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龙泉新闻网 >> 瓯江源·龙泉 >>正文

“青帮”组织在考坑

2021-08-23 来源:今日龙泉 记者:邬必锋

  说起“青帮”组织,不得不提“青帮”首领陈凤生。陈凤生(1902—1935),乳名铭德,又名子荣,族名德球,松阳县安民乡安岱后村人。自幼务农,曾在杭州、温州等地做过药材、木材生意。1929年返乡。因受闽北农民暴动的影响,逐步倾向革命,并在松、遂、龙三县边境建立以贫苦农民为基础的“青帮”组织。1935年5月,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到达浙西南。陈凤生主动迎接红军进驻安岱后村,并提出参加红军和共产党。同年6月,他被任命为松、遂、龙游击队总指挥。7月22日,玉岩区苏维埃政府成立,他担任区政府主席,后又任中共玉岩区委书记。在他的带领下,浙西南革命斗争开展得如火如荼。9月开始,国民党当局调集7万多兵力,疯狂“围剿”浙西南革命根据地。9月19日,陈凤生率游击队配合红军进行顽强抵抗,后弹尽粮绝,被迫分散活动。敌人为抓获陈凤生,对陈的亲属和村邻进行株连迫害。为了不连累乡亲,陈凤生毅然挺身而出,并慷慨陈词:“一人做事一人当,与乡邻无关,陈凤生在此!”

  陈凤生被捕后,在敌人的严刑拷打下,视死如归,坚贞不屈。1935年11月22日,英勇就义于龙泉县城,年仅34岁。

  早在1929年12月,温州“青帮”头领邹武庆来到松阳县安岱后村,商议发展“青帮”组织一事,陈凤生认为这是良机,可借“青帮”之名,组织农友开展革命斗争。于是陈凤生迅速在松阳、遂昌、龙泉三县边境地区建立“青帮”组织,共发展了五千余众,其成员主要是贫苦农民和破产手工业者。他号召穷苦人民团结起来,打倒土豪劣绅,实行“耕者有其田、住者有其屋”;明确提出了“劫富济贫”“打土豪、分田地”的口号。为保卫农民群众的利益,陈凤生组建了农军,成为推翻旧政权的一支有生力量。

  1930年7—8月,陈凤生率领的农军袭击了松阳县玉岩警察所,又转战古市温州寮、宣平章五里及山笋坑等地。9月,陈凤生会同卢子敬(松遂龙游击副总指挥)等人前往龙泉县道太境内,与吴桥喜等人联手赴瀑云、锦溪等乡联络农军三千人,召开暴动誓师大会,准备攻打龙泉县城,后被国民党省防军镇压,未成。就在此前的6月1日,陈凤生率领的“青帮”组织成员约400人经过武溪,行进途中,以白布包头,将武溪地方富绅家开仓放粮、宰猪分肉给穷苦农民。嗣后,派出100多人欲在安仁口渡河前往安仁,在途中获知安仁口派有保安团小分队驻守的讯息,于当天下午,即折返至源口往大石源(又称源口源)方向,到达考坑村。因考坑村地处龙泉下北地区,是与松阳县安民乡、云和县龙门乡(时属龙泉管辖)及赤石乡交界区域,地形独特,村口有五显殿、徐氏宗祠,还有龙挺山观音庙,香火旺盛,常年香客络绎不绝,易于伪装潜伏。交通方面进退灵活,往东可去源口沿瓯江通行;往南过吴庄沿山路经岙下、道太抵龙泉;往村西山路过龟坛、叶山头可达龚村、锦安、小吉等地;往北经夏安、双格翻过大石岙即是松阳县安民乡境内。为了不惊扰连累村民,故不在村民家借宿。而是选择在考坑村的观音庙、五显殿、徐氏宗祠投宿,连庙宇、社殿、宗祠的辅房都住满了人,并在徐氏宗祠开会,商议下一步活动方向和具体方案,于6月2日上午离开考坑。陈凤生“青帮”组织此行有两个目的:一是伺机攻打乡公所,痛击基层政权;二是针对当地豪绅,进行劫富济贫,以此扩大影响,动员贫民参加“青帮”组织,扩充队伍,并建立联络点,为攻打龙泉县城作组织力量上的准备。

  1930年6月1日傍晚,龙泉县政府接报后,调派保安队一个排的兵力星夜开赴清剿,至大白岸宿营。6月2日中午直抵武溪,结果扑了个空。得知“青帮”已在考坑集聚,迅即从武溪开赴考坑,于下午到达考坑,已不知“青帮”去向。

  (资料来源:《浙西南英烈》(陈凤生传略)、《龙泉民国档案辑要》(清剿“青帮”)等)

编辑:季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