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龙泉发布
-
掌上龙泉
- 新浪微博
- 网络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让无形的生态价值“显影”现形
记者 周彩萍 通讯员 吴林琪
近年来,查田镇顺应自然山水脉络规划布局产业,通过先期向村镇导入优质生态项目,提升或重塑优美生态环境,配套支持乡村振兴、共富工坊等政策,吸引高附加值低污染产业,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相融相促。
目前,查田镇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工作已初显成效。生态更美了。实现全年出境水质监测Ⅲ类以上、城镇建成区雨污分流和农村生活污水规范化治理两个“全覆盖”,获评省级森林城镇、省级“五水共治”(河长制)工作考核优秀乡镇。群众更富了。群众安居乐业,全镇各行政村实现“20+10”全覆盖,全年总收入达698.12万元,增长38.9%。产业更旺了。绿色经济快速发展,“一大两优两新”产业规模初显成效,先后被授予省、市“中小企业创业基地”,2022年全年规上工业产值增长13.86%。
优质生态项目引领生态产业高质量发展
近日,省发改委等相关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两山合作社建设运营的指导意见》。我市将作为全省两山合作社试点县,探索拓展生态资源用益物权有效途径。
浙江龙泉万物生长水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懿表示,龙泉两山合作社现已注资占股万物生长水业49%的股份,借助查田镇青坑底矿物质水,全力激发“丽水山泉”的市场活力,让活水变“活钱”。今年初,龙泉万物生长水业通过采矿权拍卖,获得了青坑底矿泉水的开采权。
不仅如此,围绕激活水经注、写好水文章。“未来,我们还要进军泡茶水、化妆水市场,让‘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成为现实。”张懿说。
在即将接通的生物质集中供热项目上,查田镇通过多方协调,完成投资约1000万元的企业集中供热项目(一期),实现生物质发电厂对金圩、街头桥小微园13家企业通气,并针对溪口小微园的项目二期计划投资2000多万元,预计2024年也可实现通气。
“浙能龙泉生物质发电有限公司收集的生物质燃料,多为竹木、食用菌、园林企业,以及周边农户处理不了的边角料和废菌棒等生物质废弃物。充分燃烧后,发电生产工艺会产生多余的热气,又可以提供给周边园区其他企业高效利用。”浙能龙泉生物质发电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松玲表示,该项目最大可实现年供应蒸汽100万吨,降低供热企业生产成本20%—30%,避免另起锅炉,一年可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2.06万吨。
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解锁乡村振兴“共富密码”
查田镇以梅溪、绿道、竹林、果蔬园等为依托,构建“生态+”消费、生活、人文等多维复合场景,促进生态产品增值溢价,促进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提振生态乡村共同富裕。
在查田镇茶丰村丽水市级中小学生研学基地,每年都吸引了数万名学生研学。该基地以占地3000余平的素质拓展基地为核心,辐射周边茶丰五金创业精神传承馆、丽水山泉水文化馆、季可文化古来山等文化阵地,释放乡村旅游内生动力。
“研学基地是一次成功的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转换,预计每年为村集体增收20万元以上。未来还能够带动周边村民发展民宿、农家乐、农特产等附加产品,解决村内待业群众的就业问题,实现人才、生态和经济的三提升。”查田镇茶丰村村委会副主任季章良说。
基地还与市旅游集散中心签订文旅合约,汇集观光火车、采摘农场、捉泥鳅田、攀岩绳索、垃圾兑换超市等旅游资源,打造专为学生团体研学和家庭亲子游学设计的特色素质拓展路线。
查田镇在墩头村大力实施精准招商,对接浙江景泓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引进总投资3663万元的雾耕生态产业园项目。雾耕生态产业园总用地170亩,主要建设矩形温室雾培蔬菜大棚、雾耕花卉大棚、七星球雾培大棚及土楼温室型大棚等,吸引浙闽两地的游客,将为查田镇乡村振兴、乡村旅游发展增加后劲。
“‘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是乡镇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绿色发展之路,同样也是查田镇实现生态产业崛起的必然选择。”查田镇负责人说,查田镇将大力扶持,全心服务,加快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高效转化,最终形成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查田经验”。
新闻多看点
近年来,我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强化减污降碳协同创新,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擦亮生态底色,为全力打造天蓝地绿水清的中国式现代化品质龙泉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引领,聚焦补齐特色产业短板、推动特色产业示范引领、低碳产业绿色发展等方面,探索一条通过“绿起来”带动“富起来”进而“强起来”的县域减污降碳协同发展道路。
努力放大生态优势,创新开展应用农林固废循环利用模式,通过新建生物质发电厂、菌菇生产基地、农业观光园循环化的方式补齐特色产业短板,构建农业种植生态循环、农林生物质“变废为宝”制作香菇、金针菇等菌菇培育基体的循环利用链,其余生物质制成生物质颗粒用于集中发电供热,反向赋能农林竹木加工等特色产业。
多年来,我市环境空气质量持续位居浙江省前列,水质达标率始终保持“三个100%”,以绿色生态为最大优势,大力招引和培育竹代塑、竹代钢、生物医药、健康食品加工、空调汽配等绿色生态低碳产业,良好的生态环境为这些产业“降本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