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龙泉新闻网 >> 新闻资讯 >>正文

太平有象

2022-01-12 来源:今日龙泉 记者:

郭家伟

  从2020年3月到2021年夏天,15头野生亚洲象上演了一场扣人心弦、跌宕起伏的“冒险”旅行。原本栖息在云南西双版纳的野生亚洲象,一路向北沿着山林、农田、乡村等处活动,当地的人们怀着“怕它不来,又怕它乱来”的心态,紧紧追随着大象,疯狂拍照传播,有关部门工作人员全程“保驾护航”,成为每天的网络热搜,大象成了名副其实的“大明星”。

  在8年前的夏天,也有3头“大象”成了“明星”,吸引了海内外龙泉青瓷爱好者的目光。那就是现存于浙江省丽水市博物馆的镇馆之宝——3只南宋龙泉窑粉青象钮盖罐。在当年的浙江省藏宝图发布会上,该象钮盖罐成功入选“浙江省藏宝图”的“国宝”行列,世界各地青瓷收藏爱好者慕名来丽水博物馆一睹国宝风采。

  该南宋龙泉窑粉青象钮盖罐,高15.3厘米,口径7.1厘米,足径5.1厘米,分为罐和盖两部分。罐体器微敛口、斜肩,斜弧腹、浅圈足,圈足釉边有朱红痕,全身施粉青厚釉。最具特色的是,它的盖上塑一只站立大象为钮,立象大耳外展,鼻粗长及底,尾仅有一小凸点,四足不外叉站立,整体做工精细,线条流畅,造型生动传神,体现出南宋龙泉窑青瓷顶级的美感与神韵。

  说起此国宝的来历,也是颇为曲折。2014年3月,庆元县一施工队在施工过程中发现一座古墓,当时没有向有关部门报告,而是进行了私自挖掘并盗走了墓中的古物。后经侦查、考证,该墓主人为官至礼部侍郎的南宋名臣胡紘,专案组抓获犯罪嫌疑人9名,追回了全部文物。该3只象钮盖罐就是其中之一,经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在传统文化中,象是瑞兽,它厚重稳行,能驮宝瓶,故有“太平有象”“喜象升平”之说,寓意河清海晏、民康物阜。陆游曾赋诗曰:“太平有象无人识,南陌东阡捣辄香。”,所以,象自古以来就是吉祥、喜庆的祥瑞象征。历代帝王皆以瓷、铜、玉等材质御制“太平有象”器型,或陈于厅堂之中,或置于案台之上,以求“四海升平、吉祥平安”之福瑞。

  以象钮为盖的创作,只是龙泉窑青瓷装饰技艺的一斑,装饰手法的多样化是龙泉青瓷艺术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龙泉青瓷装饰手法有刻划、堆塑、镂雕、镶嵌、嫁接等,具体借助动物、植物、人物等来体现寓意,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比如常见的碗、盘内底刻上形态各异的鱼,代表年年有余;在瓶身上划画出莲花、莲瓣纹,代表佛教的圣洁、高尚、出淤泥而不染;在器物上镂雕出五只蝙蝠,寓意五福临门;菊花象征清静高雅,海棠花则代表富贵满堂……丰富多彩的装饰手法,加上端庄浑朴的造型、明快流畅的线条、温润如玉的釉色,成就了中国陶瓷史上烧制年代最长、窑址分布最广、产品质量最高、生产规模和外销范围最大的一代名瓷——龙泉窑青瓷。

  太平有象!2021年8月8日晚上20时8分,这批云南野象经过17个月的长途旅行,终于回到了原来的栖息地,全世界网民终于放下了悬着的心。据野生物学专家考证,云南象群迁徙的主要原因是我国森林生态环境日益变好,使野象群数量由原来的150头增长到了现在的300多头。随着象群数量的不断增长,憨态可掬的大象在广袤的家园自由自在“巡回演出”,寓意着伟大祖国喜象升平、国泰民安。

国家一级文物:南宋龙泉窑粉青象钮盖罐

编辑:季靓