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掌上龙泉
- 新浪微博
-
今日龙泉
- 网络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龙南:打造“一个都不能少”党建品牌 铺就群众幸福路
龙泉新闻网讯(记者 杨震山 王亚成 通讯员 叶静琳)
“您好!欢迎来到美丽的龙南旅游,进入林区请注意森林防火,祝您旅途愉快!”国庆假期,龙南乡许多党员干部依然坚守一线,排查安全隐患,宣传森林防火,为群众营造平安和谐的假期环境。
今年以来,龙南乡突出党建引领,凝心聚力打造“一个都不能少”党建品牌,深入推进“党建提质、能力提升”“匠心铸城实干复兴”跨越追赶活动,要求全体党员干部亮身份、展形象,坚守初心使命,扎实推进乡村振兴。
党史学习教育“一个都不能少”
“我今年80多岁了,普通话听不太懂,走动也不方便。现在好了,他们来我家为我解读学习内容,我不出门也能学习,感谢组织对我们这些老党员的关怀。”近日,在龙南乡五星村老党员毛水生家中,年轻党员刘友香正在用方言讲读《中国共产党简史》的内容,毛水生听得十分认真。这已是刘友香第3次参加“送学上门”活动。
龙南乡60岁以上党员占比达25%。为了做到让所有党员“不掉队”“不缺课”,在党史学习教育中“一个都不能少”,该乡青壮年党员干部主动上门,为不能参加集中学习的老党员讲读主题教育理论书籍,让老党员以听代读的方式参与学习。
在送学过程中,党员干部们也在潜移默化中再度接受党史熏陶,在学习领悟中坚定理想信念,把党史学习教育的热度转化成为民服务的“温度”和“深度”,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截至目前,该乡党员累计办好事办实事4000余件。
此外,龙南乡还通过开展“三争三比”书记擂台赛、党史知识竞赛、“足印万家、情系万民”“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颁发仪式等活动,增强干部队伍迈开步子、甩开膀子的激情活力,激发党员干部们干事创业的热情。
服务群众“一个都不能少”
前不久,龙南乡城区党群服务中心晚上21时还是灯火通明、人头攒动。一边是工作人员手把手耐心指导群众激活医保电子凭证,另一边则是各村村干部、驻村干部、网格员、志愿者通过“面对面”演示,教群众使用微信、支付宝激活医保电子凭证,利用医保服务平台为家里没有智能手机的老人、儿童激活医保电子凭证等。
据了解,龙南乡户籍人口21000余人,常住人口2000余人,为服务“山上+山下”群众一个都不少、一个都不漏,该乡建立代办制度,鼓励驻村干部、村干部、网格员“代为办”“上门办”“远程办”,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龙南乡还建立定期探访制度,联合乡卫生院、市场监管局定期为“山上+山下”群众送医上门、送药上门,缓解人民群众“购药远、购药难”的问题。
重教助学“一个都不能少”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龙南乡向来重视教育,民间一直有捐资助学的优良传统,特别是2007年乡贤助学联谊会成立以来,乡贤助学兴教形成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良好机制,为促进当地教育事业、人才培养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曾受过资助的龙南学子毕业后也纷纷加入这个暖心的队伍。叶有灵就是其中的一位,作为联谊会一员,他已连续11年资助家庭困难的学子。“我希望尽我所能给家乡的学子一些鼓励和帮助,让他们的梦想可以远航。”叶有灵说。
与此同时,龙南乡不断完善教育助学政策,每年持续走访困难学子、关心关爱留守儿童,联系结对帮扶,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截至目前,该乡乡贤助学联谊会共捐款约110万元,帮助龙南籍大学生200余人。
共富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今年以来,龙南乡开启“耕旅乡村古朴龙南”高质量绿色发展新篇章。立足高山生态禀赋,加大力度培育高山果蔬种植、高山稻田养鱼等优势产业,开发“高山900”农产品,提升纯天然、无公害的生态高山蔬菜3500余亩,带动村民增收致富,让好生态带来好“钱景”。
在龙南乡党员干部的牵线下,该乡依托杭州医学院和中国香榧研究院科研平台,打造1200平方野生香榧深加工联建基地。成立龙泉市凤羽川井农业有限公司,生产野生香榧油、香榧酒等深加工产品。在促进集体、村民增收的同时,为香榧行业转型升级提供龙南样本。
“帮助老百姓走出‘大山’,挪进‘新窝’是我们的心愿。”通过推进“大搬快聚富民安居”工程,自2018年起,龙南乡共完成整村搬迁120户458人,涉及4个自然村。将上级政策导向与自身制度创新有效融合,该乡逐渐形成“搬得下、稳得住、富得起”的人口转移新局面。
“‘一个都不能少’党建品牌创建,就是要立足偏远山区实际,不断强化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坚持目标导向,将党建品牌创建与发展产业、服务群众、振兴乡村紧密联系,深度融合,协同推进,打造服务群众、引导群众、凝聚群众的‘前哨堡垒’,山上山下一个都不能少。”龙南乡党委主要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