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龙泉新闻网 >> 瓯江源·龙泉 >>正文

阳光的味道来自于对生活的热爱

——读施龙有《阳光的味道》
2022-11-09 来源:今日龙泉 记者:

洪峰

  在确定为眼前这本新诗集写点读后感时,我特意又回忆了一番与作者的交往点滴。过程非常美妙,充满阳光的味道——美好、温馨和纯粹。

  认识施龙有,是在2003年年底我刚到市委报道组工作不久之后,他当时是浙江日报丽水分社社长。他是资深媒体人,曾获全省新闻行业个人荣誉最高奖“浙江飘萍奖”,是我膜拜的偶像。后来因岗位调动,两人间接触相对变少。当2016年我转任龙泉市新闻传媒中心总编时,他时任丽水日报社副总编,我们接触又多起来了。再至后来,他以笔名“斯也”亮相丽水诗坛,让我惊喜无比,两人之间又多了层诗友关系。

  龙哥缘何取此笔名,没多问。斯,字面理解,“这,这样”的意思。最熟悉的一句出自《礼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也就这样子了”,字眼里透露出一个中年男人与尘世达成和解的人生境界,一种淡然超然的良好心态。

  收到斯也诗集《阳光的味道》,第一时间翻阅。之前我大多是在微信朋友圈里零碎地读他的诗,而这次则是一口气读完他的167首诗,非常震憾,也充满敬意。每天忙碌于会议公务的斯也,竟然能够在短短的三年半时间里,写出这么一本厚实的的诗,实属难得。

  从事新闻行业几十年的斯也,养成了敏锐的观察力。这种优势,让他的诗歌创作题材,十分宽泛。透过诗集,很多我们平时司空见惯的事物,似乎都能变成他诗意迸发的源泉。由此可见,斯也的内心世界是极其充盈丰富的,而这,也恰恰是一个诗人热爱生活的表现。所谓“诗意的栖居”,大抵如此。

  斯也的诗,辨识度高。看完整本诗集,我认为,斯也的写作风格总体是偏向传统和抒情风格的。自古以来,抒情诗算得上是中国诗歌发展的主流,以表现主观情感、抒怀咏志为主。斯也之诗,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客观之“象”与主观之“意”结合成“意象”,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也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更是诗人寄托情感意念的载体。

  “整整一个春季的温存/阡陌上就贴满了橘红色标签/朝晖里,洒满母亲期待的眼神/微风吹动丝丝挂念”,诗人眼里的凌霄花,布满着深情的母爱。“驴道沿着山脊线/往高处、往深处、往远处不断蔓延”,诗人眼里的山脊线,激扬着一种征服命运的勇气。“万物皈依,老泪流成一行叹息/独自虚度着光阴/流莹的辉光转眼间逝去”,诗人借萤虫一生,感叹光阴流逝。

  斯也的诗,古典韵味浓。这或许与他平时喜欢大量阅读古诗词有关。他的很多诗,诗里流淌着韵律感,从文本角度,极适合诵读。加之,他在诗句里融入个人情感和感悟,从而使得诗歌既有现代诗的内在张力,也有悠悠的古典意蕴。

  “行思君、歇也思君/搏激流穿浅滩/纵有千般艰苦,休与他人说/待到,知音招手近/青稞酌酒,生炉旺/与梦中人泪眼执手相看/离愁别绪,一扫光”,诗人看到了湟鱼洄游的艰辛,更看到了久别相逢的喜悦。“瓯江南,瓯江北/两岸白鹭齐飞/苦尽,青春恰自来/壮志幽寒,待来日翠冠如伞开”,诗人眼里的青春是苦尽甘来,是不负韶华的希望。“一夜风疾梨花又落/人已远、春又归/老宅巷深青苔又绿/情还浓、心微冷/两行脚印/一行浅,一行犹深”,诗人眼里的古村河阳,饱含古老的心事。

  斯也将诗集分四部分,用四首诗的标题作为四部分的主题。细读多次,发现标题诗意十足,韵味无穷。试着将这四句放在一些,俨然就是一首很美的抒情诗。“给时光的璀璨上一把锁/荡一次水流花落的秋千/沿着光阴的足迹去追寻/遇见的美好都与你相关”,假如为这首诗取个标题,那恰好就是这本诗集的书名——《阳光的味道》。 

  美学家朱光潜曾说:“自从有了诗歌,人生就不是一件枯燥的东西。”心中有诗,诗中有情。阳光的味道,来自于对生活的热爱。透过斯也的诗集,其实,我开始更加羡慕他的生活了。

编辑:季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