘米,底径3.4厘米。这是传统的茶或酒器,是百姓家日用器或祭器,而徐朝兴先生烧制的碗,除了兼具日用功能外,还是能满足对美好生活和高雅艺术享受追求的陈设瓷。

  口阔一分,技增十分,这是龙泉青瓷艺人的共识。从小碗,到大碗,哪怕是要修塑饱满的内外斜腹直挺壁,也非一般手艺人能胜任,就连徐朝兴先生都没有十分的把握。他说,琢瓷,亦如做人,需要一生努力与情怀,来把这“碗”给扶好,扶正,这是一生修行,唯有不断传承,努力向前,一点点突破。

  青,东方也。青青之厚釉,向来是龙泉窑之优势与精华所在。徐朝兴先生在守正统大道前提下,大胆向前迈出一步又一步,他将水墨晕染带状之点彩,大胆引入碗内壁,这一青一墨,一主一次,相互映衬,恰似有飞天之神韵,更得似与不似间之妙趣,非常适合当代人的审美情趣。

  唇口,置有六个均等葵口,又称花口,创作灵感源自于能值几座城的日本“蚂蝗绊”南宋龙泉青瓷碗,不失为点睛之笔,瞬间能使碗化身成为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悄然绽放。

  总之,这现代龙泉青釉葵口斗笠瓷碗,形神兼备,除具备龙泉青瓷不可多得器外之美,更蕴含有一胎一釉、一阴一阳之中国传统哲学,以及“把碗扶好”这样的正道礼俗,其关键更在于龙泉青瓷始终能根植于儒释道三者皆融的中国传统文化土层上。这实也是龙泉窑千年生生不息的关键和玄妙所在,不容小觑,值得细品。

  文/周大彬

作品名称:绞胎斗笠碗 作者:徐朝兴

尺寸:上口径19.8厘米 足径4.8厘米 高5.5厘米

编辑:季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