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龙泉新闻网 >> 瓯江源·龙泉 >>正文

家乡过年习俗

2023-01-16 来源:今日龙泉 记者:

陈华

  松遂龙三地交界的崇山峻岭中有一个美丽的小山村——锦安村,那是我的家乡。自明朝洪武初年,良二太公从遂昌县居垟村迁徙定居,至今己有近七百年历史。村上现存的大帝庙、恩福社庙、神殿和吴氏宗祠建于明清年代,青瓦白墙、雕梁画栋、飞檐挑角、古朴庄严。大帝庙门是村人的活动和“新闻中心”。

  历代以来,锦安村风淳朴、勤耕重教,过去村民们日出而作、日落而归,辛苦耕种,夜晚则在月光下拉胡琴、火篾灯前看小说。年轻人几乎都会拉两下胡琴,吹几下笛子,什么晓开门、一枝花,琴声在村里的夜空飘荡,一批略有文化的则靠着床头把古典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封神演义》看了一遍又一遍,雨天就在大帝庙门“说古”,桃园三结义、大闹天宫、大观园等我们从小就听长辈们说过。

  改革开放后,山村通了康庄公路,拉近了与外面世界的距离,年轻人大都外出发展,小山村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家乡的过年习俗,却延续至今。家乡的过年,实际上腊月半后家家户户就开始做各项准备工作了,炒果籽、做黄粿、打尘、杀猪等等都在腊月廿三前完成。

  自腊月廿三日送灶神上天起,就开始过年了。廿五日早晨祭祖“接太公”,廿六七做豆腐,廿八九蒸年糕、包饺子、贴对联。村上的“秀才”们在自家中堂摆好八仙桌,备足笔墨,为村人写春联,内容大多是迎春接福、歌颂祖国为主。还有一些也是必须写的,如灶台联“上天言好事、下凡降吉祥”,粮仓写“五谷丰登”,鸡栖写“金鸡早叫”,猪栏写“日重千斤、夜肥万两、六畜兴旺”,牛栏写完“一员大武”,鸭圈写“鹅鸭成群”,菜柜写“五味俱全”,风具写“川流不息”。

  除夕这天特别忙,上午很多人还在上山干活,下午三时许,各家各户“做羹饭”供太公,陆续放鞭炮辞年。之后即开始吃年夜饭了,这是过年的主题——团圆,人逢佳节倍思亲,倘若家中有人因工作值班等过年回不了家,年夜饭时也把他的碗筷放在饭桌上。这顿饭各家都是猪肉豆腐配家酿慢慢吃,合家欢聚,尽享天伦之乐。晚饭后,村人相互串门,互相问好。一些早从“上春头”那里了解到明年开门时间的,就说明天早上“卯时”开门等等。小孩们都高兴地拿到压岁钱,除夕夜即使很想睡了,也撑着眼睛和大人们一起守夜。但家主还有更重要的事情,就是一年来与全村各户的来往账目一定要结清,如一年来向别人借钱或请人帮工的工钱,必须送上门。若真是兑了的也要上门说清楚或打欠条。除夕夜无论上哪家,主人都拿上家酿请客。到十一时许,饺子、年糕上来了,大家都吃点,叫吃隔岁,吃隔岁在别人家和自己家吃都无妨。村里灯火透明,热闹非凡。但时间接近开门时辰时,全村会寂静寂静,大家都回家准备开门,此时全村各户关好大门,在中堂手执火把,家长手里还有三个大炮仗,等候“上春头”发出的开门信号。

  忽听大帝庙鞭炮声一响,家长们点放手里三鞭炮后,以最快速度把大门打开。这时全村老小一齐涌出家门,手举火把到社殿、神殿、大帝庙、宗祠拜佛年。为了表示虔诚,路上都不说话,直达各庙跪拜完毕,才回家吃早饭。

  早饭后,约八点左右,全家人围一圆桌,喝新年茶。新年茶用茶叶、桔皮、白糖沏成,意为一年清清吉吉、甜甜美美。新年茶后,大家都穿着新衣裤新鞋,就到大帝庙门、操场等公众场所游玩,但绝对不进别人家里。夜晚,各家各户早就关门就寝了,新年头一天,平安无事预示着一年平平安安。初二、三、四这几天,亲房叔伯互相请客吃饭。门口若有小孩在玩耍,母亲们都要给小孩一盘果籽,在物资匮乏的年代,倘若果籽中有一个橘子,那真是着实让人高兴,要外出拜年的这几天也都出发了。初五早晨祭祖“送太公”。

  初三开始舞灯,本村的“花鼓”、小吉的“舞狮”、龙虎岙的“舞龙”在周边各村巡演,加上村里请来的木偶戏班,天天都热闹非凡,直到闹完元宵节,过年活动才结束。

  过年,这个约定俗成的理想化节日,一切年俗文化中祈福的内容都包含了迎春(新)的意味。它大大增强了家族的亲和力与凝聚力。让人们用崭新的姿态和百倍信心开始新一年的生活和工作。

    

  (注:上春头,村里按轮流做全村全年各项民俗活动的负责人)

编辑:季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