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龙泉新闻网 >> 今日龙泉 >>正文

再擂战鼓!乡镇(街道)“互看互学”活动开展现场观摩

2022-11-23 来源:今日龙泉 记者:

  龙泉新闻网讯(本报记者)11月22日,我市乡镇(街道)“互看互学”活动再擂战鼓,开展了第二次现场观摩。王忠宝、王国锋、叶石玄仙、刘赤波、李舜等市四套班子领导和相关单位、乡镇(街道)负责人,分成四组赴19个乡镇(街道)现场观摩项目,在工作成效中互看互学,找差距,补不足,促发展。

  这次活动主题是奋力冲刺争先进,主要围绕基层党建、品牌亮点、重大项目等工作完成情况,分享先进经验、做法,相互借鉴,推动比学赶超。

  观摩一组:石达石、道太、安仁、龙南

  王忠宝、李舜带领的观摩一组,先后观摩了石达石污水厂总氮处理工程、道太乡石斑鱼养殖产业共富示范区项目、安仁镇良工阀门集团龙泉基地精深加工生产线建设项目、龙南乡稻鱼共生—数字化农场项目。

  在石达石,街道负责人用三杯水,向大家直观展现了工业废水经过一期处理、二期脱氮处理后的成效。石达石污水厂总氮处理工程于今年4月建成并调试,作用是对一期处理后的工业废水进行有效脱氮。经运维处理后的污水均达标排放,并于7月统一纳管至溪北污水处理厂,实现工业污水零排放。

  走进道太乡石斑鱼养殖产业共富示范区项目,一个个养殖桶里,一尾尾小石斑鱼正在畅游。该乡发展此项目有着较好的市场前景、成熟的养殖技术、优良的生态资源等优势。

  “项目推进情况如何?”“效益怎么样?”“怎么运营?”大家在观摩过程中,还积极提问,深入了解各乡镇(街道)结合当地发展实际,抓项目、抓产业、促发展的生动实践。

  一个好项目就是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安仁镇立足工业发展实际,招引了良工阀门集团龙泉基地精深加工生产线建设项目,建成投产后预计实现年产值2.59亿元。龙南乡稻鱼共生—数字化农场项目则致力打造生产数字化、销售多元化、信息智能化、产品可追溯的高山特色农业生产销售新格局,将持续带动村民及村集体经济增收。

  大家在实地观摩中互相学习,相互借鉴,感受深刻。“活动给我们各乡镇提供了一个学习交流平台。看到几个乡镇好的项目,也让我们深刻认识到道太乡在产业发展方面还存在不足,更加坚定了我们要把产业做大,做好‘人口下山’‘产业上山’两篇文章的信心和决心。”道太乡相关负责人说。

  观摩二组:龙渊、城北、八都、竹垟、上垟

  从龙渊街道到城北乡,从八都镇到竹垟畲族乡再到上垟镇,王国锋带领观摩二组,看产业、看环境、看发展、看民生。

  龙渊街道统筹谋划建设用地复垦、农民异地搬迁工程,使村民“搬得出、稳得住、富得起”;城北乡紧扣当下“劳动教育”研学主流,打造“劳动+教育+旅游”的劳动素质教育研学基地;八都镇千束家居扩大产能建设项目,助力企业节省成本、提高产能;竹垟畲族乡八村联建黑木耳共富基地,帮助农户增收致富;上垟镇打造礼读源底乡村博物馆、精品民宿、初心广场等,推进农文旅融合产业发展壮大。一路看下来,各乡镇(街道)个个有亮点,处处有变化,乡乡有创新。

  几个项目观摩下来,大家都强烈感受到了比拼的压力和赶超的动力。

  城北乡负责人说:“‘互看互学’确实是个赛马场,全市各个乡镇(街道)都非常拼,都想和自己比,拿出最亮的成绩,赛出水平,赛出作风,同时也跟其它乡镇(街道)比,通过相互看项目,得到了很好的学习和激励。”

  观摩三组:岩樟、西街、锦溪、住龙、宝溪

  叶石玄仙带领的观摩三组一行先后赴岩樟、西街、锦溪、住龙、宝溪等乡镇(街道),实地观摩了艺术乡建项目、青瓷国礼艺术创研实践基地项目、竹木加工小微园厂房联建项目、红色住龙4A景区游客服务中心项目、披云山森林康养项目等5个项目,察看项目推进情况。

  一路听、一路看、一路议、一路比、一路思,大家收获满满。

  宝溪乡相关负责人说,“此次‘互学互看’活动就像是一声警钟,它提醒我们去回顾反思,认清现状。宝溪乡将坚决对标年初制定的任务, 不折不扣地抓好落实,为今年的工作画上圆满的句号。” 。

  观摩四组:剑池、小梅、查田、兰巨、屏南

  刘赤波带领观摩四组一行来到剑池、小梅、查田、兰巨、屏南等乡镇(街道),对瓯江缘·邻里中心暨居民活动中心、“绿色农田”城南农事服务中心、年产50万立方米加气混凝土及20万立方米板材生产线、阡陌大巨田趣观光、森林防灭火应急指挥体系示范创建等项目进行了现场观摩。

  每到一处,大家都详细了解项目投资规模、建设进度及预期效益等情况,查找不足、分析原因、比学赶超、加压奋进,为全面复兴剑瓷之都、奋力打造品质龙泉再添活力。

  “虽然许多偏远乡镇区位优势不明显,但能够很好地立足自身优势谋划项目,这也‘倒逼’我们以强烈的危机感和紧迫感,更好更快地抓好项目建设。”活动后,兰巨乡负责人说。

  我市通过组织开展乡镇(街道)“互看互学”活动,以现场观摩、集中点评等方式,“比项目、比质量、比创新、比位次、比担当、比环境”,有效传导压力和激发动力,营造起“你追我赶、争先创优”的生动局面。

编辑:季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