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龙泉发布
-
掌上龙泉
- 新浪微博
- 网络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三田种好“地瓜”看“丰景”
记者 崔建霞 王亚成
汽车零部件产业是我市发展最快、规模最大、潜力最好的产业,全市现有生产企业15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40多家。
作为产业龙头企业,三田集团有限公司经过20年的发展,已成为一家拥有5家子公司、年产值达7.56亿元的企业,实现了跨越式高质量发展。凭着吃苦耐劳、敢闯敢拼、开拓进取、不断创新的精神,陈氏家族一家两代人创建的三田集团就像“地瓜”一样将藤蔓四处延伸,不断拓展发展空间,壮大经济实力,把汽配生意做到了全世界。
现如今,三田集团产品已远销60多个国家,畅销欧美、中东、东南亚等地及国内各省市,受到广大用户好评。
从在外跑五金到回乡发展
三田的发展要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说起,当时,在原茶丰乡掀起了一股“跑五金”热潮,三田集团有限公司执行总裁陈庆华的父亲三田集团创始人陈积松也是外出创业“跑五金”的一员。
“原来所谓的‘跑五金’是把我们生产的产品能卖得出去,就是纯粹的卖产品。”陈庆华介绍。
到了上世纪90年代,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跑五金”的行列,市场开始出现饱和。陈积松一边加快步伐,往各地跑得更勤;一边加快寻找质量更优的产品。慢慢地,“老陈”成了当时五金销售的一块牌子,销售渠道不断拓宽。
虽然在外闯事业,但是心系家乡。这就像地瓜,无论藤蔓如何向外延伸,可“根”一直在“发芽”的地方。2002年,陈积松响应市里“二次创业”的号召,带着资金和技术回来投资创办了占地22亩的三田滤清器有限公司,助力地方经济发展,三田在我市的发展也正是从这里起航。
从公司发展成为集团
回归之后,三田经过10多年的发展,公司规模不断壮大,并于2013年成立了三田集团有限公司。当初的22亩地已远不能支撑未来发展,公司决定在浙江龙泉经济开发区低丘缓坡区块建设一个占地180多亩的三田产业园,产业园项目(一期)于2018年正式投产,三田由此走上了数字经济高端“智”造的新征程,公司每年的产值更是以35%以上的速度增长。
2022年,集团旗下的孔山重工项目投产,成为丽水市第一个整车生产企业,带动我市工程机械产业发展,助力三田集团发展再上新台阶。
“从2002年到现在,我们经历了三次回归,包括从做滤清器开始,到生产汽车空调压缩机,再到现在孔山重工回归,一直是原来在外面先培育,培育好了再引进来。”陈庆华说。
创新孕育“地瓜经济”之果实
谈起多年来企业的快速发展,陈庆华认为,企业的发展必须依靠科技创新,才能孕育“地瓜经济”之果实。
三田不断创新求胜,在技术研发上持续加大投入,陈庆华以带头人的身份,带领团队开展科技创新,进行技术研发、攻关,实地解决技术难题,促进企业新产品的迅速转化应用。除立足自主研发,企业通过“产学研”紧密结合以及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加快数字化改革,推进机器换人,实现智能制造,用改革和创新抓住变化中的机遇。
“我们在杭州、上海也成立了研发中心,来满足企业对于高端人才的需求。”陈庆华介绍。
多重创新投入让地瓜汲取更多营养,激活“一池春水”,三田仅压缩机产品就开发出50多个系列、1700多个型号,涵盖了大部分轿车、工程车车型的匹配,帮助企业赢得广阔市场。
“汽车空调压缩机是空调系统的核心部件,我们产品刚研发出来的时候,国外一些客户他们都不愿意来考察,对我们当时的产品、技术、质量不放心。经过这么多年的努力,现在我们研发的产品、整个团队已经得到了他们的认可。国外的一些客户,他们说如果来到中国,或者来到浙江,没来龙泉看一看汽车空调产业,就好像没来中国。”陈庆华对此印象深刻,更坚定了企业的创新发展。
目前,三田已获得国家专利100多项,还取得了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浙江省数字化车间、浙江省企业技术中心、国家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浙江省“未来工厂”等荣誉。
将“地瓜经济”的藤蔓伸得更远
参加展销会、到国外拜访客户、设立办事处……刚开始创业时期,三田产品主要针对国内市场,占领了国内市场一定的份额后,三田没有满足现状,而是转变企业营销模式,开始迈出国门,将“地瓜经济”的藤蔓伸得更远。
“2005年,我们开始做外贸,之后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鼓励企业走出去,我们把产品卖到了世界各个角落。”陈庆华说,为了更好地服务客户,三田又在国外设立了办事处。目前,已在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设立了办事处,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海外营销体系。接下去将在南北美设立办事处,形成立足于龙泉、立足于浙江,辐射全国乃至全世界的销售模式。
“省委提出实施‘地瓜经济’提能升级‘一号开放工程’, 对我们是很好的启发,实际上我们也是按照‘地瓜经济’的这种模式发展,有了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我们对企业的发展也更加有信心,为我们的产品更好走向全球、引领产业发展增添更大的动力。” 陈庆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