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龙泉新闻网 >> 今日龙泉 >>正文

勇当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开路先锋”

市委书记 吴松平
2021-08-04 来源:今日龙泉 记者:

  从县域来讲,把绿水青山蕴含的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为金山银山,需创新实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探索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市场化运作、可持续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奋力推动实现GDP与GEP协同较快增长、GEP向GDP高效转化,勇当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开路先锋”。

  坚持生态优先,守住绿水青山“金饭碗”。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必须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以坚如磐石的决心保护生态环境、筑牢生态屏障。

  一是以严格保护促生态增值。全面落实环保“三线一单”,即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管控,严格执行“区域环评+环境标准”,改革特定区域项目准入环境标准,不断厚植生态底色。以世界眼光、国际标准推进重要生态系统原真性、完整性保护,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增值。探索建立“天眼+地眼+人眼”一体化生态监控体系,促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二是以大搬快聚促生态修复。以重点生态保护区域、水源敏感脆弱区域、地质灾害危险区域为重点,大力实施大搬快聚、富民安居工程,实施迁出区退耕还林还草还湿、绿化造林等修复措施,致力打造引领品质生活、呈现未来元素、彰显生态韵味的乡村新社区,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让山区百姓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三是以信用建设促生态自觉。完善生态信用制度建设,建立生态信用行为与金融信贷、行政审批、医疗保险、社会救助等方面挂钩联动奖惩机制,使无形的信用成为有形的价值,让群众自觉保护生态环境蔚然成风。

  坚持体系设计,打造绿水青山“金钥匙”。制度设计重在系统完备,切忌“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必须以制度设计更趋完备、制度运行更加有效为目标,搭起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四梁八柱”,系统解决生态产品度量难、交易难、变现难、抵押难问题。

  一是构建科学合理的核算体系,实现生态产品价值“可度量”。以数字化改革为引领,强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数字智治建设,开发运营GEP自动核算平台,建立GDP和GEP双核算、双评估、双考核机制,推动核算成果进规划、进考核、进政策、进项目。

  二是构建市场化经营开发体系,实现生态产品价值“可交易”。探索建立绿化增量责任指标、清水增量责任指标、森林覆盖率等资源权益指标交易机制,支持有条件的地区率先设立碳汇交易中心,开展碳汇交易试点,加快零碳体系建设,创建“近零”“净零”先行示范区。

  三是构建双重激励约束体系,实现生态产品价值“可变现”。按照“谁使用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原则,形成纵向为主、横向为辅、纵横联动的生态补偿转移支付政策和制度体系。建立合理损害评价评估机制,将开发建设活动的负外部性成本内化于经营性开发成本,让使用者付费、破坏者赔偿。

  四是构建绿色金融支撑体系,实现生态产品价值“可抵押”。开展林权抵押贷款、集体林地地役权补偿收益、生态公益林补偿收益权质押贷款等多种模式,培育发展“两山银行”“两山公司”“两山基金”等市场主体,鼓励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依法依规开展使用权抵押、产品订单抵押等信贷业务。探索生态产品资产证券化路径,推动绿色资产证券化。

  坚持绿色发展,铺就绿水青山“金光道”。良好生态本身蕴含着无穷的经济价值,能够源源不断创造综合效益。必须加快构建现代化生态经济体系,探索出一条山区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的高质量绿色发展新路。

  一是培育现代生态产业。依托洁净水源、清洁空气、适宜气候等自然条件,大力发展高山生态精品农业、中药材、水经济等环境友好型产业,培育发展数字经济、生物医药、精密制造等环境敏感型产业,推动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

  二是打响区域特色品牌。建立生态产品质量追溯机制,提升生态产品精深加工水平,拓展生态产品多元营销渠道,坚定不移走品牌融合下的生态产品价值倍增之路。可立足“山”的独特优势,做精“山”的特色文章,打响“山”的系列品牌,让优质的生态农产品、田园民宿、乡村旅游成为生态产品价值的“转化器”、持续促农增收的“聚宝盆”。

  三是建设融合创新平台。坚持系统观念,集中资源、集聚要素、集成改革,支持有条件的地区打造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创新平台,破解现行制度框架体系下的瓶颈制约,着力构建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制度体系,建设集科创、文创、产创、农创、制创和未来社区于一体的融合平台,致力打造山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点、跨越式高质量发展增长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新平台。

  (原载2021年8月2日《学习时报》)

编辑:季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