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龙泉新闻网 >> 动态新闻 >>正文

叶适:集南宋永嘉学派之大成

2023-03-31 来源:今日龙泉 记者:

  

 

  

王振春

  800多年前的南宋,中国大儒家学说的浩浩军阵中斜杀出一彪革新派——永嘉学派,它的主要代表和集大成者就是叶适。不仅如此,叶适还是宋代最后一位著名思想家,对宋代各学派思想作了一个总结。

  叶适(1150-1223),字正则,原藉龙泉市黄南村,出生于瑞安,晚年定居永嘉城外(今温州)水心村著书讲学,世称水心先生。淳熙五年(1178)举进士第二,历仕京外,曾为兵部侍郎、吏部侍郎、太常博士、宝文阁学士等。叶适是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经济学家,著作甚丰,主要有《水心文集》《水心别集》《习学记言序目》等,《宋史》《四库全书》《中国文化通志》《中国大百科全书》、大英《大不列颠百科全书》等多部中外权威典籍均详细载其文和传略。叶适虽出生于瑞安,但他自称龙泉人,在他的文章后常署名龙泉叶适。叶适自撰《母杜氏墓志铭》谓,父辈自处州龙泉徙于瑞安。在其门人余姚孙之宏为《习学记言序目》作序称:“《习学记言序目》者,龙泉叶先生所述也。”宋端平中,江西提举陈振孙《直斋书录题解》亦称:《习学记言序目》五十卷,宝文阁学士龙泉叶适正则撰。

  叶适为永嘉学派集大成者。永嘉学派,又称“事功学派”、“功利学派”等,是南宋时期在浙东永嘉(今温州地区)形成的一个儒家学派,是南宋浙东学派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学派。永嘉学派溯源于北宋庆历之际的王开祖、丁昌期等,以后周行己、许景衡等把“洛学”“关学”传到温州,到南宋形成学派。南宋之时,永嘉地区学者辈出,“温州多士为东南最”(真德秀语),郑佰熊、薛季宣、陈博良、徐谊等是前期永嘉学派的著名学者,到叶适则集永嘉学派之大成。史称“乾淳诸老既殁,学术之会,总为朱(朱熹)、陆(陆九渊)二派,而水心(叶适)齿斤其间,称鼎足”(《宋元学案》,卷五十四《水心学案》)。叶适成为吕祖谦(1137-1181,金华人)去世后,与朱熹的“理学”、陆九渊的“心学”鼎足相抗的浙东学派之代表人物。

  永嘉学派的形成,与南宋时期永嘉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密切关联,这群思想家著书立说,为这一新兴阶层代言。永嘉学派的最大特点就是与当时朱熹的“理学”、陆九渊“心学”大讲身心性命之学立异,他们强调功利,注重事功。永嘉学派继承并发展了传统儒学中“外王”和“经世”的一面,使儒家的学说不至于完全陷入纯讲求个人的心性修养,从而使它成为南宋儒学的重要侧面。而叶适集其大成,他的学术是宋以来反传统思想与务实精神的集中体现,是中原文化的发展流变与东南地域社会经济相结合的产物。

  叶适是宋代最后一位著名思想家。宋代学术,包括文、史、哲、经各学,其结构特征主要是学派林立各有传承,又相互涉取相互交锋,兼容并蓄相斥趋同;其学术特征主要是对儒家经典及其传统的质疑,通过较为开发自主的方式重新解经,以阐发学术见解思想主张,探索义理性命宇宙生成。表现为经世致用、规范伦理或重思辩、明义理的思想倾向,学理思路又多吸释、道二教,因而在方法、观念、学风上有别于传统儒学。宋代丰富多彩的思想学说和格调迥异趋向的观点主张,汇集而成精神文化发展的五彩长河,蕴积而为中国传统社会文化发展的又一高峰。叶适就是这条五彩长河的入海口,就站在这一高峰的峰巅上。

  继先秦诸子、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之后,宋代学术蓬起,自李觏、范仲淹、欧阳修、周敦颐、邵雍、张载、王安石、司马光、苏轼、程颢、程颐到张轼、朱熹、陆九渊、吕祖谦、陈亮、叶适等思想家,人才济济,学派众多,各臻其妙,其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兴起于北宋集成于南宋的理学,自周敦颐、张载、二程,发展到南宋的朱熹、陆九渊,建构了理学发展的流脉体系。宋代特别是南宋,南方尤其是东南地区的思想文化发展,逐步取代有着厚重的历史传承的中原文化,而渐趋居于中国区域文化类型的高峰,具有改变区域文化结构中主导文化类型的意义。在这种背景下,浙东地区形成了吕祖谦为代表的金华学派、以陈亮为代表的永康学派、以叶适为代表的永嘉学派,共同特点是注重务实,谋求事功,强调经世致用,被统称为“浙东事功学派”。在这其中,叶适以他的通达与明智,远见和卓识,顺应历史发展和顺乎自然趋势,对朱熹、陆九渊等理学、张载等唯物主义及浙东其他学派进行系统反思,使其在宋代思想学术的发展这个圆圈中,形成了张载的唯物主义——程朱和陆氏的唯心主义——叶适的唯物主义;经术和政事结合的经世致用学风——重经而轻政事的偏向——经术和政事重新结合的经世致用学风;义利结合的功利思想——重义轻利思想——义理与功利重新结合的功利主义流变脉络。而在这三个方面的螺旋式曲线中,叶适都处在综合各派思想的位置上,对宋一代的思想学术作了一个总结。

  叶适思想的显著特色。叶适通古今(当时)之变,成一家之言,思想体系博大精深,在政治、哲学、学术思想、经济、伦理、文学等诸方面均有独到的见解,具有显明特色,对后世影响极大。政治上,叶适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在不忘“靖康之耻”,主张复仇、抗金、收复国土的同时,他突破了儒家传统的夷夏之别的思想,主张明“夷复之辨”,以仇敌立论,来论证金统治者的非正义性和南宋抗金的正义性;突破了以往“不出于用兵则出于通和”的简单思维方式,强调以民为本,主张走改革弊政、改弱就强以求恢复的新路,还主张寓兵于民,重视人才选拔。

  哲学上,叶适反对朱熹、陆九渊的唯心主义,继承了先秦唯物主义,北宋李觏、王安石、张载的唯物主义并有所发展。叶适认为整个宇宙事物是由物质性的“五行”“八卦”“气”构成,也就是肯定了物质第一性,物质是独立的,普遍存在的;不同的现象,只是物质表现的不同形态;自然界不同的法则,只是物质具有的不同的理;世界的生成变化,都是由于事物中有对立面相互作用的结果,也即认为矛盾的现象是普遍的。在认识论上,叶适肯定了人类知识的来源是客观世界。人的认识受客观世界决定,一刻也不能脱离客观世界。他还区分了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叶适是反理学的先驱,强调伦理修养要务实不务虚,反对空谈道德性命,指出理学家所主张的离开事物而独立存在的性命道德是不存在的。反对理学家空谈仁义和鄙薄功利的观点,强调要务实。  

  在叶适的思想体系中,最具特色的是他的经济思想,不仅具有反传统精神和商品经济发展的特征,并且较全面系统,论及几乎涵括传统经济观诸方面。一是义利观,反对传统的重义轻利,主张义利结合。二是本末观,反对传统的“重本(农业)抑末(工商业)”,主张发展商品经济,注重工商业生产,把国力的培育建立在繁荣工商业的基础上,且欲使工商业者参政议事,进入统治集团。三是理财观,从反对“抑末”思想出发,提出重视理财问题,理财应该为天下而理,而不能为自利而理;要注意财政收入,解决财政困难要着眼于发展社会生产和政府节省开支。四是富民观,强调许民求富,保民之富,反对政府抑制,还公然为富人辨护。五是人地观,提出“均民”主张,对“适度人口”理论有较早理解,统筹全局合理分布,缓解人地冲突,最大限度地发挥劳动力效益,并使发达地区免于盛极而衰,使落后地区重振优势。六是货币观,对当时流行的“钱荒”提出质疑,辨证地观察货币量与物价变动关系,且较为符合当时无价变动的实际。更为重要的是,他不仅认识到铜币为纸币所驱,而且指出这是一种必然规律,早于西方人三百余年就阐述了“劣币驱除良币规律”。

  

编辑:季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