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龙泉新闻网 >> 动态新闻 >>正文

农业产业防汛生产自救技术指导措施

2022-06-22 来源:今日龙泉 记者:

  因近日连续强降雨,各乡镇(街道)农业产业灾情严重。为进一步做好农业产业灾后生产自救技术指导工作,把洪涝灾害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确保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社会稳定,6月21日,市农业农村局发布《农业产业防汛生产自救技术指导措施》,全文如下:

  农业产业防汛生产

  自救技术指导措施

  一、畜牧业应对汛期技术措施

  (一)灾前应对相关措施

  1.加强排查。做好畜禽栏舍、养殖附属设施加固等预防措施,防止畜禽舍倒塌、浸水,并彻底清理或疏浚畜禽养殖场排水系统,做好排水防洪防涝工作。

  2.落实临时安全备用场所,尤其是处于低洼地带或离河流区域较近的养殖场,要严防强降水隐患。种畜禽场、保种场应采取特别保护措施,确保核心保护群饲养在安全场所。发生紧急情况时,要采取果断措施,尽快转移人员及畜禽,确保人员安全,减少畜禽伤亡。

  3.备足饲料和一定量的农用薄膜、农用柴油等应急物资,准备好抽水机、应急照明设施、动物防疫消毒液和消毒机械等,储备好应急疫苗等其他物资。有条件的畜禽规模场尤其是家禽孵化企业、种畜禽场等,应及早备好发电设备,提前进行调试。

  4.及时开展粪污处理、贮存等设施设备的维护和检修,确保设备有效运行。必要时,对贮液池等存储设施要加盖临时雨棚,防止畜禽粪污满溢或漏排,严格杜绝养殖污水直排、偷排。

  (二)灾后恢复生产相关措施

  1.检修生产设施。灾后对畜牧业生产尤其是通风设施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及时处理存在的各种安全隐患。在洪涝灾害中倒塌、受损的栏舍、生产设施要进行修复加固,及时恢复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及时检查粪污处理设施运行情况,如有漏排等情况出现及时修复。对一时难以修复但仍有倒塌危险的栏舍,应另寻地方暂养,以防止出现人畜伤亡和财产损失。

  2.全面消毒灭源。及时做好受灾畜禽转移,清除栏舍周边特别是排水沟里的污水、污物,保持环境整洁与排水畅通。配备好烧碱、生石灰等消毒药,对畜禽饲养场所、屠宰场、畜产品加工场地等清洗后进行一次彻底全面消毒灭源,养殖场消毒池要每天更换消毒药。加强通风换气,待栏舍清洁干燥后方可转入畜禽。定期开展防蚊灭鼠工作,减少传播疫病的机会。对受潮霉变的饲料及饲料原料要作销毁处理。

  3.加强饲养管理。注意饮水卫生,提供清洁水源并根据畜禽不同阶段的生长需要供给营养全面的饲料,适当添加一些多维、电解质等抗应激剂及免疫增强剂,促进畜禽机体的恢复,减少应急反应。尽可能在省内引进种苗,减少疫病传入风险。饲料饲喂前必须进行仔细的检查,不要用霉败变质的饲料饲喂畜禽,防止中毒。

  4.加强防疫检疫。要密切关注重大动物疫病和灾后易发病,村级动物防疫员要开展疫情巡查,密切关注疫情动态。一旦发生重大动物疫病,要严格落实扑杀、无害化处理等措施,严防扩散蔓延。要切实做好灾后畜禽免疫工作,根据当地灾情和畜禽免疫状况,突出加强受灾存活畜禽的补免,适时提前做好重大动物疫病的补免。

  二、水稻应对防汛技术措施

  1.抢排积水,疏通沟渠,清淤减渍。稻田在阴雨天排水,可将水一次性排干;若遇高温烈日要逐步缓排,保留适当水层,使稻苗逐渐恢复生机,利于秧苗恢复生长。

  2.对部分受淹过顶且淹水时间不长、植株尚未淹死的田块,要及时露苗洗叶,可趁排水时清洗叶片上的泥浆,以恢复叶片正常的光合机能,促进植株恢复生长。植株倒伏的应及时扶正,并清除烂叶、病叶。

  3.及时追肥,促进恢复生长。水稻受淹,稻田肥料会大量流失。应看苗补施,灾后施肥要快,用量要足。

  4.及时防治病虫害,防止灾害加重。水稻受淹后叶片受伤,植株抗病力下降,田间温湿度适宜病虫的生长蔓延,应特别注意纹枯病、细条病等细菌性病害防治。

  三、蔬菜应对防汛技术措施

  1.及时清沟排水。遇持续降雨田间积水较多时须用抽水机抢排,停后及时做好清沟理渠工作,及时排除田间积水,防止受淹时间过长或渍害发生。

  2.及早采收近成熟蔬菜。组织人员及时抢收在田蔬菜,减少因灾损失。苋菜、毛毛菜等速生叶菜要根据市场行情及时采收供应市场。

  3.加强在田蔬菜管理。利用大棚设施进行避雨栽培,避免暴雨直接淋刷和田间积水,防止土壤湿度过大。灾后应及时扶理植株,摘除残枝病叶,冲洗叶片污泥,中耕施薄肥,喷施叶面肥,涝后突晴要用遮阳网遮阴,以免暴晒引起萎蔫死亡。

  4.及时防治病虫害。暴雨天气,空气湿度大,气温高,容易导致病虫害严重发生,要及时监测预警,采用针对性措施。病害主要有白粉病、霜霉病、炭疽病、疫病、叶斑病、细菌性角斑病、软腐病、菌核病等,虫害主要有蚜虫、豆荚螟、豆野螟、蜗牛、黄条跳甲、猿叶甲、小菜蛾等。要根据不同蔬菜品种及危害程度,选择安全对口药剂抢晴用药防治,并注意农药的轮换使用和合理搭配,严格执行农药的安全间隔期,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5.合理安排下茬生产。利用雨停间歇天气,在大棚内分批分期播种毛毛菜、苋菜等耐热速生品种。松花菜、花椰菜、甘蓝、番茄、辣椒、茄子等秋季蔬菜适期播种,采用大棚设施配套遮阳网覆盖育苗,秋豇豆、四季豆等露地直播的要加盖稻草或遮阳网等,以防雨水冲刷造成土壤板结,提高成苗率。绝收换茬田块及时清园,并进行揭膜敞棚淋雨、灌水休耕、高温闷棚或土壤消毒等措施,减轻土壤连作障碍;植株残体要进行无害化处理或资源化利用,减少病虫基数,防止污染环境。

  四、茄子应对防汛技术措施

  1.严重冲毁的蔬菜基地,作物已被石块、沙土淹没的,无法恢复,建议不用补救。

  2.被大水淹没,继续做好清沟排水、清理沙土、各种残体,排除有毒物质。

  3.对部分已受淹但根系仍有吸收能力的茄子,及时整理茄树,把沾有泥土的叶片摘除,技条剪除,扶正绑好茄树。

  4.抢晴进行药物防治,用中生菌素、杜邦捷达、杜邦烯酰吗啉等杀菌剂防治。叶片上下面、地面进行喷雾,2-3天喷一次,连续喷2-3次。

  五、水果应对防汛技术措施

  1.适时采收。当前是葡萄、桃、李等水果成熟季节,面对强降雨等突发天气,果农应抓住晴好天气,及时分批采摘。

  2.排水防涝。要及时清沟排水,确保沟渠畅通。对积水较深,水淹较重的果园,要想办法尽早排水。同时对植株枝叶上的泥浆及时用水清洗,挂在植株上的杂物及时清除。

  3.土壤管理。水淹后果园土壤板结,容易引起根系缺氧,待园地表土基本干燥时,及时进行松土,并施以薄肥,促发新根。

  4.树体管理。扶正固定倒伏或倾斜的果树,外露的根系要重新埋入土中。为减少受涝树枝叶水分蒸发和树体养分消耗,应进行适度修剪,以促发健壮新梢。修剪量根据受害程度确定,受害重的树除进行重剪外,还应摘去部分或全部果实。

  5.根外追肥。树体受涝后根系受损,吸收肥水能力减弱,不宜立即根施肥料,应采用根外追肥。对有果实的果园可选用喷0.2%磷酸二氢钾保果;对未结果的果园可喷0.3%尿素液,以加强光合作用,增加树体的营养积累。

  6.病虫防治。高温高湿容易诱发各种病虫害爆发。猕猴桃喷吡唑醚菌酯或唑醚·代森联等预防褐斑病、黑斑病等病害,葡萄喷丙森锌、甲霜灵锰锌等预防霜霉病、白腐病等病害,柑桔喷唑醚·代森联预防树脂病,桃、李喷代森锌、甲基托布津等预防褐腐病、炭疽病等病害。用药时务必注意安全间隔期。

  六、中药材应对防汛技术措施

  1.清沟排水。尽可能快的排水,尽快清除排水沟淤泥、断技枯叶等,保证排水顺畅,缩短基地受淹的时间。防止黄精、华重楼、温郁金等块根类中药材缺氧沤根等危害。对于设施大棚种植的中药材,如铁皮石斛等,要做好钢架大棚等设施检修、维护,确保大棚结构坚固,同时保持大棚之间的排水沟排水顺畅,防止积水倒灌。基地要安排专人值守,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及时妥善处理。

  2.及时抢收。若黄精、铁皮石斛等药材种植地块受淹特别严重的,对尚有上市价值的受灾药材,要积极采收减少损失。

  3.及时叶面追肥。暴雨淋洗会造成土壤养分流失和植株生长不良等,雨后天晴,要结合防病治虫,采用叶面追肥方式及时适量补施氮、磷、钾肥及其它复合微肥,补充植株养分以尽快恢复长势。可用0.2%磷酸二氢钾等加氨基酸叶面肥进行叶面喷施,促进中药材恢复生长。

  4.做好灾后病虫害预防控制。大雨过后导致田间积水或土壤含水量饱和,中药材长势衰弱,气温快速回升后,会造成根腐病、枯萎病等病虫害,需抢晴天选择安全、对口药剂防治,针对不同品种、受害程度及时喷施药剂,同时注意轮换用药,保障中药材安全生产。

  七、茶园应对防汛技术措施

  1.清沟排水,清除杂物:及时清理疏通排水沟渠,排除园内积水,避免茶树因长时间积水死根烂根。清除茶树上杂物、泥渍,使茶树枝叶保持清洁。

  2.修路筑坝,培土松土:抢修冲毁的茶园坝坎、沟渠、道路。扶正茶树,做好根部培土。水淹后茶园及时进行浅耕松土,恢复土壤的通透性。

  3.适度修剪,追施肥料:对影响严重、发生枯枝落叶、生长衰弱的树,可进行不同程度的修剪,修剪深度根据损伤轻重不同而异,掌握宁轻勿重原则,尽量保持采摘面。追施肥料,恢复树势。土壤开沟施肥,亩施100公斤有机肥和20-30公斤复合肥(可分2次施)。

  4.防治病虫:当前正是茶树病虫害的高发季节,洪灾后茶树抗性降低,要及时做好防治工作。灾后引发的炭疽病、茶饼病和褐色叶斑病等病害,可以喷施50%氯溴异氰尿酸1500倍液或25%吡唑醚菌酯乳油1500-2000倍液防治。灾后引发茶小绿叶蝉、茶尺蠖、茶橙瘿螨等害虫,重点应用绿色防控技术。茶尺蠖可选用茶尺蠖病毒制剂、苏云金杆菌、茶皂素等;茶小绿叶蝉可选用苦参碱、印楝素、藜芦碱等生物农药;螨类可选用99%矿物油乳油150-200倍液或0.6%苦参碱水剂500-800倍液。

  八、食(药)用菌应对防汛技术措施

  目前香菇菌棒正处于养菌期,灵芝处于生长期,基地受灾后,要尽快挖深场地四周排水沟,尽快排干培养/栽培场所及其周围的积水,预防病虫害发生,尽量减少损失。

  1.损坏菇棚修整。倒塌或严重毁坏的菇棚要拆除后重新搭建,损坏较轻的菇棚及时进行加固,防止后续灾害扩大、损失加重。棚顶及四周重新覆盖遮荫材料,避免棚内菌棒日晒雨淋,并注意保持通风,防治发生高温高湿烂棒。

  2.菌棒发菌场所、菇棚的清理。洪水过后,发菌场地淤积泥水的,先排除积水,将受淹、受埋菌棒清理出,搬至阴凉通风处;然后将培菌场所内的淤泥和杂物清理干净。场所为水泥地面的,地面冲洗干净后,用漂白粉或二氧化氯喷洒或擦洗地面和墙壁,通风除湿干燥后再用。泥地可采取铺一层干净新土,并撒一层生石灰消毒后使用。室外菇棚要在地面、畦床、培养架及周围环境撒上一层生石灰吸湿消毒。周边环境统一杀虫、消毒一次。

  3.受淹菌棒的处理。受淹、被埋的菌棒清理后,用清水或自来水冲洗干净,再用漂白粉澄清液或石灰水喷洒表面后,移至阴凉、干燥、通风、避光的场所堆放。吸水过多的菌棒,用以上方法处理后,将菌棒塑料袋顶端用刀割小口通气排湿,排放架上或斜立于畦床上,沥去多余水分;或者选择阴天或晴天的早、晚时分进行刺孔通气,散去棒内多余水分,增加料内氧气供应,促进菌丝恢复生长。

  4.机械受损菌棒的处理。香菇有些品种的菌棒在较大振动后,会出现提前大量出菇现象,应及时采取疏蕾、挖除原基等措施,避免菌棒出菇过量而早衰。严重受损甚至断裂的香菇菌棒,应将其斜立于畦床或柱边,可在中间插一支木签使其两部分拼接起来,让菌丝尽快恢复生长并使断裂处尽快愈合。

  5.灵芝菌段的处理。灵芝菌段过水的,及时清理杂物,并在棚内及棚四周洒生石灰吸湿杀菌。已套粉的灵芝菌段过水后,先清理纸筒等杂物,用自来水将灵芝表面泥沙冲洗干净并晾干后,再重新套筒收粉。

  6.灾后病虫害防治。

  (1)保持好菇棚或室内培菌场所的清洁,定期消毒。

  (2)加强通风降温降湿,使菌棒堆放场所保持阴凉、通风、低湿状态,减少或避免后期天晴高温导致的烧菌烂棒现象。

  (3)药物防治。菇蚊等虫害可喷施低毒低残留的杀虫药剂,局部杂菌感染可采用二氧化氯等药剂进行喷雾或注射处理。已感染绿霉发软的菌棒及时挑出进行沤制处理,防止扩散。

  7.保险理赔。受灾后,已投保基地应第一时间向保险公司报案,按要求做好索赔材料准备,申请保险理赔。

  九、水产养殖应对防汛技术措施

  1.对灾后死亡的水生动物要及时收集,进行无害化处理,防止死鱼烂虾等对环境造成污染,谨防水灾次生危害的发生。及时清除池塘四周杂草及水体漂浮物,防止其腐烂污染水体。

  2.及时修复受洪水淹没的池塘和各种设施,迅速恢复正常生产。

  3.加强灾后防疫工作,做好养殖水体消毒,尽量采用刺激性较小的消毒剂,如碘制剂等,对池塘水体均匀泼洒消毒,以有效地防止因伤引起的继发性细菌性疾病。

  4.稳步增加投饲量,饲料中添加合法的饲料添加剂,提高养殖品种抗应激能力。如果已经发生细菌性病害,需对症用药。

  5.对池塘逃鱼、应激死亡等情况进行观察、判断,摸清存塘量,根据市场行情和周边苗种供应状况,重新调整生产计划,确定补苗计划,及时补放苗种。

  6.及时调控池塘水质,准备好生产物资,通过精细化管理,弥补洪水带来的损失。生产的基本条件具备之后,根据池塘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水质调控措施,使池塘水质保持肥活嫩爽,加强投喂管理和疾病预防,减少洪水等带来的损失。

  十、农家乐应对防汛技术措施

  1.对农家乐(民宿)屋内屋外进行消毒。及时清理倒塌房屋,在清理垃圾之前要先进行清洁和消毒,具体消毒办法是用漂白粉或生石灰泼洒洪水淹过的地方。

  2.饮水消毒。将需饮用的水盛入杠或桶中,把漂白粉研细,用清水调成糊状倒入杠中,充分搅拌,加盖静置30分钟后方可使用。

  3.餐具消毒。应将餐(饮)具清洗干净后再进行消毒操作。首选煮沸消毒10分钟—15分钟,或流通蒸汽消毒10分钟后,再用清水洗净。

  4.衣物消毒。用有效氯为250毫克/升—500毫克/升的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含氯消毒剂对衣物有漂白的作用,消毒后用清水清洗。

  5.勤洗手。洗手时先用湿巾或者酒精棉球擦去手上明显污染物,然后用手消毒剂搓手,重复2次,最后用湿巾或及酒精棉球擦手,务必做到清洗干净。

编辑:季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