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龙泉新闻网 >> 今日龙泉 >>正文

大咖们缘何对青瓷满怀爱意

2022-11-11 来源:今日龙泉 记者:

  记者  林欣颖 

  上周,在杭州举办的第五届世界青瓷大会“出圈”了。

  短时间内,这场大会多次进入“热搜话题榜”。人民日报、新华社、浙江日报、丽水日报等近40家国家级、省市级主流媒体以及7名自媒体“大V”聚焦大会。截至大会闭幕后的第三天,各大媒体平台已刊发报道92篇,微博话题“宋韵青瓷 品质龙泉”阅读量突破了2.1亿人次。

  这场大会不仅聚焦了世界眼光,更难能可贵的是吸引了300余位国内外嘉宾线上线下参与。大咖云集于此,产生了观点的交流、思想的碰撞,为龙泉青瓷文化传播、产业发展、人才接续的未来作为提供了更加广阔的思路。

  文化传播:活在当下的鲜活传承

  1987年,一艘载有大量货物的南宋商船在广东上下川岛西南海域被意外发现,800多年前海上丝绸之路的一段鲜活历史跃入人们眼中。

  这艘商船就是“南海Ⅰ号”,它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年代最早、船体较大、保护较完整、承载文物数量最大的远洋外贸商船,为复原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陶瓷史提供了极为难得的实物资料。在这艘船上,就装载着大量的龙泉窑青瓷。

  第五届世界青瓷大会上,“南海Ⅰ号”博物馆副馆长黄刘生接受了我们的采访。“在出水的18万件文物中,青瓷占据较大比重。”黄馆长说,凡是从事海上贸易的地方都会发现大量的陶瓷器,这些陶瓷器主要来自浙江、江西、福建等地,数量上以德化窑和龙泉窑为主,而龙泉窑是最重要的窑口之一。

  “南海Ⅰ号”的发掘,让沉睡海底的青瓷遗珍问世,更充分印证了龙泉青瓷自宋代起便瓷行天下。正因如此,在这场大会上,有一个热门话题:龙泉青瓷千年前走向世界的辉煌,如今何以重现光彩?

  中国美术学院创新设计学院副院长俞佳迪表示:“龙泉青瓷是一个传承千年的行业,也是传播宋韵青瓷文化一个非常具象的符号载体,在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中,需要对龙泉青瓷的符号进行现代化的解读和诠释。”

  符号解读能够让龙泉青瓷文化传播更加可视化、可理解,让抽象的文化在人们的眼前能够非常具体而有温度地呈现出来,因为只有文化真正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精神世界,与公众建立共生共长的关系,文化才能更好地传承。

  关于这一点,中国文物学会会长单霁翔提出,传承龙泉青瓷文化首先要做到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把文物古迹作为永续保存的重要文化资源进行保护;其次就是挖掘价值,有效利用;最终目的则是让文物“活起来”,让龙泉青瓷文化适应如今的信息化社会,通过传播形式与技术创新,能够更多地融入人们的现实生活,融入当下的城市发展。

  实际上,这也是在告诉我们,要去探索在传统文化厚重的底蕴中注入时代因子。

  钱塘江文化研究会会长、宋韵文化传承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召集人胡坚建议,龙泉要打造与众不同的文创产品,尝试跨界融合,例如把青瓷与宋画结合起来,打造别样精彩的“瓷画宋韵”,又例如将青瓷与服饰结合,制作拥有青瓷釉色或者复古纹饰的服装。

  “进行多元创新和跨界融合是一个不错的方向。”中国美术学院教授、浙江省创意设计协会会长吴海燕同样认为,龙泉青瓷可以融入到电子产品配件、美妆产品包装、厨房精品用具等方方面面,与人们“24小时”的生活充分融合在一起,通过有效跨界达到协同创新。

  纵观大会期间众多专家学者的观点,我们也能有所感悟:龙泉青瓷文化传播,首要的必然是活在当下的鲜活传承。

  产业发展:抓住“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

  这些年,龙泉青瓷产业市场活力有目共睹。

  2021年,剑瓷产业增加值增长24.4%,线上销售额达17.91亿元,同比增长26.9%;2022年前三季度,剑瓷产业产值同比增长17.73%;线上销售额达17.23亿元,同比增长42.67%。

  但纵观市场,龙泉青瓷产业的转型发展过程仍然艰难。产品结构简单、设计创新能力不高、规模企业相对较少……于当下面临的困境而言,龙泉青瓷产业的创意开发、传统龙泉青瓷工艺技术的现代转换与再生产,都是新时代龙泉青瓷文化产业发展的重点。

  或许正是为了“破题”,大会设计谋划了一系列论坛,围绕青瓷产业艺术创新、科技赋能、青瓷溯源、知识产权保护等主题展开研学讨论,探索传统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中国美术学院民艺研究所所长、中国美术学院特聘教授吕品田提出,青瓷产业未来的发展不能一味强调和追求产品数量之多、组织规模之大、生产速度之快,而要着力强调和追求产品质量之好、生产作风之妙、作品趣味之引,从产品附加值的提高、作品单位利用率的提高等多方面把握好发展内涵。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徐捷说:“现有的文献中,缺乏对于龙泉青瓷色彩的专项研究,色彩的特征模糊不清,造成青瓷产品的复制性欠佳,阻碍了龙泉青瓷的可持续发展。”他建议,从梳理色彩形态、建构色彩“原型”谱系、创造龙泉青瓷色彩标准体系等三方面去探索,从而为正确认识龙泉青瓷色彩特征,提供可视化的理论与实物依据。

  国际陶艺学会中国区代表万里雅认为,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龙泉青瓷可以尝试融入国际化的设计风格,使其成为符合国际陶瓷的艺术作品,为此,要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走出去”。“今后若有机会,把世界各地有创新思维、创作力强的陶瓷艺术家群体引荐到龙泉,通过国际间的交流为龙泉青瓷提供更多创新的渠道和可能性。”万里雅说。

  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教授、中国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副会长李永明提出,当下,青瓷行业知识产权保护已作为青瓷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需完善政府职能部门宏观掌控、行业协会自治管理、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布局,为青瓷行业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在这一点上,同济大学法学院教授、知识产权与竞争法研究中心主任张伟君认为,知识产权作用的发挥取决于对它的有效运用。他建议,青瓷企业要品牌化运营,只有当几家企业或几个品牌能够脱颖而出,成为在全国甚至全世界有市场影响力的“龙泉青瓷”制造商的时候,才是“龙泉青瓷”真正实现其知识产权价值最大化之时。

  ……

  一场大会的背后,凝聚和沉淀的,是思想和理念。众多专家学者对龙泉青瓷产业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对于我们科学把握产业的发展形势、精准谋划产业的发展路径具有深远意义,也将为龙泉青瓷产业的科技创新发展赋能,进一步激活产业的时代活力。

  人才接续:龙泉青瓷解密“常青”之道

  青瓷“常青”,归根到底需要依赖“人”的能动作用。

  第五届世界青瓷大会开幕式上,多名“80后”“90后”青瓷匠人参加“青瓷UP说”活动。部分年轻青瓷匠人对话老一辈青瓷艺术家,交流创作经验、谈谈未来发展;丽水职业技术学院龙泉分院的青瓷新生们站上舞台,掷地有声地发出青春宣言与使命担当……“人才接续”这一点在大会中显得格外亮眼。

  近年来,龙泉为储存青瓷“后备力量”作出了许多努力。今天的龙泉,有2万多人从事着青瓷行业,每1000个龙泉人中就有1位知名度较高的青瓷工艺美术大师,这一批国家级、省级等各级工艺美术师构成了龙泉青瓷制造的完整体系和脉络。

  大会期间,龙泉与景德镇陶瓷大学、中国美院、复星东家、网易等国内知名高校、企业开展合作项目签约。其中,景德镇陶瓷大学龙泉研究院、中国美术学院龙泉研究院这两个项目是为龙泉青瓷产业后备人才培养“量身打造”的。

  在景德镇陶瓷大学龙泉研究院项目中,双方将合作努力打造国际知名的现代陶瓷艺术中心,推动当地工艺师、学生与世界陶瓷艺术家的交流和沟通。中国美术学院龙泉研究院项目则充分借助高校学术实力,在开展学术研究、人才培养、产业服务和艺术创作等各方面协同发力,以期实现“政产学研创新融合”的发展目标。

  “双方的合作对于龙泉青瓷的发展来说,是一个具有深远意义的战略性考量,我相信这种合作会对龙泉青瓷的‘后来者’起到很重要的推动作用。下一步我们将派驻管理团队、科研团队进驻,并提前谋划课题项目,让这项工作尽快取得实质性的进展。”景德镇陶瓷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吕品昌说。

  龙泉青瓷的探索之路是永无止境的过程,但心合意同,谋无不成。重视青瓷文化产业发展的党委政府、智者云集合作广泛的宽阔平台、不改初心坚守“一抹青绿”的手工艺者……将共同点亮触手可及的美好未来。

编辑:季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