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龙泉新闻网 >> 今日龙泉 >>正文

龙泉市积极赋能革命老区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区建设

2023-07-05 来源:今日龙泉 记者:

王忠宝

  6月23日,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管、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主办的《改革内参》刊发了市委书记王忠宝署名文章《龙泉市积极赋能革命老区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区建设》,现予以刊登。

  

  龙泉市地处浙西南山区,是浙西南革命老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龙泉市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把革命老区建设得更好,让老区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殷切嘱托,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等文件精神,紧紧围绕创建革命老区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区的新任务新使命,着力聚焦创新引领产业升级、区域合作问海借力、绿色发展生态富民、全域最美花园建设、强村富民共同富裕等“五大行动”,争创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开放发展、红绿融合、城乡协调、富民增收等“五个实践范例”,实现全省唯一的26县发展实绩考核“六连优”,取得良好的发展成效。

  

  一、聚焦创新引领产业升级行动,争创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范例

  一是加快打造现代经济新体系。坚持“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全方位推进“生态赋能”“创新赋能”“文化赋能”“数字赋能”,初步建立起大健康、大智造、大文旅和数字经济“三大一新”现代化经济新体系,精密制造、创意时尚、健康医药以及新能源、新材料、数字经济、电商经济、水经济等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汽车零部件、不锈钢、泵阀、健康医药产业规上产值分别增长17.5%、23.7%、15.8%、6.8%,获评中国汽车空调零部件制造先进基地。

  二是加快打造生态产业新平台。整合提升省级经济开发区和乡镇(街道)功能区,推进平台管理制度改革,实现平台高能级跃升。用好省里支持龙泉建设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创新平台“一县一策”政策,充分利用主城区南部低丘缓坡资源和国家公园联动发展区的有利条件,对约15平方公里土地实行高效整合开发利用,打造发展特色优势生态产业集群的高能级平台。

  三是加快打造科技创新新引擎。构建“小山城、大科技”创新体系,坚持创新链与产业链“双链融合”,高定位打造以服务全域“科创+特色产业”的浙西南科创基地,创成以汽车空调、青瓷宝剑、森林经济三大产业为核心的全省首批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并获评全国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高标准建设科创研发、检验检测、市校合作、工匠培育、创业孵化“五大平台”,创成丽水首家省级“未来工厂”,争创汽车空调产业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

  

  二、实施区域合作问海借力行动,争创革命老区开放发展的实践范例

  一是积极推进国际交流。发挥龙泉青瓷、龙泉宝剑等非遗文化优势,依托驻外文化和旅游机构总部、故宫博物院,全要素、全周期、全领域运营“天下龙泉”平台,大力提升“天下龙泉”品牌影响力。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主动与国际友城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紧密合作,加强在陶瓷、五金汽配、竹木制品等领域合作,谋划建设国家级外贸转型基地、国际合作产业园,开放型经济加快发展。

  二是全面深化区域合作。深入实施“山海协作”工程升级版,创新“双向双飞”飞地建设新模式,合力共建秀洲—龙泉智造园、奉贤—龙泉双创园、萧山—龙泉产业园、平湖—龙泉产业园。大力实施“双招双引”战略性先导工程,2022年引进产业项目50个,其中大项目17个,与吉利集团旗下厚同资本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组建规模10亿元的汽车科技产业投资基金。

  三是大力夯实交通基础。着力构建立体多元的综合交通网络,打通革命老区对外连接大通道。重点推进温武吉铁路、义龙庆高速公路、一类通用机场等建设,争取实现龙泉至省会城市公路“3小时交通圈”、铁路“2小时交通圈”以及龙泉至浙中都市群与温州都市区公路“2小时交通圈”、铁路“1小时交通圈”。

  

  三、实施绿色发展生态惠民行动,争创革命老区红绿融合的实践范例

  一是不断拓宽“红色文化+”路径。坚持“红色文化+”发展理念,以红色文化为引领,运用好“三把金钥匙”,加快“两山”转化。依托革命老区资源优势,打造红色旅游示范区,打造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红色旅游研学示范基地、红色旅游特色节庆活动等,打造龙泉特色红色IP,浙西南红色小镇知名度不断提升。大力发展以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党性教育为主题,以红色文化、运动休闲为主线的特色产业,联动发展健康养生、教育培训、运动休闲、衍生产品制造等相关产业,把龙泉青瓷、龙泉宝剑等特色文化融入红色文化,加快构建红色产业发展体系。

  二是全力打造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先行区。依托革命老区良好的生态环境,建立以国家公园为核心的生态保护和以创新平台为重点开发主体的绿色发展机制,促进国家公园为核心的全域性GEP集中向创新平台GDP高效转化;落实与生态产品质量和价值相挂钩的财政奖补机制;探索建立国家公园和瓯江源头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打造瓯江全流域生态补偿试验区;培育发展“两山公司”“两山基金”等市场主体;积极推广国镜药业等市场主体生态产品价值创新转化实践范例。

  三是积极创新绿色发展体制机制。以创建全省首批低碳试点县、清洁能源示范县为契机,加快实施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打造碳汇建设先行区、近零碳能源示范区、低碳经济创新区和低碳机制引领区。列入全国新一轮集体林业综合改革试验区,国家公园集体林地地役权改革获评中国改革年度十佳案例,“益林共富”入选全省数字化改革“最佳应用”和“一地创新、全省共享”名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荣获省改革突破奖,列入全省首批林业增汇试点县。

  

  四、实施全域最美花园建设行动,争创革命老区城乡协调发展的实践范例

  一是提标建设大花园典型示范县。以国家公园为生态绿核,以瓯江山水诗路为发展纽带,全域打造自然生态与特色文化相得益彰的最美大花园。充分发挥国家公园品牌IP带动作用,高标准建成百山祖国家公园魅力窗口,高品质打造“瓯江山水诗路第一城”,全域推进“国家公园+美丽城市+美丽城镇+美丽乡村+美丽河湖+美丽林相+美丽田园”等建设行动。

  二是驱动新型城镇化发展引擎。实施“全面复兴剑瓷之都、奋力打造品质龙泉”战略,“大搬快聚”2万余人,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大至16平方公里,城镇化率约达67.6%,创成省级美丽城镇8个,入选省级未来社区3个,宋韵西街拆改项目入选省“十佳拆改示范典型”,“烟雨瓯江·古城新韵”传统风貌样板区入选全省首批新时代富春山居图城市样板区名单。

  三是精心绘就花园乡村美丽图景。对标省级新时代美丽乡村和丽水市级花园乡村创建,高起点编制花园乡村建设标准,深化“千万工程”,联动推进乡村规划提升、美丽城镇创建、美丽林相改造、人居环境整治、农民增收致富、古村复兴示范、农村金融改革、农业特色品牌建设、乡村人才培育集聚、乡村现代化治理“十大工程”。

  

  五、实施强村富民共同富裕行动,争创革命老区富民增收的实践范例

  一是多领域改善社会民生事业。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深化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改革、职称自主评聘改革,成功打造龙泉青瓷宝剑技师学院。高品质建设健康龙泉,强化“三医联动”“六医统筹”改革,不断深化“省市县乡”四级医疗融合体和医共体建设,完成人民医院迁扩建、中医院新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等一批医疗卫生重点项目。实施第四轮发展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促进医养有机结合发展,打造“中国长寿之乡”品牌。

  二是多形式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深入推进“农民收入万元新增”工程,集成推广“一亩山万元钱”等十大科技富民模式,深化“八个万元”增收行动、实施“幸福菜单”增收帮扶和“万人万元”绿色扶贫车间等项目,推进林权、农房产权、土地承包经营权“三权”抵押制度改革,鼓励农户以多种形式入股家庭农场、合作社、产业农合联农业龙头企业等产业融合项目。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到57331万元、30424万元,收入倍差缩小到1:1.88以内,全面实现“三个清零”。

  三是多渠道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施村级集体经济巩固提升五年行动计划,积极组建强村公司,集体经济薄弱村全面消除。全面深化乡村集成改革,统筹推进“三位一体”、宅基地“三权分置”等重点改革,“供销e城”销售额同比增长33%,农村闲置农房盘活数同比增长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