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龙泉发布
-
掌上龙泉
- 新浪微博
- 网络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携手共创“三乙” 百姓更有“医”靠
记者 项素兰 通讯员 李沈晟
背靠浙大,发展龙泉。
9月19日,在浙江大学—龙泉市共建“精神家园”活动开幕式上,浙大二院携手龙泉市政府按下市人民医院创建“三乙”医院的启动键,吹响攻坚奋进的号角。
市人民医院是我市唯一的二级甲等综合医院,从“二甲”到“三乙”,这不仅仅是规模上的扩张和数字上的变动,更是医疗质量、技术水平、学科发展、人才建设全面升级,是一场百舸争流的竞赛,是一次破茧成蝶的蜕变。
创建势在必行
作为我市医疗卫生资源的主力军之一,市人民医院的“升三”之路是打造“健康龙泉”的必由之路。
市人民医院承担着全市20余万群众的医疗、急救、预防、康复、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等工作,承载着市委市政府对民生事业提质的嘱托,更承担着改善区域医疗资源分布,守护百姓健康的重任。
近年来,我市社会经济发展突飞猛进,群众的医疗需求进一步扩大,对医疗服务也有了更高品质的要求。然而,本市医院具备省际边界区域影响力的专科专病科室不多,患者向大医院集中、跨区域就诊的现象仍然较为普遍。
为顺应老百姓对高品质医疗服务的需求,市委市政府在“十四五”规划中提出,要扎实推进市人民医院创“三乙”,到2025年,力争创成三级乙等综合医院,形成医院品牌有特色、优势学科发展有亮点、医疗队伍有实力、人民反响有热点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全面推动卫生健康事业全面高质量发展。
不同的等级,意味着不同的标准和权限。相比于“二甲”,“三乙”在大型医疗设备的配置、更多新技术新项目的开展、人才引进等,都有更多的优势。而这些,对促进市人民医院发展,提升医疗质量和服务能力,更好地服务百姓,守护百姓健康安全,无疑有着重要作用。
实实在在地干
“创建‘三乙’不是口头说说就行,而是要实实在在地干。”这句话时刻警醒在每一个龙医人的心里、行动里。
“创建三级乙等医院就像一场大考,考核标准有500多条指标,否决性指标就有20多条,包括党建、依法执业、重大医疗事故等,一旦触碰就失去评选资格……”市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徐宇说。
对于创建“三乙”的要求,徐宇提得最多的一个词就是“指标”。为了达到专业技术水平的指标,市人民医院依托“山海”提升工程“3342X”建设目标,紧紧围绕“1+5+N”医疗卫生综合改革体系,侧重发展诊治短板学科及医技辅助学科,推进高危孕产妇救治中心和新生儿救治中心建设,高质量建成区域心电共享中心,不断提升县域就诊率。
同时,结合浙大二院专家下沉帮扶,组建集不同学科之长、体现群体协作优势且跨学科联合攻关的学科群,形成龙泉品牌诊疗中心,扩大区域影响力,打造浙闽贛省际区域医疗中心学科群体,更好地为龙泉及周边市域百姓服务。
心往一处想,智往一处谋,劲往一处使,执着追逐“三乙”梦。
“我们经常会邀请浙二专家为创建‘三乙’工作‘把脉问诊’,各科医护人员都会积极主动参与到创建学习中。这种‘在工作中学习,又在学习中工作’的学习方式,对我院开展医疗工作有很大帮助。”市卫生健康局党委副书记、市人民医院党委书记赵嵩说。
对标“三乙”创建标准,市人民医院强化急危重症(ICU)、普外科、骨科等重点学科建设,加强心脏介入科、肿瘤介入科等5个专科诊疗能力提升,持续夯实创伤中心、卒中中心及胸痛中心服务能力,提升检验、影像和病理三大共享中心能力,创建心胸外科、老年病科等紧缺学科。
张根生医生说,参与医院创建“三乙”以来,许多制度在这一年内取得了非常大的改进,设备设施使用更加合理,医、护、患沟通更加通畅。他表示,今后将加强专业学习,努力工作,为“三乙”创建尽一份力量。
张锋是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在创“三乙”过程中,他感受最明显的是,整体医疗环境变化很大,看病变得更高效、便捷,科室的技术能力和硬件方面也提升很多。
实实在在地帮
2013年,浙大二院与市人民医院正式牵手,以省级医疗资源提质龙泉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的结对帮扶拉开帷幕。
2022年,市人民医院迎来了与浙大二院“山海情”的深度融合。浙大二院也成为市人民医院创“三乙”和我市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医”靠。
对于县级医院来说,面临最大的困境就是人才,尤其是高级人才“招不到,留不住”。对标“三乙”创建标准,市人民医院存在人才缺口397人,其中,正高14人、副高8人。
浙大二院用“长板”补齐龙泉的“短板”,向市人民医院精准派驻专家,让专家带着基层跑。近年来,累计下沉常驻专家110人,周末专家400余人次,带教完成手术8000余台次,基本上做到了“周周有名医,天天有专家”。
“下沉”专家传帮带的同时,浙大二院还通过“山海·飞鹰”青年骨干人才高级研修班、“医护人员进修”“导师制一对一”“一招鲜”等人才培养措施,为市人民医院打造一支实力雄厚的本土专业团队、一支带不走的“精兵强将”,为学科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浙大二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陈国忠表示,将不断创新基层人才培养体制,在补齐人才短板上做文章、下功夫,不遗余力助力龙泉市人民医院成功创“三乙”。
上周末,患者李阿姨进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术后第二天,复查各项指标无异常,整个住院周期缩短至3天,等同于浙大二院日间手术。
“以前这种手术要到省里的大医院才放心,现在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上级医院的诊疗水平,为我们患者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也节省了很多花销。”李阿姨深有感触地说道。
学科建设是提升医疗服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直接反映医院的综合实力。浙大二院将学科建设精准帮扶作为重点来抓。
“当时,龙泉市人民医院口腔外科手术基本上没怎么开展。”浙大二院口腔颌面外科副教授季正文是龙泉人,去年,他主动请缨下沉回乡,服务家乡百姓,助力市人民医院创“三乙”工作。期间,还培养了3位徒弟,如今,他们在口腔外科已经能独当一面。
“急重症是属于县市级医院非常重要的学科,??这类病人病情急,时间紧,急重症救治能力必须得提高。恰好,我们在这一块力量非常雄厚,急诊医学科在全国排前三,创伤救治中心是国家的创伤区域医疗中心。”浙大二院急症医学科主任蒋国平下沉到龙泉已经有7个年头,除了临床专科,他还帮助市人民医院建立了区域病理中心,目前属于浙江省??县市级医院里面最好的病理科之一。??
市人民医院“胸痛、卒中、创伤”三大救治中心先后通过国家认证,完成空中急救、ECMO转运等,创建急诊(溶栓)城乡联动平台—优化急诊溶栓流程,脑梗死溶栓平均DNT时间缩短至38分钟,搭建市域120急救服务网,主城区急救平均反应时间小于7分30秒。
从首位常驻专家邱培林教授下沉,到急危重症专家蒋国平教授下沉龙泉,再到叶招明、谷卫、郑伟等一大批专家教授在龙泉分院设立工作站……医疗专家们以教学查房、手术指导、集中授课等形式不断提升各学科发展,打造龙泉老百姓家门口的“浙大二院”。
创“三乙”对龙医人而言,是责任,是使命,也是情怀。在浙大二院的支持帮扶下和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我市医疗卫生事业将迎来新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